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秘鲁首都利马见闻之--“探访贫民窟”

从利马首都武器广场出来,从总统府往西隔一个街区,便是著名的圣方济各圣殿与修道院。此时其外部被施工围挡遮拦,正在做外部维修。购票进入,需由导游带领,按既定路线行进。这个教堂由圣方济各会传教士于16世纪初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立,是当时南美传教、教育、医疗、文化传播的重要中心。后来在大地震中损毁,现存大教堂是1746年后重建。这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和摩尔式建筑,外部简洁而庄重,内部装饰豪华,以镀金木雕和壁画为特色,是世界文化遗产。

圣殿图书馆收藏宏富。自修道院建成以来,修士们把收入的大部分都投入到图书馆,至今收藏了25000册图书,有许多珍版,如约翰内斯·古腾堡著名印刷厂的无字天书,15至18世纪方济各会编年史,15至18世纪梵蒂冈编年史,西班牙皇家学院编辑的第一部《地图册》中的几卷,以及耶稣会士的大量作品等,是宗教、历史、文学、音乐、地理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圣殿还有一个特别的墓穴博物馆,是利马殖民时期的地下公共墓地。在这个教堂地下一层,陈列着数千具尸骸,经过摆放地下或墙壁上的骷髅,并没有多么可怖。天主教的生死观,把死亡看成是使命的完成和真正生命的开始。经过上帝审判后,有人进了天堂,有人下了地狱。在这个教堂地下墓穴埋葬的人,包括修道士、富人和其他当地人。他们选择在这里埋葬,以示对教堂和宗教的忠诚和信仰,并希望死后能在天堂里得到安宁。

圣殿木雕天花板工艺十分精致,是西班牙殖民者把摩尔文化带到了南美新大陆。回廊和庭院墙面装饰着西班牙转运过来的马赛克瓷砖。

总统府和圣方济各圣殿北面是里马克河,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由东向西流入太平洋,被视为利马城的生命线。由于利马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无雨之城”,这条河流提供了利马城大部分生活和工业用水。目测这条河流,水流量并不大,甚至很浑浊,有明显的污染,但利马城75%的自来水来自这条河流。

隔着利马河向对岸山坡望去,山坡上布满密集的色彩斑斓的房屋。突然联想到电影里看到的巴西圣保罗的贫民区的镜头,想必这就是秘鲁利马的贫民区,两者极其相似。都说好奇害死猫,但好奇之心难以遏制,于是决定深入贫民区,一探究竟。

从桥头拥挤的摊贩点中穿过,桥上人流涌动,警察来回巡视。这座桥可能是行人往来于贫民区和城市中心之间的主要通道。来到利马河对岸,不远处就是贫民区了。这个贫民区是利马几个贫民区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利马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每天平均至少发生6起暴力犯罪事件。

贫民区的房屋建在圣克里斯托瓦尔山整个山坡上,山脚下有多条通道可以进入贫民区。路边有一处警犬训练基地,基地大门口有一年轻警察执勤。经过警察身边,向他询问,进到社区里面安全吗?其实这是明知故问,只是想了解更多一点信息而已。警察看看我挂在肩上的相机,十分肯定地说,里面非常危险,你出来时你的相机肯定就不在了。他建议我不要进去。我说,我进去100米就出来,见情况不妙就往外跑。警察叮嘱我,注意那些带棚的三轮摩托车,他们抢了东西开车就跑,一是追不上,二是追赶更危险。是的,路上不时有三轮车开过去。

一个身着花哨、矮墩墩的当地人一直在边上两三米处听我和警察说话。他拉住我说,里面非常乱,你的相机肯定会被抢走。我问,他们抢相机做什么?答,这地方有很多吸毒的,抢了相机等贵重物品卖掉后,可以买毒品。这说法和警察说的一样。又对我说,他住在这里20多年了,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反复建议我跟他走,跟他走不会有危险。我还是有些警惕性的,这人也没给我太可靠的感觉,怎么可能跟他走?坚持说自己进去一小段路就出来,不麻烦他了。他一步三回头很是不甘地走了。难道他真是好人?还是提高警惕为妙。

进入到贫民区,心里忐忑,表面却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不和偶尔出现在街道里的人对视。身边那些层层叠叠、拥挤凌乱但色彩鲜艳的小房子,对摄影爱好者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对我这样好奇心特强、想要更多了解当地社会民生的人就更有吸引力。暗忖,是不是这里的人们因为贫穷,才更愿意把自己的房子刷成鲜艳的色彩,让生活看上去更美好一些?街区里向上走的路铺着石阶,石阶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在危机四伏中倒有几分美感和诗意。举起手机快速给自己和台阶留个影,然后继续假装漫不经心地向前移动。山坡上有很多条街道,街道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的人聚在街边,或赤着上身手舞足蹈,或吆五喝六摇头晃脑,大多手里都拎着酒瓶子。偷瞥几眼,其眼神中的不怀好意是显而易见的。距离他们20米左右,绝对不再向前走。他们会从后面挥着手大声吆喝,让我过去。怎么可能过去呢?迅速转身往回走,后面的叫喊声不绝于耳,我则装作充耳不闻,若无其事。此刻没有跑,只是加快了脚步,明知背后有毒刺般的目光盯着我,不再回头。这样情况遇到几次后,再次远远看到,就提前拐到另外的街道上。整个过程基本没有拍摄这些人的镜头,刻意避免惹祸上身,只是忍不住偷拍了一次横卧街头的流浪汉和捡破烂的人。

