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03:59 阅读量:4k+
华人号:华人头条-埃德蒙顿编者按:在加拿大,学习京剧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然而,孩子们在中文课堂上体验了这门中国传统艺术,并亲身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从最初的困惑与挑战,到逐步掌握唱腔、动作,再到自信地站上舞台,他们的学习旅程充满了努力与收获。希望读者能从这些小文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传承与创新的可能性,同时,也感受到同学们学习历程中的坚持与成长,收获与喜悦。这期开始的文章是谢老师写给Dashan(请参考上期)的反馈。
谢老师:Dashan,我真的太喜欢你的这篇文章啦!所以,当我第一次读到你的初稿时,虽然毫不犹豫地给了你满分,但心里其实还有一个小小的期待——真的好想看到下文啊!
作为读者,我有无数个理由这样想。你的故事太真实了,让我立刻想起了我们课堂上那些一起经历过的瞬间。你把自己情绪上的起伏描写得那麽细腻,完全把我这个老师带进了你的心情和感受里。我不只是看到了一个学生的学习经历,更是感受到了一个少年在挑战中成长的过程。
所以我实在忍不住开口问你:Dashan,能不能把它写完呢?虽然当时你已经写了差不多一千五百字,而且你马上要去渡假。但我相信,这个故事还没结束,而我,真的很想继续读下去。而你,春假后,真的完成了!
你的整篇文章写得那麽细腻、真实、幽默,简直就像一部小型的成长电影一样,有跌宕起伏、有感人瞬间、有人物关系的转变和内心情感的成长线,尤其是几个我几乎忘掉了的细节。比如你写的那个把录音笔放到你的嘴边,结果只听见你的声音,引起全班大笑的细节,真是生动。而后来出现的 “破音”那一段,太真实了!谁没有在成长中经历过那种尴尬和崩溃呢?但更打动人的是,你没有停下,而是要求再一次尝试的机会,用你的努力赢得“最亮的星星”的光彩。
还有站在第一排,或者第二排这回事儿。 我几乎也忘记了,因为对我来讲,这只是一个台上位置的调整;可对你来说,或者对孩子们来说,那是你们的努力是否被看见,是自信是否被确认的微妙信号。你在文中那个细节写得特别真实。当你讲述被调到第二排的时候,你写道:“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袋垃圾,被扔到路边等待收十。”我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细节描写。是你内心情绪低谷的一个“谷底波澜”。你没有大喊大叫出沮丧的情绪,而是显示出一种深深的失落。你用的这个比喻带著一种小孩子特有的直觉和幽默,但所表达的情绪是真实而沉重的——“我被丢下了”“我不被需要了”。你没说“我很伤心”,而是用了一个非常有画面感的比喻。这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用最形象、最生动的方式表达“被忽略”的心情。在我们的文学写作中,这种波澜往往是转折的前奏。越是低到尘埃的情绪,后来的转身和站起,才会让人觉得更有力量。
而你的叙述也确实从“像垃圾一样等待收十”走到了“谢老师目瞪口呆地看著我”。这起伏,太有戏剧张力了!当然也画面感十足,读者仿佛也跟著屏住了呼吸,等著接下来发生的事。而“她立刻把我调到前排”,不仅是一个动作的转变,更像是一种命运的突然转向!原来像“垃圾”一样的沮丧感,由于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和“一步一步努力做到完美”,终于被你丢掉了。你用练习证明了自己,重新回到第一排。这种微妙的情绪上的变化,既动人又有教育意义。作为读者,我感受到一种逆转的快意,而且也特别替你感到高兴。这个细节也提醒著我们作为老师的一个事实:教育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孩子们都认真地感受著。
这种情绪的起伏和叙述节奏掌握得特别好,既有悬念也有温度。而且你在描述舞台表演前紧张情绪的部分写得也非常细腻,最后父母的鼓励作为结尾也非常温暖,整个结构闭环得太漂亮了!
