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北美蝉 ■作者:西 风(加拿大)

2021-06-25 19:32 阅读量:8k+

华人号:文舞霓裳

【作者 西 风(贾庚荣)】加拿大华人作家。1988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2000年移民加拿大。从事过多伦多华媒记者、编辑、专栏作家等工作。发表有短篇小说、散文、随笔、信仰谈十几万字作品。2014年由<华语文学网>编辑出版《西语临风》作品集; 同年由<旷野书库>编辑出版《心灵的历程》;2013年短篇小说《月亮何的爱情》获第一届加华文学奖小说第一名。作品被收录于《海外华人短篇小说选编》第一辑。2016年散文《北美蝉》获第二届全球散文大赛三等奖。现担任加中笔会宣传部长。

1

杨柳青青,花儿朵朵。云彩飘忽不定的游弋在家乡的山谷上,一条山涧的溪流从远处奔来,水势越来越大,渐渐溢满河道,顺着草地向我漫来,我的脚被浸泡其中,一丝凉意从脚底透进心怀,甚是惬意。看着水不停长高,我又担心起来,这样下去,我岂不要被淹死,本能的向后退了几步,环顾一眼四周,背后是爷爷的坟茔矗在那里,一排大树耸在阡陌间。水快漫到我的腰际,我害怕起来,转身就跑,向着坟堆和大树狂奔,一点也快不起来,原来半个身子浸在水里。这时,树上响起了蝉鸣,“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不知挣扎了多少时候,我终于醒了,原来是一场梦。手机的闹铃还在叫,我伸出胳膊,随手关掉闹铃,看一眼时间,正是6点,抬抬脚,冰凉而且沉沉的,原来脚把被子早蹬开了。回味了一会儿梦境,我不得不赶紧起床,7点就要上班,马虎不得。

2

算起来,这已是漂泊海外的第十四个年头,岁月的脚步像梦境里的水流,没有些许停留,只赶着把生命追逐。十四年好似只眨巴了几下眼,可黑发丛里明明冒出了些许白丝。孔夫子是我们几千年的老师了,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有悟道的哲人才有这般淡定。我只会焦躁不安,回忆爷爷临终前,拉着我的手不肯松开。不知不觉,我的胸前早湿了一大片。

移民——到底是卷入了一场生命的马拉松,没法不经历生离和死别。此时此刻,我是站在轰鸣的机器旁,机械人一般,把产品摆进轨道,轨道如流水,一直滑着,“咣当”、“咣当”产出老板需要的钞票,也产出维持国家运转的税收,同时有了自己的口粮。我已经习惯这里人把发工资叫做“出粮”。

“你这是怎么回事?工头过来了,发什么愣。”杰铭捅了捅我的腰,着急的提醒道。

工头是个小个子,半秃着顶,50多岁,此时,站在我和杰铭的对面看,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对着杰铭笑了笑,很满意的样子,慢慢转身,背着手,挪动八字步,走开。

“这个工头算不错的了,意大利移民,基本没找过我们的麻烦。”杰铭顺着工头走远的方向张望着,接着问道:“想什么来的?前襟上还水汲汲的。噢,我知道你的感觉,想家了吧。我们华人总念着自己的根和那边的亲人。我来加拿大30多年了,一直拼命做工,干两份工,7天不歇着——赚钱、赚钱还是赚钱,然后给大伯家寄钱、寄粮。这样我心里稍安,也从不得什么抑郁病。最时髦的说法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现在还寄么?”我好奇起来。

“不了,国内这些年发展好快,大伯家盖了几处房子。早就衣食丰足了。”停了一会,杰铭笑着说:“可我呢,最近才买房子。好在没有贷款。女儿、女婿,儿子都住在一起。我如今也是有了一大家子人的人了。”

杰铭的事情让我着实吃了一惊,他是一个标准的中国人,尽管已经移居在“流放的土地上”30多年。

熬到下班,和杰铭说了再见,我把车子发动起来,等了好久,车子才上到大路。这时,杰铭已经坐上公交车离开了。我想杰铭不舍得买车,可舍得把钱寄给国内的大伯。他曾说他在还债,也不知道是一语双关还是另有隐情。杰铭的父亲以船民身份漂流到北美,从没机会回国,母亲生下他几年后,不堪贫病勒逼离开人世,他被大伯养到18岁,依亲来加拿大。他忘不了大伯一家的养育之恩,以寄钱、寄粮的方式抚平心中的沟痕。

