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父母自私自利,子女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家庭,必定江河日下;凡是父母有家族意识,能帮助子女,后代往往孝顺又能干

2025-03-31 08:00 阅读量:6.2万+

华人号:经典好文

作者 / 枳为橙 图 / 来源AI

为什么有的家庭越发展越好?而有的家庭却逐渐衰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曾讲到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家庭要想往上走,最大的阻碍不是贫穷,而是家庭中的内耗。”

这句话反映出来的,其实正是很多家庭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

所谓“家庭内耗”,指的就是家里堆满了怨气、委屈、互相埋怨等负面情绪,一家人在一起只剩无休止的争吵。

究其根本,这些内耗产生的源头通常就在于,亲人之间,心没有凝聚在一起,凡事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重视整个家庭的发展。

日子久了,人心不齐,家就散了。

尤其是现实生活中,见过一些父母,一心指望儿女有出息,以后自己能有所依靠,但却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当起了“甩手掌柜”,凡事不管不顾。

最终就会造成父母子女相互怨恨,家庭发展江河日下的局面。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子越过越兴旺的家庭,父母通常都有家族意识,也早已懂得了托举后代的大智慧。

01.

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儿,是父母的认知

路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的早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事实上,每个家庭也都有一个觉醒期,父母觉醒的速度,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家庭的发展走向。

而最悲哀的莫过于,父母认知水平有限,面对小事糊里糊涂,处理大事装傻逃避。

不仅不愿意帮助儿女向上发展,还总是习惯在孩子向上攀登时,拉扯他们的后腿。

作家杨本芬就提起过这类现象:

她之前在乡村生活时,遇到过一些父母,自己没上过学,就觉得读书没啥用,于是也让孩子早早辍学。

还有的父母,自己一辈子都生活在村子里,就希望孩子继续按照原有的人生轨迹行走。

也有一些人甚至为了把儿女留在身边,藏起孩子的录取通知书,然后告诉他:“你的根就在这。”

而这样的教育模式,造成的后果往往就是,孩子开始怨恨父母,家庭彻底失和,整日争吵不休,日子难以安宁。

更深层次的情况也会导致,后代成长受限,家庭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代代就此衰败下去。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小巷人家》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吴姗姗很小就没了母亲,在最需要父母关怀的年纪里,她的父亲吴建国迎娶后妈进了门。

父亲再婚后,吴姗姗时常要看后妈的脸色生活,连吃饭夹菜都小心翼翼,而后妈张阿妹也总是区别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和吴姗姗姐弟。

吴建国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却担心影响自己的婚姻幸福,于是默许了张阿妹的做法,任由女儿受尽委屈。

吴姗姗成绩不错,一直梦想能考个好大学,奔赴向往的未来。

可张阿妹和吴建国却私自改了她的志愿,打算让吴姗姗去读中专,如果能碰到条件不错的,希望她早点嫁人,以此补贴家里。

专科录取通知书下来那天,吴姗姗孤身一人坐在雨里,陷入了对未来深深的绝望中。

也是从那时起,她知道自己无依无靠,家里没人帮她,于是只能选择走捷径,在同龄人正在上学时,她早早就嫁了人。

许多年过去了,小巷里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吴建国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又一次感慨:“我们家姗姗和小军要是也这么出息就好了。”

黄玲听到后忍不住直接回怼:“老吴,你总说这话怪没意思的,当年姗姗能上重点高中,你不肯让她上,小军成绩也好,你也怕花钱,让他上了中专。隔壁的林栋哲成绩不好,但是他爸妈都想办法陪着他进步。”

接着黄玲又补充道:做父母的,得给孩子创造条件......

吴姗姗的人生,仿佛正应了那句老话:一个孩子最难迈过的坎儿,是父母的认知。

网上有段话说得虽然残酷,却很现实:“父母在山顶站稳了脚,托举儿女看到了更远的风景,他们才懂得争取更大的目标。一个家族走向兴旺,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需要至少几辈人的努力积攒。每一代都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日子才能蒸蒸日上。”

孩子有没有出息,和父母的认知影响真的很大。

父母拥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以何种方式养育儿女。

一个人走上什么样的人生路,一个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很多时候就在于父母是尽心尽力的托举孩子,还是自私自利的拖拽儿女。

始终记住:不管是打理家庭,还是养育子女,你想在何处收获,前提是先在此处付出。

02.

