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为什么观众偏爱“扫黑”题材?

2022-11-18 21:29 阅读量:5万+

华人号:中国电影报道
文|青果
电影《扫黑行动》上映前,我们做了一个假设。

该片导演林德禄此前执导的《反贪风暴》系列之所以能成为“黑马”,一方面是一部接一部培养出来的IP效应,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主演古天乐的号召力。

那么, 有了这两张“王牌”之后,林德禄“北上”拍摄的这部《扫黑行动》,还能卖座吗?

影片上映至今,蝉联了7天的单日票房冠军,距离破亿,仅一步之遥。毋庸置疑,这个成绩在当下,已属不错。

从“反贪”到“扫黑”,不同题材之下的警匪片,或许对于林德禄而言,仍属于安全范畴中的创作。
即便没有了古天乐,《扫黑行动》的演员阵容同样堪称豪华,集结了周一围、秦海璐、张智霖、王劲松、曾志伟、吴孟达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多数是过往警匪题材影视作品中的熟面孔。

与此同时,故事涉及了套路贷、暴力催收、官商勾结等案件背后,公安干警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多是切中当下老百姓关心的社会议题。

从《反贪风暴》系列到《扫黑行动》,林德禄一脉相承的创作风格,加上如今“扫黑题材”的频频出圈,《扫黑行动》的成功已不予言表。
它真的只是赢在这里吗?或许不止于此。

Part.1

不管是《反贪风暴》,还是《扫黑行动》,林德禄似乎都有些“过火”。

不可否认的是,在电影口碑方面,虽然目前《扫黑行动》尚未完全开分,但过去《反贪风暴》系列,除了第一部微微高出及格线,其他都不容乐观。

《扫黑行动》的创作,始终抓住一部分观众过去对《反贪风暴》系列最基础的娱乐观感。

虽然《扫黑行动》的故事发生在内地,但林德禄的拍摄方式依旧处于港片的创作框架,就连他自己也坦言这是一种相似的感觉,是一种创作变奏,“把‘反贪’的感觉延伸到另一个故事中。”
在《扫黑行动》中,仍然能看到独属港片“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气质。
故事在“扫黑”的框架之下,创作中直接带出正反对立的故事情节,斗智斗勇的双方,背后“大老虎”身份层层反转,同时在对决中,用动作场面给予超爽的观感。
毕竟,不管是“反贪”,还是“扫黑”,都是典型的警匪电影。
这和林德禄自己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在1980-1986年期间,他真的在ICAC(香港廉政公署)工作过,后来复出拍摄了电影《廉政第一击》。之后再拍电影的时候,制片人黄百鸣就直接点出他的问题,“你还是拍反贪的题材比较好。”

于是,《反贪风暴》系列应运而生,原计划三部曲的创作,也因为市场的反响,最终拍摄了5部。而紧随其后创作的《扫黑行动》,得到了很好的创作延续。

《扫黑行动》和《反贪风暴》又不完全可以进行类比,从剧情设计来看,故事中单纯内部的廉政整顿,逐渐扩散到老百姓层面。

虽然在《反贪风暴》系列中,林德禄同样有部分笔墨描写了受到迫害的老百姓的场景,但是那种跑马灯式的镜头抓取,相对而言,较为浮于表面。
在《扫黑行动》则加重了笔触,前期利用对套路贷和暴力催讨的事件描写,一环扣一环,从生活外围切入,直到把背后的“大反派”挖出来。

Part.2

可见,《扫黑行动》虽不是《反贪风暴》系列,但处处都是《反贪风暴》的影子。

从各家平台来看,《扫黑行动》的票房数据来源,和《反贪风暴》系列近乎持平。该片在四线城市想看指数占比,相对较高, 尤其是广州省单省首周票房,就占据了该片首周票房的1/6,成为该片票房的核心支柱。

一方面,相对其他地区对导演林德禄的认知仅在《反贪风暴》上,华南地区的观众对这位电影人更加了解;另一方面,电影中,同样集结了像张智霖、曾志伟、吴孟达、吕良伟等香港演员,这些“大湾区”的熟面孔,具备一定的市场亲切度。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的取景地同样是在广东地区,地区本身的亲切感,同样是能增强该区域观众的观影欲望。

《扫黑行动》不仅得益于香港电影的余热,同时其本质上仍属于犯罪悬疑片的类型范畴, 在此基础上,观影受众也能从华南地区,扩散到偏爱犯罪电影的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这些多维度的扩列,也让《扫黑行动》即便没有《反贪风暴》的旗号,同样拨得头筹。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 《扫黑行动》确实做到了市场精准投放为策略的宣发方式,针对性抓住受众人群和地区,结合关键的时间节点,借用双十一这个特殊档期,适当地进行策略延展,因此也让影片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生机。

Part.3

《扫黑行动》能卖座,似乎并不意外。

去年五一档的同题材电影《扫黑·决战》,就曾以黑马之姿,杀出重围。与此同时,剧集《扫黑风暴》更是一度火出圈,成为去年现象级作品。此外各种相关题材的剧集,比如《破冰行动》《三叉戟》等作品,都广受观众偏爱。

不可否认,扫黑题材已然是当今社会中的“香饽饽”。

而这些影视作品背后,都将现实和影视形成了闭环关系,电影《扫黑行动》则由中央政法委提供的真实案件改编。而剧集《扫黑风暴》创作中,涉及了现实中的“孙小果案”、“邓世平案”等。

从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部署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今年5月,为保障扫黑除恶工作更好开展和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正式施行。

不可否认,自上而下,环绕关注百姓生活,也让这类题材电影更贴近群众本身。

很显然,从《扫黑·决战》到《扫黑行动》,这种观影情绪同样是一脉相承,备受观众期待和关注的。而这些作品多数没有过多规避“扫黑”,从片名就直接以此命题,剧情则从扫黑专案组深入某地的调查,上至相关部门内部,下到百姓经历的案件,即便面对阻扰,始终坚持与黑恶势力展开斗争,揪出“保护伞”。

除了这些已经和观众见面的影片,该题材的其他作品同样备受关注。

剧集《扫黑风暴》的导演五百最新执导影片《扫黑·拨云见日》一经官宣,就被很多人加入了观影备忘录。有趣的是,该片的主演肖央在《扫黑行动》中有彩蛋的客串,而两部电影背后均有中国长安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的参与。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扫黑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仅让观众单纯从观感上,找到情感刺激,更是沉浸感受在当下大环境中,最与之相关的现实反馈,同时实现了普法教育。

诚然,《扫黑行动》只是一次前进,相信未来还有《扫黑·拨云见日》等一批扫黑题材的影视作品。 不管是电影,还是剧集,创作者都会保持创作激情的时候,用最纯粹的作品,实现和观众的沟通。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为什么观众偏爱“扫黑”题材?》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西班牙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娱乐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