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东肖镇民间信仰及其民俗文化

2024-01-16 09:04 阅读量:4.9万+

华人号:龙岩文化研究会·岩声

东肖镇民间信仰及其民俗文化

陈伯胜

民间信仰及其民俗文化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所谓民间信仰,即是人类大众自发产生的对具有超自然神力与超人类神力的对象的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民间性、自然性、多元性、世俗性和功利性的特点。它是自原始社会以来民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并不断积累的文化现象,由此历经千年流行于民间便形成了世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民间信仰及其民俗文化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的需要,是为了追求心理安慰,表达人们对求福避祸,以获得美好愿景的一种心理需求,具有从众的合理性和较强的生命力。东肖在古时原为岩邑隘口,自唐代便有先民在这里开发生息,到了宋代,行政区划改为路、州、县,县以下为乡、里,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乡社以下施行保甲制。保甲又称为甲,是一种户口编制单位,以户为基本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东肖社属九龙乡表政里,社下设八甲:东甲、西甲、龙甲、前甲(俗称上四甲),安甲、溪甲、连甲、潭甲(俗称下四甲)。东肖社的八甲乡民自宋以来,也同样沿袭先民历来的民间信仰,在境内各甲()建有或大或小、形制不同的民间信仰建筑,如祠、庙、观、龛等,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在。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各村落至今遗存或重修的民间信仰建筑,有庙宇10座、庵堂9座、道观3座、公王神龛23个,人们在这里自发乐充香油,拈香祭祀,虔诚祈求各路神灵庇佑旅途平安、健康长寿、婚姻美满、多子多福、家庭和睦以及发财致富等美好心愿,表达着对美好人生、前程的祝福。这些民间信仰,经历了一个比较长久的发展过程,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民俗文化。本文试对东肖镇境内有较大影响的民间信仰及其民俗文化略作概述,以期人们对本土民俗文化传统能够有所了解以至传承。

铁山庙庙会
铁山庙庙会
铁山庙庙会“过关”

一、白土铁山庙

铁山庙,原名铁沙宫,又名天子庙,原位于白土墟旁(现华侨历史博物馆),为龙岩境内声名显赫的大型道观之一,也是全国少有的以阴府法制神仙“阎罗天子”为主神的宫观。铁山庙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 (1485),清嘉庆十二年 (1812)重修,上世纪末原址被征用,后因选址异见而分设为段厝天子庙、邓厝天子庙两所道观。主祀神阎罗天子,是古代道教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明,传说是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生死的鬼王,是民间信仰中较为突出的鬼神崇拜。庙内配有十殿阎王、文武判官、牛头马面等神像。历史以来,铁山庙前后举行过不少醮事祈禳活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464月东肖社民众集队前往东宝山龙井求雨的行动,人们在庙前设坛祈雨后跟随以阎罗天子神像为首的各路神灵,一路呼天抢地前往求雨,当天午后即乌云密布,大雨如注。这种祈雨文化体现了道教对自然物理变化规律的尊崇,突显出以大自然的内在价值为核心,顺之而生,逆之而亡的生态文化价值观。此外,每年新春正月初八、初九举行天子神像出巡的民俗活动,大队人马巡游,巡遍全社八甲,民众敬神膜拜,万人空巷。“过关”“叫鬼”则是每年正月十二庙里必做的醮事,四乡八里的民众挑着供品,带着冲了“关煞"的子女亲人在庄严的仪典中跟着道士过36道关72个厄以求消灾祈福。这种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使白土墟庙会逐步演变成正月十二的白土民俗文化节,并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仙宫庙