一个家兴旺的根基:父母格局大,儿女懂感恩,心往一处使

作家马伯庸说过: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好的家风,就像在岁月的沉淀中价值越来越高的古董,经过一代代人的传递,更加凸显其珍贵。

然而好的家风,离不开大格局父母的用心酿造,也少不了代代相传的铭记于心,如此家族发展自然兴旺繁荣。

之前看过一个真实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阿姨和几个孩子生活在安徽某偏远地区,家境窘迫,生活条件不太好,满足基本日常需求已是难得。

那些年里,村子里的很多父母,都早早让儿女离开了学校,外出打工赚钱。

陈阿姨却认为,日子虽苦,生活虽难,但孩子们上学这件事不能耽误。

她一直坚信: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最艰难的时光里,她为了供几个孩子上学,想尽一切办法攒钱省钱,就连自己日常必需的降压药都得计划着吃。

亲朋好友们都劝她:女孩子读太多书没用,不如早点打工帮衬家里。

可陈阿姨不愿让任何一个孩子将就,始终对儿女们一视同仁。

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她都时常鼓励,让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有自己的事业,去拼搏出一个精彩未来。

在她的坚持托举下,大女儿凭借努力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二女儿考进同济大学,本硕博连读。

三女儿走进了复旦大学,小女儿在上海财经大学实现了梦想。

如今,她的儿女们都在科研、金融等领域闯出了一番成就,人生之路闪闪发光。

孩子们也在大城市安了家,还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一家人不仅亲密无间,日子还越过越红火。

当年陈阿姨竭尽全力培育的土壤里,早已结出了香甜的果实。

俗话说得好: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父母格局大,用丰富的认知、强大的内核、厚重的德行向上托举儿女的灵魂,时刻谨记家族意识,这个家就倒不了。

儿女懂感恩,用感恩之心、善良之心、积极之心一路向阳而生,创造家族的明天,这个家就败不了。

一家人心往一处使,彼此体谅,相互帮衬,共同经营家庭,这个家就散不了。

优良家风一代代相传下去,一家人的生活必然会和顺美满,福气绵延。

03.

中年以后最大的远见:投资家庭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到: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人到中年,越来越明白投资家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风雨俱来时,只要一家人心聚在一起,总会有遮风避雨的屋檐。

生活多波折,只要趁早为将来铺好路,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底气。

有远见的人,都懂得家庭是人生的根基,经营好家庭,才能守住生命中最宝贵的那笔财富。

人生下半场,提前做好这3个准备,为未来的发展做好投资,往后的生活自会越过越顺。

(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有的人在年轻时,买东西习惯大手大脚,经常透支积蓄为自己的欲望买单。

当家人真正急用钱,尤其是给孩子的未来铺路时,却发现早已拿不出一分钱,还因此产生了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所以不妨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个家庭财务规划,明确家庭收入、支出和储蓄目标,为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学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避免冲动消费,守好兜里的钱。

(2)置顶正确的健康观:

大冰在直播中讲到一句话,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如果你琢磨将来要给孩子留点什么的话,好好锻炼身体,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就像他说的,当孩子工作忙事业最辛苦的那几年,父母不生大病,就能给孩子减少很多负担。

为人父母,想要帮衬孩子,首先要做到的应该就是,把自己照顾好,饮食均衡,经常锻炼,定期体检,守好健康。

(3)经营正确的家庭观:

家人之间相处,有一个隐形的情感账户。

家人多一份开心,账户里就多一点存款;家人多一点难过,账户里就少一点存款。

而这份情感存款的多少,决定的正是家庭幸福的程度。

平时和家人相处时,多关注对方的真正需求,注重合理恰当的沟通方式,就是对彼此最好的精神滋养。

家人快乐,家庭的和气就会长存,如此家风也能长久稳固,也会更有利于后代发展。

冰心曾说:“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把家庭打理好,人心踏实了,家族兴旺了,世世代代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无论是托举子女,还是陪伴家人,只要足够用心,方能收获专属于自己的幸福。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父母自私自利,子女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家庭,必定江河日下;凡是父母有家族意识,能帮助子女,后代往往孝顺又能干》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尼日利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情感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