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聚焦“活动”

聚焦“活动”

作者  李燕巧

李燕巧简介:北京人,语文教师,中国知网文库发表300本书稿。从事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文学创新;语文(跨学科)思维研究;人文社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学生作品成果;家校协同;生态戏剧;线上线下融合技术教学;文学创作。

★★★★★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复杂的一种现象,要寻找到这种现象的规律,单靠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想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获得更加确实的教育知识,就不能够闭门造车,而应该有一种杜威所谓的‘自由的经验交流’。”

喜欢这段文字。所以,每当有了“教育”思想就及时写下来,一起交流,以便更佳的引导我们教育思想的走向,“建构”生成性的师生关系。

其实,还喜欢下面这段文字,不知读后,是否有共鸣:

“对于青少年人生境界的培养来说,没有什么比教师本人的人生境界更有直接的影响力了。由于师生关系的特殊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直接的教化作用。”

近日,又再次感到:教育确是一件难事。于是思索:怎样突破这难事?从实践偶得:用认真工作的样子,用关爱理解的心灵,用道德理想的追求去影响、吸引孩子,让他们通过我们的样子成为学问人、做事人,追逐自我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我们都知道进学校学习的意义与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孩子在成为独立人的那一刻先能生存于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而不断追求一生,“完满”自我,奉献与创造我们的环境,推动人类发展,哪怕在宇宙中我们只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按如此之说,孩子进学校,也便意味着进了一个“场域”,这个“场域”存有多元性与社会性,与他们处于家庭有不同,但也有相同。如若,相同的多些,孩子适应学校“场域”便会自如些。而哪些类似“相同”会给孩子一边延续家庭环境,一边让他们在这个学校“场域”既安全又“自由”的探索呢?

从我个人经历出发,首要是规则意识,也称家风建设;然后是和谐、积极、温暖等,即家庭氛围;最后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自身,要学习做爸爸和妈妈。孩子往往是“无辜”的,他们携带着我们的基因,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各个方面,或许也一定会在某些方面超越我们,即便有时我们不承认。反之,不相同的多些,他们的外显就会与学校“场域”中的种种发生冲突。

我们要做的有很多,此次聚焦到“活动”。活动的内涵在学校应是宽泛的,不仅有整体性的统一,也应有个体性的自主;不仅是课堂空间的,也是延续课堂时空的;不仅要有必须完成的,也要有选择性的,等等。总言之,只要孩子在活动中有了长大,哪怕只是暂时性的,微小的变化都是可喜的。

如何在学校“场域”创设活动?或者说,可以形成哪些活动?我们一起来讨论:

以学习“阅读与写作”为中心,创设教师与孩子共同“工作”平台。

“真正的学习绝不仅仅涉及思维这一个维度,它包含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所有感知维度。”所以,学习维度是广泛的。依据上面我们讨论的,我把学校进行的学习称为“工作”,为什么要教师与孩子共同“工作”呢?

为了激趣。在我们原有讨论“趣”上,现在我们继续追问:“孩子学习的‘趣’,从哪里来?”一般除了天性之外,可能更多“因为见识到实操那项技能,才深度激发,产生兴趣”,并非是“被某项技能自动引发的”。

所以,“见识到”成了焦点。在孩子世界里,最直接“见识到”的,一是家庭成员,一是学校里的我们,也有可能是同伴。因为“孩子的镜像神经云只有在家长做出相应行为时才会被激活,一万句劝说抵不过自己的一次真实示范”。

就像我们要想使孩子热爱语文,对文学产生兴趣,一般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我们要是文学爱好者。“真人实操能让人听到、看到、触到,甚至闻到、尝到,从而让人在心里强烈地希望自己也能变成那样,这就是镜像神经元和潜意识的力量”。再讲的简单些,便是我们常挂于口语中的“榜样”的力量。

所以,让孩子热爱读书,我们可以创设和他们一起读书的场景与时空,这里我们要尽量避免阅读电子书,和孩子一起阅读纸质书籍。有时,越原始的阅读方式,反而越能沉到学习的探索中。

同理可得,让孩子热爱写作,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写作。《认知驱动》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写作就是生产有价值的内容,成长就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成功就是我们能为这个社会做出的贡献……书写的意义更在于找出意义,表达即消融,表达即清醒。”