仙宫庙,本为庵堂,位于仙宫山南麓,始建于明永乐元年 (1403),民国五年(1916年)毁于火。2000年秋,本地侨亲、港胞及信众捐助集资重建,已成为东肖境内一处融儒、释、道为一体的大型宗教活动胜地。殿宇规制宏大,设施齐备,并设有文物展室,其中有镇庙之宝“明永乐古钟”。庙内主神为炎帝及仙公仙妈,配祀有骑龙仙人、骑凤仙人、财神爷、文昌君、陈真祖师及土地爷诸神明,并附设观音阁。主神炎帝神农氏乃我中华人文始祖之一,传说有教民稼穑、发明医药、制作陶器、开辟集市等重大贡献,开创了华夏大地的农耕文明时代,被尊称为“五谷神农大帝”。仙公仙妈为本土农耕文化的代表神祇。自重建以来,仙宫山亭廊殿阁,龙柱飞檐,规模不断扩大,四时香火氤氲,菩提梵唱,每年凡是五谷仙农历四月十七、仙公仙妈十一月十七及观音菩萨二月十八等神灵诞期均会举行各种宗教法事活动,香客信众纷至沓来,拈香祭拜,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传承着敬畏自然、耕读治家、重德修身、知恩图报、热心公益的优秀文化传统。至今,仙宫庙已然蜚声东南亚,但凡海外侨亲及台港澳同胞回乡省亲,多会登临庙宇顶礼膜拜,为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虔诚祈福。


三、石公庙

石公庙是位于仙宫山东南麓的一处文化古迹,原是旁倚乡道的一座路亭“石公亭”,后于199410月迁址建庙。据说仙宫山石公亭与江山镇石佛公庙系出同源,因年代久远,史据湮没,但依三户祠张氏族谱有关记载考证,其族人当于十八世纪中叶始建石公亭,又于清道光二十年 (1840)重修。庙内供奉石公,是民间信仰中典型的自然崇拜代表,上有一对楹联:“石可为人父母,公可保我子孙”,阐明了古代先民最厚重朴实的原石崇拜心理,认为自然万物皆有灵性,人们应当敬畏自然、膜拜自然,体现着中华文化形态中“天人合一”的道德精髓。有学者指出,原石崇拜的文化意识具有世界性,在数以万计的石佛石公中,唯仙宫山石公庙的石佛公毫无刀斧之痕,是原原本本的一尊大自然灵石神佛,殊为难得。至今,石公庙香火鼎盛,人们向石佛公祈求消灾降福、人畜平安、道法自然、生态文明,传递出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追求。农历正月初六、十一月初一为石公佛祭祀日。

四、南灵宫

南灵宫是龙岩境内现存的著名道观之一,位于东肖镇龙泉村,始建于明成化初年 (1465),重修于清嘉庆五年 (1800),本世纪初按原址分金坐向重建。明隆庆年间,理学名儒陈真晟曾访贤过此拜谒并题联:“紫气东升三万劫,青牛西渡五千言”,以纪念本观神主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即太清道德天尊,与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并称“三清尊神”,是道教的最高神明。本观还供奉有八仙以及五谷仙师、陈真祖师和地母元君等神像,库藏有大型钟鼓及龙伞佛轿等法器。每逢农历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诞日、八月初八八仙祭祀日、十月初八地母娘娘诞日,南灵宫内外香火缭绕,香客摩肩,道长率信众举行庄重的斋醮仪典,热闹也接地气。斋醮作为道教祭祀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与神明沟通交流的宗教仪式,以表达人们的信仰追求,具有十分广泛的民间性。

五、陈真庙

陈真庙,位于东肖镇溪连村,是一处典型的本土人神信俗庙宇,原在陈公厝内,上世纪末拨地新建。陈真生于元至正年间,明嘉靖三十七年版《龙岩县志》载:“陈真佛,……白土人,……表政里人多祀之。”传说陈真在三户祠张西陵家为佣,先后出游龙岩及漳州一带,为乡民做了许多鞭邪扶正的善举,后在闽南金龙山得道化仙。后人感于陈真的功德,在张家祖厝雕像供奉,因其曾在此居住而名为陈公厝,并留有陈公井、陈公竹、陈公桥等遗迹。漳州、龙岩各地为纪念其嫉恶如仇、匡扶正义、忠诚爱民、乐于助人的义举,奉其为神明而建庙祭祀,如曹溪、西山、陈陂一带乡民在丰溪边建有朝西庙,雕神像引香火,俗定农历四月初八陈真神像出巡,以保驱虫护苗,以祈五谷丰登。清代曾有两任知州()进庙礼拜,从此陈真庙成为城西主要名刹。陈真祖师信仰还远播海外,在印尼苏岛亚沙汉埠,华人神庙“紫云堂”内便有一尊陈真祖师的神像,据传立于1939年,是溪兜一位张姓侨亲感念随身带着的陈真祖师照片护佑他平安渡海,安身立业,于是交由紫云堂主事,将其雕像入庙供人祀奉,由此陈真祖师信仰在海外传承,不只是岩籍华侨常年拜祭,连移居印尼的印度人也常去拈香祭祀祈求保佑。2010年,印尼棉兰龙岩同乡会专程回岩迎接陈真祖师神像和香火渡海建庙供奉。陈真祖师信俗文化是一种人神崇拜,是人们相信灵魂不灭,祈求祖先灵魂或赐福,或降灾,以劝进人们扬善惩恶,保一方平安的一种心理寄托,但就宗教道义而言,陈真名曰佛,实则是属于道教的一尊神明,只是在民间已是儒释道兼容了。五月十三、十月十三为陈真祖师祭祀日。