杰铭算是我认识不久的一位老移民。从他身上,我仿佛看见了更远一点的历史画面。这个画面顺着一条横亘在加拿大的南北铁路线通向昔日的历史。

3

135年前,北美大地上北风呼啸,肆意的卷起山涧和草原上的积雪,朝着一批一批华工的脸上、脖子上摔打,白絮外漏的棉袄好像修行者的百衲衣,华工们拿着锄头和铁锹等工具,铺一条国家铁路,这一铺就铺了5年。碎石扬在地基上,“哗啦啦”响,铁轨担在上面,渐渐画出两条平行的轨道,他们顺着轨道一点一点耗掉生命,没有怨言和咒骂,因为吃尽了战争、杀人、水灾、甚至家破人亡的苦难,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盼望修好铁路,接家眷团聚在这片亲自开垦过的土地上。这时,有瘦弱一点的华工,栽倒在路基上,大家把他抬到生着火炉的木棚子里,喂他一些热水,给他盖上厚厚的被子,然后出去干活。工期像外边的寒风一样催逼着劳动者马不停蹄,被风寒击倒的劳工静静的卷曲在通铺的一角,想着大洋彼岸的家人,吞咽进无人知晓的泪水,不再醒来。从此,广袤的旷野上渐渐长出一些土堆和石碑,他们躺在里面,孤零零对着大洋呼唤。这就是曾经的华人浪迹天涯的一幅缩影图。有一位无名的诗人为此写到:“漂泊者终于被他的同伴安放在此地安息,没有刻下一行字,也未见洒一滴眼泪。在十字架上只简单的刻着——为修路而死。”直到今天,流浪在外的华人总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盼望祖国强大和繁荣。这样,我们在外的华人才会不受欺凌和歧视。”这份声音裹挟着来自孤坟里的诉求。

4

周末的一天中午,我看见了陆文安,他戴着花镜在咖啡馆看中文报纸,我问道:“关注大选么?想选哪个党派?”他笑着说:“当然是保守党了,他们替我们平反了人头税一案。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好,这都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腾飞起来了,我们强大了。”我回道:“是呀,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作为。你们这一代很在乎,把它看成生命的一个结,这样的情愫,有不少人呢。我骨子里也很看重这件事。”陆文安抬起头说:“当然了,孔子教育我们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我们的肤色和血脉是讲究尊严的。”

此时此刻,我似乎透过陆文安的脸看出了“沧桑和刚毅”四个字,那恰像用岁月的刀笔刻上去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子路要结缨而亡,他是宁死也要顾及礼仪、规矩和尊严。人头税一案在乎的就是骨子里的正衣冠。

坐了一会,他问我:“还在写么?”

“虽看不到光亮,但我永不放弃。”我接着说道,“我觉得这是我的宿命和我必趟的河。”

陆文安赞许道:“好样的,你知道么,北美有一种蝉,名叫17年蝉,也叫北美蝉,这种蝉要在地下历练17年才爬出来,它出离地下漫长的黑暗岁月,真正的在树上鸣放也就仅仅三周时间,比起漫无天日的煎熬,它的歌唱显得尤为珍贵,这彰显出名叫北美蝉这种生灵的命定。你尽可以说这就是它生命的意义。陆文安还说,这种蝉长相特别之处是它有一对红眼睛。晶莹透彻,别有一番美丽。”陆文安是修铁路华工的后代,他曾为父辈的遗愿多方奔走。今天,结了心愿的他似乎精神更加升华。

蝉灾开始在美国肆虐,每亩地爬出250000只,每隔17年现身一次|鸟类|天敌|杀虫药_网易订阅

5

年底的时候,见天下鹅毛大雪,沸沸扬扬,把空中的尘埃和落叶厚厚的裹了起来,洁白的大地仿佛准备迎接西方人盼望的救世主降临。夜幕下,高悬十字架的教堂里传送出一曲一曲的“平安颂”。那天,我遇见了琳,她清廋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对乌亮大眼。她从包里掏出几块糖说:“报歉得很,还没有请你吃喜糖,这算补上的。”

我问她:“是嫁给了那个开法拉利的公子哥么?”

“提他做什么,硕鼠的儿子,怎能入了我的法眼。我有主的灵命,岂能陷到坑里。你猜怎么着?他老子给他贪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以为把钱和人转出国门就自由了,谁知道,多行不义必自毙。最近刚刚被反贪部门收监了。他现在即使有家也不敢正大光明的回去。这种人和这种钱不配见阳光。我也不是自视清高,家传的规矩——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错不了。”

我喜欢道:“金钱诚可贵,爱情价不菲。唯有自耕耘,心里便踏实。等我有灵感了,一定为你作首诗。”

“那太好了,看看我结婚录的像,激发激发你的灵感。”琳说着,拿出手机,找出一段视频,“瞧瞧,新郎官只会穷读书,结婚连双新皮鞋也没买。”

