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石屋
1898年开埠的青岛,以其独有的黄金海岸线和啤酒、帆船扬名世界。如果说青岛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热情奔放,那么,在她一侧悄悄伫立的崂山,则是奇峰险峻、泉水叮咚、清幽静穆。
和后来居上、名声响亮的青岛不一样,崂山在历史上一直名声不显。虽然也曾是丘处机在这里修炼的“洞天福地”,甚至有过“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的说法,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然而伴随着青岛的崛起,作为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的崂山,也逐渐有了“海上第一名山”的称号。
然而,我对崂山最钟情的,既不是它著名的巨峰云海,也不是酿出青岛啤酒的矿泉水,而是“石屋”。
最初见到崂山石屋,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妻子一起到崂山沙子口砖塔岭村走亲戚。妻子的三姐和五妹都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嫁到这里的。当时交通不便,从胶州到崂山沙子口镇,乘车需要3个多小时,期间还转乘了两次车,到了沙子口车站下车后,还得步行近一个小时的山路。
那时的崂山人,除了打石头,就是围绕着几亩薄田转来转去,偶尔有几个年轻人到旅游区做上一点小生意,游客稀少,一天下来也挣不上几个钱。说实在的,当时的崂山真给我一个“穷山恶水”的印象。我甚至对妻子的三姐五妹当年为什么要嫁到这里,都产生了不解。
然而,当我看到村里面那一幢幢坚固漂亮的石屋,又不禁产生了一丝疑问:“既然穷,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能住上如此漂亮的房子?”那可是从头到脚都是大石块武装起来的呀!那一排排石屋,初看不起眼,细细观察却有着一番别样的情趣。
这里的每一幢石屋都是用崂山石筑成的。石头有红色的、绿色的、白色的、浅褐色的,形状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四方块石,偶尔也有一些长条石,尺寸都在30公分到40公分之间,从房墙到院墙,从门楼到院中的甬路,形成了崂山石一体化结构。
崂山石除了天然具有的美观大方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石质坚硬、抗压、耐酸碱,不易风化。正因为这些优点,1953年被选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
崂山石屋的建筑过程,要远比那些砖泥结构的建筑容易得多。开挖好地槽之后,便一层层用已打制好的石块沿缝对接,待筑好房墙后,再用砖或者是土坯挂在墙的内侧,然后用白石灰抹平就行。墙的厚度一般都在半米左右,冬天冻不透,夏天晒不透,真正的冬暖夏凉。
村民筑造房屋的时候总是把最好看的石头垒在房墙和门楼上,把一些稍次的用来建围墙,不仅装点了门面,也做到了物尽其用。
石屋有新有旧,旧的石屋足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时光的洗礼,留下了许多岁月的痕迹,但石屋却益发坚固。假设把木门窗上那些斑驳的旧漆打磨掉,换上一层新油漆,瞬间就能旧貌换新颜。这样新旧交杂的老石屋依然很美,整体弥漫着一种深沉的古韵之美,一种泛着岁月酿成的陈酒般醇醇的香气美。那些颜色鲜艳的木门窗点缀在上面,更透露着一种喜气,仿佛花鸟画里那些灵动的小鸟,让整幅画面气韵生动起来。
这期间,崂山石屋也遭遇到了一场“劫难”。由于石屋的石材全部来自村民们的就地取材,这些石料既有山里开采出的花岗岩,更有海底捞出来的崂山绿石。
和花岗岩不同,这些崂山绿石经过几十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海水冲击浸透,变得油润“挂翠”,很受玉石爱好者的青睐。
于是很多玉石收藏爱好者背着现金就找上门来,崂山绿石瞬间从墙壁、石屋上的建筑材料变成了按照公斤来计算价格的“宝石”。
那段时间,墙壁里的崂山绿石被买家收走的很多,但是石屋里面的大块绿石一块也没有被买走。用当地人的话说,“石屋可以翻新翻盖,但是不能为了卖钱而拆屋啊”。其实,我想更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崂山绿石的价格还是不高,没法和缅甸翡翠、和田玉相比。
不管怎么说,崂山石屋还是保留了下来,那些崂山绿石的价格也炒了上去,对于当地人来说,也算是有了一笔意外之财。
时光进入到九十年代,崂山人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大批的青年人去城市里务工、买房,落户于城市,逐渐远离了山村。那些留在村子里的中老年人,则充分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把山地改造成了茶园,引进优良品种,借助崂山优良的地理环境,打造出有着独特风味的崂山绿茶。
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他们又把眼光盯在了民宿上。青岛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春夏秋这三个季节是旅游旺季,每到这个时候这里的大大小小的宾馆应接不暇,一房难求。于是,他们将村子里闲置下来的石屋进行简单装修改造后,直接派上了用场。
当夜幕降临,游玩一天的游客住进那古旧的小院里,住进清幽凉爽的石屋,耳边是哗啦哗啦不绝于耳的涛声……那真是一种喧嚣都市里难得一见的舒适。
在诸多的崂山石屋中,最著名的大概当属青山渔村的石屋了。
这里的石屋与别处的石屋有所不同,虽然筑造格式都一样,但细瞧起来,这里的石屋历史更为久远,村子里仍然保留着一些百年以上的茅草石屋,正因为如此,也吸引了更多游客的青睐。茅草屋顶是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从古老的农耕文明中延伸至今,然而由于茅草易受损和易燃的特点,如今的房屋已经很少使用了。
据这里的房主讲,最初他们总想把新一点的房子腾出来让客人们住,但更多的客人都喜欢住在这些旧式的茅草石屋里,于是他们便把这些老旧石屋做了一番简单的装修,满足客人们的要求。
这些老旧石屋的装修,突出了这里独特的农家风貌,每间屋子里有土炕、有木床,墙上挂着的那些色彩艳丽的山水画,也都是一些前来写生的美术专业的学生留下来的,画的都是本村的风景,有小桥流水,有茶园春色,还有熟透了似红玛瑙般的樱桃树。
我喜欢崂山的山,喜欢崂山的海,然而,我更喜欢掩映在崂山脚下的一幢幢红瓦石墙的崂山石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崂山石屋》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尼日利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