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 12:00 阅读量:4k+
华人号:蓮花時報在海珠區懷德大街,十香園古色古香。園內種有素馨、鷹爪、茉莉等十種香花,故有「十香」之名。一百多年前,兩位仙風道骨的花鳥畫家——居巢、居廉在此習畫授徒,開中國近代美術教育先河,桃李滿天下,走出了高劍父、陳樹人等嶺南畫壇巨匠。十香園因此有了「嶺南畫派搖籃」的美譽。
如今,十香園的周圍,聚集了隔山書院、關山月故居、廣州美術學院及南武中學(嶺南畫派紀念校區)、嶺南畫派紀念館等眾多文化場館、教育機構,串聯起嶺南畫派發源、傳承與發展的百年歷史,激發嶺南畫家不斷開創畫壇藝術新氣象。
千年花洲 文化沃土
從江南大道中轉入隔山新街,海珠湧畔的懷德大街很快出現在眼前,十香園就位於懷德大街3號。這一帶過去叫作隔山村,十香園紀念館館長何培說,十香園是嶺南畫派開山祖師居巢及其堂弟居廉(簡稱「二居」)的居住、作畫和講學之地。嶺南畫壇很多名師大家,追根溯源,都與這裡有關。一隅之地,為何如此盛產畫壇大家?千年花洲的自然風物與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共同滋養和孕育了這片藝術沃土。
十香園航拍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實習生 林澤君 攝
素馨飄香風光旖旎 南漢離宮留下地名
在十香園對面、海珠湧畔的文化長廊中,一幅《千年花洲·欣欣海珠》的畫卷告訴世人,這裡曾是花的海洋。特定的自然環境會孕育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人群,今天的海珠區,古時是一個沙洲島,南北朝時稱「江南洲」,四周被江水環抱,中部是低丘台地,海珠湧穿流其間,沿岸村莊栽花種樹,美景如畫。特別是今隔山、莊頭一帶,因距離廣州古城不遠,在南漢時期成了皇家的後花園。據南宋王象之編撰的地理總志《輿地紀勝》記載,東晉元興三年,浙江農民起義軍首領盧循率兵從海上來到廣州,在今隔山村廣州美術學院一帶築城據守,長達七年的時間,史稱「盧循城」。南漢劉䶮將盧循城用作倉庫,然後在倉庫附近修築宮殿,這就是劉王殿。舊時,劉王殿附近還有上馬崗、下馬崗。此地丘陵起伏、流水蜿蜒、樹林茂密,曾是南漢君王和宮女們的演武場。劉王殿也有「南昌華苑」之稱,隔山村因此舊名「南昌」,附近的隔山崗也有「南昌崗」之別稱。今天南昌街、南昌鄉約等地名皆由此而來。就連昌崗路,新建之初也叫南昌路。不過,也有一種說法,隔山村、昌崗路的「南昌」舊名,源自宋代開村始祖劉南昌。
《千年花洲·欣欣海珠》長卷(部分)廣州市海珠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藏
到了清朝,劉王殿故址的殿基尚隱約可辨。登上劉王殿故址,可遙望鎮海樓,遠眺白雲山。當時珠江南岸有三十多個村,村民大多以種素馨為生,其中又以莊頭村、隔山村為盛。珠江南岸一帶漸漸有了「花洲」的美稱。千年花洲文化厚重,為「二居」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精神滋養和靈感來源。
愛花愛到極致 居巢居廉建十香園
明清時期,隔山村一帶逐漸成了廣州城外的富商聚居地。隔山村北面的龍溪建有十三行富商潘家大院;溪峽街旁,伍家花園的景色美不勝收。這些富商、官員熱衷詩畫雅集,常常邀請文人墨客,到居所吟詩作畫,還收藏歷代中外名畫。
自然和人文交融,於此孕育出的畫壇巨匠,畫風多以秀麗清新、明快優美為特點,並融入了西方繪畫風格和商業思維,其中最為人稱道的,當數十香園的主人居巢和居廉。
清乾隆年間,居巢、居廉的祖父居允敬從江蘇遷居至此。當時的隔山村,處處有花,宛如香國。居允敬愛花如命,為三個兒子取名椿華、棣華、樟華,寓意香椿花、棠棣花和香樟花。居巢、居廉這一代對花的喜愛更是達到了極致。居巢自號「梅生」,寓意梅花所生之子,也暗含對西漢隱士梅福的敬仰。居巢對素馨花情有獨鍾,曾賦詩贊頌,將花視為同鄉,情感之深,可見一斑。
居廉筆下的金粟蘭、石蛙 廣州藝術博物院供圖