六、罗星塔天后宫

罗星塔与天后宫连成一体,位于东肖曲潭尾白土溪东岸,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 (1847),“文革”期间遭到损毁,1999年重建。罗星,是堪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于水口洲沚处用石或土关拦流水,不致生旺之气随流而逝,能聚气凝穴而有大贵,因此凡佳城宝地,水流之口多有罗星关拦,并于其上建阁立庙,以神灵增其镇锁之功。曲潭尾为白土溪自南向北流去的一个水口,先民便建此罗星塔以镇住水流,保护东肖八甲一方宝地风调雨顺。罗星塔因水而立,于是崇祀天后。天后,即为妈祖,俗称姑婆,是沿海一带共同信奉的“水神”。曲潭尾罗星塔前建天后宫(俗称姑婆庵),主祀水神天后,敬请保护乡民免遭洪涝之灾,积水生财,于是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庵内信众云集,香火鼎盛,顶礼膜拜,虔诚祈佑神灵保国安民、福寿康宁。妈祖信俗文化自宋以来影响深远,经历代敕封,成为国家祀典,信众遍及海内外,现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肖境内后田、东堀、肖坑等村也建有姑婆庵。

七、公王

公王,又称社公、五显公王,在闽西南一带是一位跨宗教或跨村落的保护神,一般设在一些村口或水口处。原是一种对土地山林的崇拜,而后由自然崇拜转化为保护神崇拜,往往寄托着人们对保境安民、护林防火、旅途平安、禳灾祈福等多种的心理需求。东肖境内最大的公王当数隔顶村的公王庙,原为清同治四年 (1865) 被剿灭的窜岩太平军兵将遗骸的义冢,后由民众在坝头墩水口设置祭坛,一为纪念逝者,二为愿逝者化为神明保境安民,于是自发充捐建庙,规制逐年扩大,常有信众前去供奉庙内神明以求保护。农历九月初九为该庙祭祀日。公王是民间最为常见的信俗文化,在东肖境内有20余处之多。

除上述所列的庙宇宫观之外,东肖境内还有些较有知名的庵堂,如黄邦的燃灯古佛寺、罗陈宗祠的麻公庵等,不再一一赘述。综上所述,民间信仰及其民俗文化资源在东肖境内还是较为独特和丰富的,不少庙宇也先后得到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批准登记与管理,有的还搭起戏台,增添健身设施,开展文娱健身学习活动,成为老年活动中心,提升了庙宇的功能。民间信仰及其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形成、保护和发展,对维护世道人心起着积极作用。就其本质来说,它也是一种宗教信仰,因此应该予以保护和尊重,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坚持正确道络,善加组织和管理,并借此进一步密切基层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感情距离,传递正能量,使民间信仰及其民俗文化在新时代为构筑起一个和谐、守纪、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家园而作出努力。

 

 

节选自《岩声》2021年第一期。

《岩声》,国内统一刊号:CN-35 ( Q )0135,是研究龙岩文化,联系海内外龙岩华人华侨情谊,宣传龙岩历史,讲好龙岩故事,保护、弘扬、传播侨乡优秀传统文化的期刊。立足龙岩,联谊全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东肖镇民间信仰及其民俗文化》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