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与作家余华共寻《文城》 ——都灵国际书展之都大孔院中国文学讲坛系列之三

2024-05-16 03:02 阅读量:5k+

华人号:华人头条-都灵

华人头条都灵(记者胡宝逻)报道:当地时间5月11至12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携《文城》意大利语译本(La Città Che Non C'è)与意大利媒体、出版社、各界学者和读者朋友们见面,在都灵这座城市掀起了阵阵中国文学之热风。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在此次系列活动中,与都灵大学及出版社等机构多方合作,把此次中国文学讲坛的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书展官方媒体宣传页面

11日下午,余华亮相都灵国际书展,出席《文城》意大利语版推介活动,都灵大学教授、孔子学院意方院长史芬娜(Stefania STAFUTTI)受都灵大学委托,承担各媒体与作家余华访谈的翻译重任。《文城》意大利语版由费尔特里内利(Feltrinelli)出版社于5月7日发布,《共和报》(La Repubblica)、《新闻报》(La Stampa)、意大利新闻社(ANSA)、RAI广播电台3(RAI Radio 3-Fahrenheit)、RAI国际台以及瑞士意大利语区《晚邮报》(Corriere del Ticino)等当地主流媒体先后做了采访,部分传媒机构通过网络同步直播。借助史芬娜教授现场的精准翻译,余华针对各媒体主持人的提问做了精彩应答,同时分享了《文城》这部新作的创作思想。

余华接受《共和报》采访

余华接受《新闻报》采访

12日午间,余华出席本届“想象的生活” (Vita Immaginaria)主题书展的传统栏目——“隐形作者”翻译艺术研讨会,活动由翻译家Ilide CARMIGNANI主持,《文城》意大利语译者、比可卡大学教授傅雪莲(Silvia POZZI)与余华、史芬娜齐聚Sala Berlino会议厅,就文本的可译性和翻译策略展开了对话,并探讨了读者和译者之间的关系,讲坛嘉宾们分享的翻译趣事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余华分享翻译趣事

翻译研讨会现场

本次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于12日傍晚开场,活动开始两个多小时前,兴致盎然的中外读者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场馆外排起了长龙。因现场观众人数远超展馆安排预期,主办方都灵大学孔子学院紧急联络场馆负责人更换了场地,满足了众多读者与作家近距离交流互动的强烈愿望。新书见面会推迟半小时后正式开始,容纳500人的Sala Oro座无虚席,在一片掌声和欢呼之中,作家余华、都灵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史芬娜就作品《文城》做了深度对谈,都灵大学教师杜凌作为翻译,协助开启了与作家余华共同“寻找《文城》”之旅。译者傅雪莲、都大孔院中方院长戴岚以及500余名中外读者出席的大型活动同时在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官方媒体平台进行了直播。

新书见面会现场

史芬娜教授开场首先“点题”:“文城”只是个子虚乌有的城市,译者有意采用了La Città Che Non C'è,取其意大利语字面意——“不存在的城市”,这一意译的手法成功规避了直译中文标题“文城”可能带给读者的误导。在简要介绍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之后,从“百家”和“吃苦”这两个关键词出发,史教授带领观众们探寻某些故事情节背后的历史思考和文学价值,并向余华提出问题:在《文城》中,我们能看到各类形象丰富的女性角色,比如纪小美、刘凤美、李美莲等,这与先前的作品中的人物安排有所不同。对此,余华回应:“小美是《文城》的心跳,这也是我第一次塑造这类在命运中挣扎的女性形象。在爱情中她无法选择,因为时代背景决定了她的所想所为。我希望写下人性的同时,也能描写出人性后的社会性。”林祥福的人物性格与中国古典小说中道德观念具相似性,余华表示,《文城》中的某些构思确实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致敬。史芬娜教授问及作品中人物与去世亲人之间的关系,这恰是作者有意呼应《第七天》的创作思路说:“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我们仅能用自己的想象去分析这种关系。”最后,余华谈到了书中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些西方或现代的元素,“所有的文学都是属于今天的。无论是从作者还是读者的角度,无论是塑造过去的故事,还是阅读过去的故事,我都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就像我们同样能在但丁的《神曲》中读到‘今天’的感受”。

余华解读《文城》故事

分享会期间,余华对全场中外读者打趣道:“谢谢你们这么热情。本来我的意大利编辑不打算出版我的书,一看到你们他马上改变了想法。”“对于读纸质书越来越少的现象我可能没什么建议,这是不太能阻止的趋势。”余华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幽默风格引起了读者的阵阵欢呼和掌声。在签名环节,慕名而来的读者朋友也展现出余华作品受众的身份多样性,有带着三岁女儿排队签名的年轻母亲,有带着自己毕业论文特意感谢余老师给予他研究灵感的求学者,还有驱车6小时其他城市赶来、视余华作品为精神食粮的留学生们。读者粉丝们兴致盎然,与余老师分享自己的阅读趣事,久久不舍离去。

余华为读者签书

继《活着》《兄弟》等众多经典作品译介之后,《文城》意大利语版本上市,吸引了广大读者。文学无国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意大利读者加入到中国文学的阅读队伍,感受文学魅力。

余华、傅雪莲与孔院全体人员合影

都灵大学孔子学院主办中国文学讲坛系列活动,借助都灵国际书展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活动发挥孔院优势,系列活动中既有作家、史学家面向学者、读者的高端访谈,又有高中学子的中国作家作品赏读与分享活动,受到各界广泛好评。都大孔院将持续关注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文化需求,继续以意大利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和文化活动讲述中国故事,为热爱中国语言文学的朋友们创造更多交流机会。

供稿|张天池

供图|都灵大学孔子学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与作家余华共寻《文城》 ——都灵国际书展之都大孔院中国文学讲坛系列之三》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