在一个陡坡前,一个光膀子的彪形大汉站在我20米的地方,冲着我喊,让我上去。看他凶神恶煞的样子,便往后退,他则往前跟。一再喊我,我不理会,他就朝我跑过来,见状,我也撒丫子就跑。我比他跑得快,短跑是我的强项,他追不上。我停下脚步回头看,他怒气冲冲地哇啦哇啦地指着我叫。他叫他的,我走了。转悠一个多小时,把这里各式各样的房子拍了个够。

心满意足地退出贫民区,一步一回头,看看有没有人追过来。又回到了警犬训练基地门前,那位警察还在,我指了指肩上的相机,告诉他,相机没被抢走,略显几分得意。那位警察的一个朋友也在那里,我向他们又了解了一些贫民区的情况,了解这个区域是怎么形成的,政府会给他们一些照顾吗?比如救济等。得知政府对贫民的援助极其有限,许多政策只是写在纸上。

沿着山脚下的路向东北又走了一段路,经过一个警察养马场,走了进去,因没有其他建筑物遮挡,可以清晰看到山坡上的贫民区。一个警察走过来,告知禁止入内,可以沿路往前走,会更容易看到山坡上的贫民区。我就继续走,正如警察所说,整个山坡上的贫民区完全收进了我的镜头里。

走到坡下一个过街天桥前,这里距离之前进入贫民区的地方大约一公里,本想过了天桥就可以回到市内了。还没等上桥,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快速向我走来。见势不妙,快速上了天桥,他也加快了脚步,我则小跑起来,几步就窜上了天桥上面。他跑了几步见追不上我,面目露出几分狰狞,指着我开骂。骂吧,反正我也听不懂。

下了天桥,做了一个深呼吸,终于毫发无损地走出来了。见一个水泥桥,便走上去,以为过了桥就走出贫民区,安全了。刚上桥,对面走来一个大约四五十的男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此刻,我已经有了警惕性,用眼睛余光瞄着他。当我俩迎面走过时,他突然伸手抢我的相机,我迅速跳开,跑到桥中间的隔离带上,对他大骂,什么“Fuck you!””Damn you!”都用上了。他明知追不上我,无耻地拉开裤链,掏出阳物对我摇晃。我是又气又乐,你那玩意有什么战斗力呀!看他那副德行,不理他,走了,但他还站在那里目送我。

山顶有圣克里斯托瓦尔山观景台遗址博物馆,并矗立一座高达20米的十字架,十字架建于1928年,夜间亮灯后是利马夜空中的地标。要到达山顶,需要穿过贫民区,极其危险,看上去也有很长的路。鉴于风险极大,估计有去无回,果断放弃。

离开危险区,原来还是没有离开贫民区,但已经来到贫民区的边缘,贫民区的范围很大。在路边小摊贩那里买了一块西瓜和两串葡萄,结束了这次有点小紧张的贫民区探索。

利马贫民区的形成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叶,大量农村人口因贫困、干旱、内战等原因向城市迁移。1980年代至1990年代,遵奉马克思主义的“光明道路”等极左恐怖主义武装在安第斯山区活动频繁,导致人们逃离家园,迁入利马。这些贫困人口在利马郊区非法占地、自建房屋,政府无力管控,因此这里聚集了大量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临时工和失业者,原住民比例很高。在进入贫民区之前遇见的身穿花布衣服的男子,一看便是原住民后代。贫民区犯罪率很高,抢劫、入室盗窃、枪击、性侵、毒品交易、少年帮派斗殴、黑帮冲突频发。街道照明不足,晚上许多居民闭门不出。这是一个边缘化的社区,居住着大量边缘化的居民,政府无力改善,成为社会治安的难点和盲区。而贫民的形成有其社会原因,更有自身原因。这类人如想实现阶层跨越,想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实在太难,这里的人们普遍不愿意接受教育,同时这里的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纵观流氓无产者,他们大多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只会破坏,没有建设,与进步的社会格格不入。他们游离于正常社会之外,社会对这个群体也缺乏友好。改造一个自暴自弃的社会群体真的很难。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秘鲁首都利马见闻之--“探访贫民窟”》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秘鲁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秘鲁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