有了“读”,做了“写”,还要进行下一步,“呈现”,即反馈。最后一步的好处且不说,单说“呈现”方式,网络信息平台多元化给我们的“教”带来了变革,一次公众展示、演讲等(自愿原则),都会极大增加“激趣”,再阅读,多写作的学习驱动力。因为从“写”到“呈现”的中间过程是我们和孩子共同“工作”的痕迹与付出,这个过程的可贵处便在于孩子的长大,他们有知识在实践运用中的内化,也有认知的外显变化,更有我们“教”的不变性,

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向我询问:如何让自己敢于表达?恰好,我这里有《演讲手册》,也有同伴们做过的样子。他简单看过,很快行动,仅用三天完成演讲稿和演示文稿,内容是自己喜欢的历史展品介绍。我们简单交流后,开始了演讲练习。我无法得知他思考、选题、阅读、撰写、制作、练习的过程,但通过两次“呈现”,看到了他的长大。第一次,是家中演讲短视频,感受得到是他多次练习后的录制,或是多次录制后的最后版;第二次,我给了他在大家面前进行真实“演讲”体验的平台,语言的流畅,声音的自信,与演示文稿熟练的配合,都使我们知晓这是反复练习的结果“呈现”。从这后,我细致观察过他在学校完成作业的速度和效果,不仅改变了写作业的“拖延”,还提高了完成质量。孩子的长大有时很神奇,在一夜间,在一次活动后。使我不禁发出:你认真学习、练习、演讲的样子真帅气!

从这个小男孩身上,我们还可感到他的执行力,他本身具有学习的“速度”。“速度,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有时候它比理解更重要,甚至是后期竞争中唯一重要的因素”。

以“校园生活”为契机,创造教师与孩子共同“参与”平台。

孩子进学校,不仅是课堂学习,还有之外的学校生活,这将更加凸显我们与孩子共同“参与”的平台是“合作”。善于合作的孩子,为了完成最后任务表现出积极、配合、服从、宽容、奉献等;不善于合作的,除了不积极,或许还有对抗等。不管是哪样?“参与”本身就是在让每个孩子长大,即便这次不行,还有下次。我们要做的是关注每个孩子在校园生活活动中的参与,即便仍看不出变化,也要相信,只要孩子经历体验了就一定会根植于他们内心,播下“静”的种子。

我曾写过一本书《空间》,这是一本戏剧书稿,记录了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进孩子原创戏剧的经历感悟。

目前,与孩子一起的校园生活还有升旗仪式的展示,我给他们做指挥;还有把《小孩子评价手册》中“伙伴对我说”,改成“我对伙伴说”,让孩子跟我一起书写同伴的闪光处、成长处、变化处等。当然,这个书写形式最好是简单又有趣的,我想着,准备个封闭的箱子,留个小口,孩子随写便条式评价,随放入,等待一个时机来“揭开”;还有就是我们为孩子撰写的书稿《成长写意之毕业季》,文字里有“教”与“学”,有教育“哲学”思考;有孩子作品成果。

我想,随着与孩子更加亲密的在活动中相处,我们将会创造出各种活动“平台”,使我们的教育成为一个“劝告”的过程;一个建立价值观的过程;一个适应每个孩子性格发展的过程;一个学会阅读和热爱写作的过程;一个有“教”、有“学”、有精神“发展”的过程,等等。

欢迎阅读李燕巧其他文章:

让教师成为“魔法师”

教师对孩子的发现,引导,成长

向孩子学习(慎独)

跟孩子聊梦想

与孩子交流读书感受(珍惜时间)

用积极语言助力孩子成为“伟大”

让孩子享受幸福教育

论交友

和孩子重读书籍,走进心理教育

用诗词歌赋,夸赞孩子品格

记录孩子微小变化

谈兴趣

谈学习

孩子教会我们什么是爱

将孩子热爱与世界观连接

 追求知识与美的同行

读懂孩子

一段家校交流记录引发的思考

简谈男孩子教育

让孩子敢说“我想……”

语文中的数学,跨学科学习

孩子倾听养成

以“赞美”为中心的教育

用文字“疗愈”孩子的心

看到孩子温暖举动

学习是个好事情

让校园生活丰富起来

用教师写作构建师生心灵家园

探索课堂评价语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爱”

今日,我们拥抱了两次

引导孩子化解矛盾

用心灵洞察心灵

让善与爱从心生发

用此时,看一生

孩子正在教会我们“善良”

孩子在劳动中的“伟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聚焦“活动”》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