你的这篇文章不是靠一个情节打动人,而是整个“学京剧”经历的情绪波动、铺陈与反转,让我们看见一个孩子如何通过“学京剧”而成长。你的文字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传达出不同层次的深刻的领悟,比如:
• 成功绝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从一次次的挑战和努力中生长出来;
• 有时候别人看见你的成功之前,你要先坚持相信自己;
• 一次演出不仅是舞台上的几分钟,更是背后无数练习和心路历程的总和,
• 有志者,事竟成,等等;
这不只是在写作,更是在思考;不只是在表演,更是在成长。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的写作风格。这篇文章几乎没有议论,也几乎没有“说教”,但却非常有力量。这种写法,正是写作中最难得也最高级的一种方式:叫做“以叙带理”:不说理,却胜过说理。你没有直接说“我明白了努力的意义”,也没有写“人生要坚持才会成功”。但我们却从你的故事和叙述中,你的语言、情绪、画面感里,读到了这些深层的意义。
这样的写作,就像一部好电影。不解释,只展现;不说理,用电影语言和细节讲故事。让读者在阅读故事时,情绪自然地起伏,自己去“悟”出那些道理——这种“悟”,才真正属于读者,也会更打动人心。
华人头条登出你的文章,并加上了音频,我上班时在车里一遍一遍地听。以前很少有这样的感觉和冲动。我想, 文字的力量,居然可以这样深深触动一个老师的心。我之所以一遍又一遍地听,不是因为“这是一篇作业”,而是因为它已经超越了“作业”本身,成了一部我愿意反复品味的“小小说”。你的这篇作品真正做到,用孩子的眼睛写真实的故事,用叙述的方式打动人心,用平凡的经历讲出不平凡的感受。这种“听学生小说”的体验对我来说,就像你们站在舞台上演出京戏的那一刻——有惊喜、有感动,还有骄傲!谢谢 Dashan。
Jessie
“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噼柴也靠她。”当我发现上课时学的课文是一首歌的歌词时,我的眼睛睁大了。那天,老师播放的视频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全班同学一起看老师播放的视频,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音乐。京剧唱腔铿锵有力和我们以往接触的音乐全然不同。老师播放完之后,开始给我们介绍京剧的唱法。
我们都试著跟著老师的节奏,但是确实挺难。那位演员的声音浑厚,唱歌时节奏也很快,全班同学们都努力模仿。谢老师反复播放视频,还放慢速度让我们仔细练习。在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最后也终于唱得有模有样的了。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谢老师不断指出我们的不足,纠正我们的错误。现在我们逐步掌握了这段京剧的唱腔和唱法。学习一种新的唱歌形式,对我们这些在加拿大出生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学习这段京剧。
新年到了,我们终于表演了。全班上台,各就各位。我感觉非常自豪和满足,因为我学会了这段京剧。还记得刚开始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样和著京剧的节拍。当我们在台上大声歌唱时,我感觉自己离中文文化又近了一点,并准备好进一步了解它。
谢老师: Jessie,你的这篇文章记录了你在中文课堂中初次接触并挑战京剧学习的过程。文章没有强调技巧上的“炫”,而是在平实的叙述中,体现出一种内在的情感和文化认同的觉醒。我们看到你从“惊讶”打开。“当我发现上课时学的课文是一首歌的歌词时,我的眼睛睁大了”,既写出了真实的反应,也自然引出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特殊的学习材料。写得真诚而生动。
紧接著对视频内容、唱腔风格的描述——“铿锵有力”“和我们以往接触的音乐全然不同”。展示了文化差异给你带来的新奇与冲击,也为后文的学习难度和挑战做好了铺垫。
在文章中,你强调了“过程”的力量。你没有将重点放在“我们最后成功了”,而是将更多笔墨放在“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学会的”过程。这是文章的核心价值所在。如:老师耐心播放、讲解;同学们努力模仿、练习;错误不断被指出、被修正;直到最终逐步掌握唱腔。整个过程不只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全班团队协作、文化磨合和自我超越的过程,让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大家的坚持、努力、合作的力量。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你对文化认同的自然表达。很感人!你写到:“当我们在台上大声歌唱时,我感觉自己离中国文化又近了一点,并准备好进一步了解它。” 你在这里没有大声喊出“我爱中华文化”,却用自然的语气,说出了“靠近”的感觉。这种由内而外、由浅入深的文化认同,比那些口号式的表达更真挚、更动人。
我有一点点小建议,和你商榷一下。如果你在结尾处补充一点表演时情绪上的细节,读者们会更有代入感。同时也可以加上一两句回望学习之初的艰难来呼应结尾的“满足”,会让你对文章更有层次感。你同意吗?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