看了一段视频,我知道琳的婚礼十分简单。她穿着租来的婚沙,头上插些鲜花。新郎的西服穿在平日的便装外层,脚下的皮鞋确实是旧的。他们前后被几十个朋友拥着。一对金童玉女,可能也是朋友的孩子,张扬的走在前面,一把纸花被抛了起来。他们围着租住的公寓大楼转了一圈,然后一起在饭馆吃了婚宴。这样简朴的婚礼,也许会被讥笑为寒酸,他们或许还要经过多年的奋斗才能富足,但我在琳和她丈夫的脸上看见的倒是来自心底的踏实和满足。

我知道,像琳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怀着梦想留学在异国他乡,就如一粒刚刚播在异域的种子,面临诸多的困境,但他们恰似那隐藏在地下的北美蝉,充满生命的活力。总有一天,他们会破土而出,唱出动听的“赞美之泉”。他们会过上富足的生活,那是欢乐、踏实的生活,因为这是自己亲手挣下来的幸福。他们信奉——天道酬勤。

6

我仍然在到处换工作,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不是过不下去,而是没有找到梦的栖身之地。除了工作之外,一般过节假日,我足不出户,用文字编织着悲伤、欢乐、感动和激情。我常想:离家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驶出了自由的风帆;然而离家的人也是伤感的,因为他们斩断了给与他们生命的蔓藤,身上残留着如诉如泣的泪痕。我们无论生活在哪里,心中都会有个梦,这个梦连接着与出生土地的一份血脉相连的感情。人生绝不只是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那么简单,人类的生命必然是一件有意义的趣事。如果生活没有意义,就没有人写诗和绘画。也没有人“吃着黄连含着笑”

有一则新闻报道:北美蝉出土的那一年,美国东海岸一带的公园里、草地上、树根下和大树上,行人的身上,到处攀着红眼睛的蝉,它们朝不虚发,争先恐后,向上攀爬。整个空间响彻了报夏的蝉鸣,带给这片土地异样的一番风景。当地的居民仰望着它们,表示出惊人的尊敬。

7

杰铭是一只“北美蝉”,他吃土17年,实现的是家口安居的“三纲五常”;陆文安是一只“北美蝉”,他为之奋斗的理由是“物不得其平则鸣”。琳和他的丈夫仍然是“北美蝉”,他们是喝了“墨汁”飞翔到北美的新生代。他们不同于杰铭和文安那一辈人,她们会去教堂聆听救赎的福音,唱着哈利路亚的赞歌。他们很容易接受万花筒般的多元性。我知道他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17年时间,他们尚有多次的机会唱响人生的赞歌。我亦是一只“北美蝉”,受乎文化和道德的滋养,我愿意把歌有思,哭有怀的梦想编制进流浪过的时空。

杰铭、文安、琳和我等等,我们都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虽然出离了血缘相依的轨道,但是我们并非异类,我们一样要在地下孕育成型,我们甚至在地下煎熬的时间更久,这造就我们具有北美蝉的独特性。每当看北美蝉的视频时,我就禁不住唱童安格走红的那首歌——《把根留住》:

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
他们在追寻什么
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
却在命运中交错
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
期待着旧梦重圆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
像一首澎湃的歌

 

一年过了又一年
一生只为这一天
让血脉再相连
擦乾心中的血和泪痕——把根留住

8

我在打工和写诗上挣扎了多年,有了一点根须埋进了异域的土壤。可是,岁月这把锋利的剑,它常斩杀着我和妻子对亲人的一份遥遥的感情。前多年,慈祥的岳母在中国离世,我和妻子没能为她送终,留下心中永远的一块黑洞。还有一年,我回去祭拜祖先的坟茔,顺便接来年迈的父母,我希望他们留在北美的土地上,但没有成功,因为他们的根深深的扎在家乡,那里有祖先坟茔和养育他们一生的水土;那里的麦田里挥洒过他们耕耘的汗水,那里的土地上有他们一砖一瓦砌筑起来,能遮风避雨的瓦房。那里有诸多的晚辈流连走动在节假日里。他们听他们讲述来自四面八方的传闻和生活,他们为晚辈在事业和工作中的成绩而骄傲。我虽然没有把双亲留住,他们也没有要求我一定回归。他们是开通的家长,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和持守,他们留恋出生的土地,心中觉得异常踏实。我的父亲说:“生活是理想的轨道,有怎样的梦想就有怎样的脚印。人生是一种追求,有人追求天长地久,有人在乎曾经的拥有。”

此刻,我终于悟出了“北美蝉”的道理,可能就是因为“短暂的拥有”而异常的美丽吧!

 写于20152月多伦多

(照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回 

思念继母余宗玲(公仲)

赵婷印象:你那时做着彩色的梦(周励)

写给母亲的信(吕红)

寒夜巴士上,两本并排的书(刘荒田)

《感受武汉》往事杂忆(少君)

老北京的茶文化(白舒荣)

在纽约做文青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应帆)

在非洲,在草原 (蔡维忠)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北美蝉 ■作者:西 风(加拿大)》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