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 11:12 阅读量:4.2万+
华人号:心宜善汉代时丞相也可以被称之为宰相,相邦也好相国也好就这么慢慢的“过时了”,在这一时期丞相的权力在不断的增加,因为是长期的由一个人担任的原因蓄力也就更容易,也更容易招来皇帝的忌惮。而东汉建安十三年之后汉朝就不再设立丞相,曹操曾将丞相这一职位带回到大众面前,但是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丞相这一职称终归是要被淘汰的。
唐朝实行群相制度,三省六部中三省的长官即中书令、尚书令、侍中均可被称之为宰相,分散权力相互制衡。而北宋设了一个官职名称为同平章事,担任这一职位的大臣就是宰相,比如说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寇准就是担任这一职位。但是在南宋以及元朝又设置了丞相,在这一时期内丞相一直是正一品的官职,手中的权利发展到了空前强大的地步,直到明朝时出了一个胡惟庸,让统治者狠心将丞相制度直接给废除了。这一制度在这一千六百多年中,为统治者带来过好处也带来过威胁,它被废除也说明了中国在不断的发展,革除一些旧制度,摸索适应更利于国家发展的新制度。
明清时期虽然宰相被废除了,但皇帝需要帮手,于是设立了军机处和内阁,专门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在小编看来就是换壳子不换芯,换个名字工作还是那么些工作,只不过皇帝防范的比较严实,相互之间权利制衡没人能一手遮天罢了。
想来这两个称谓的区别应该是说清楚了,这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可大了,丞相是正式的官职名称,但宰相却是一种制度,宰相的范围涵盖的更多,而丞相就是一个正式的称谓就比较局限,宰相是指很多人,丞相只是指某一个人。
丞相可以是宰相,却并非一定是宰相,宰相可以是相邦、相国、或者大司马、或者同平章事,就算是皇帝一时兴起新设一个官职,不管叫什么,只要皇帝给的权利够大,那么他也可以被称为宰相,反之皇帝若是设置了宰相这一职位,在宰相上面还有比他权利更大的行政长官,宰相也就称不上是宰相了,但是历朝历代并没有设置了宰相还设一个更高的官职的,小编就打个比方。
相信说了这么多大家也明白了宰相和丞相的区别了吧!同意小编观点的请点个“赞”吧~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