居巢、居廉一生多在廣東、廣西游走。在廣西期間,結識了在當地為官的東莞人張敬修。張敬修能文善武,酷愛書畫,便邀請同鄉居巢入幕。張敬修返回當時的廣州府東莞縣後,便修建了可園,其侄子張嘉謨又在可園附近修建道生園。可園與佛山梁園、廣州余蔭山房、順德清暉園並稱嶺南四大園林。居巢、居廉在可園客居近十年,廣泛接觸各種文人雅士,飽覽各種名畫,深受熏陶。
1854年,居巢從廣西回到廣州,位於現十香園一帶的祖居毀於戰亂,他只得租住在廣州城北的天官里。為了裝點居所,他特意購置了素馨、茉莉等十種盆栽,取名「十香簃」。為何取「十香」?廣府文化學者呂兆球在《尋芳十香園》中說,自宋代開始,文人墨客就常用「十香」贊美生活。清初江南畫家惲南田繪《十香圖》,乾隆還曾仿繪。居巢城北「十香簃」,既指十種香花,也有傳承惲南田畫風之意。
今夕庵內景。
1864年,張敬修病逝後,居巢、居廉回到廣州隔山村,在祖居故地上仿照可園修建隔山草堂,主體建築為今夕庵、嘯月琴館和紫梨花館。為了方便花鳥寫生,他們又在院內種植了素馨、瑞香、夜來香、鷹爪、茉莉、夜合等十種花木,庭院得名「十香園」。「二居」當時到底種了哪十香?文獻記載不一,但十香園紀念館內壁畫記載為素馨、瑞香、夜來香、鷹爪、茉莉、夜合、珠蘭、魚子蘭、白蘭和含笑。
十香園紀念館內壁畫:素馨、瑞香、夜來香、鷹爪、茉莉、夜合、珠蘭、魚子蘭、白蘭和含笑。
十香園坐落在大片花田間,前臨清水河湧,院內花木扶疏,自成天趣。今夕庵是居巢的畫室名,但他在此作畫一年後便與世長辭;堂弟居廉則在此居住了近四十年,繼續傳承和發揚十香園的文化精髓。
求真求新 人才輩出
「二居」未曾料到,這個不大的庭院,後來竟成了嶺南畫派的「宗祠」。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就在十香園紫梨花館的長凳上度過了最初的繪畫歲月。何培說,居巢和居廉生長在嶺南,他們的作品無不體現著嶺南繁花似錦的自然特色,題材不斷豐富,技法博採眾長推陳出新,作品色彩層次微妙、質感清新,富有詩意。這種兼容並包、多元務實、敢為人先的精神,讓嶺南畫壇充滿旺盛的生命力。
居廉筆下的夜來香、黃蜂 廣州藝術博物院供圖
兼容並包博眾長 嶺南畫壇發新枝
廣東美協主席、花鳥畫名家林藍在畫室中一直掛著居巢、居廉的寫生花鳥畫,從中汲取前輩的藝術精髓。在嶺南畫史上,「二居」發揮著承上啓下的作用,一方面兼容並包,融匯中國傳統的花鳥畫傳承;另一方面,吸收外銷畫成分和西方寫實繪畫理念,開創新的畫風。
江南惲派沒骨畫
為嶺南畫壇注入新風
文獻記載最早的嶺南畫家是晚唐僖宗時期的張詢,可惜他的作品沒有傳世。明清時期,嶺南繪畫漸漸自成一派。明代廣州宮廷畫家林良將北方山水畫之雄渾與南方畫之細膩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水墨寫意畫風,揚名宮廷內外。乾隆、嘉慶年間,得益於經貿發達,廣東地區的書畫收藏蔚然成風,畫家們眼界大開,誕生了黎簡、謝蘭生、蘇六朋等一批文人畫家,嶺南畫壇開始有意識地將本地特色的花木、景色、市井生活作為繪畫題材,粵畫風格已具雛形。到晚清,以居巢、居廉為代表的嶺南畫家,形成極具創造性的居派繪畫,代表了這一時期嶺南繪畫的最高成就。
清居廉水仙奇石圖軸「二居」在畫法近學惲南田、遠師宋人。沒骨畫法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北宋初年,徐崇嗣畫了一幅花卉作品,畫中芍藥沒有用墨線勾勒輪廓,而純用色彩暈染,世稱「沒骨圖」,因此徐崇嗣也被視為沒骨畫法的鼻祖。
清初,江南畫家惲南田遠師宋代畫師,發展了沒骨技法,將水墨寫意畫推向新境界,成為惲派沒骨畫法的一代宗師。後來的江南名家宋光寶、孟麗堂均取惲派筆意。
南下的江南惲派沒骨畫風,為嶺南畫壇注入新風。清代著名畫家兼詩人李秉綬曾邀宋光寶、孟麗堂到桂林作畫,傳授技藝。宋光寶在粵十餘年間,孟麗堂也多次來到廣州,對嶺南繪畫影響至深。
居巢筆下的木芙蓉、丹桂、蜜蜂。廣州藝術博物院供圖
雖然迄今尚未發現文獻記載居巢、居廉曾程門立雪於宋、孟二人門下的佐證,但「二居」畫作充滿惲派清新秀潤的神韻。居廉甚至以「仿南田翁用色」「宋孟之間」等落款用章,可見他們對惲派畫風的兼收並蓄,並在此基礎上博採眾長創新風。
外銷畫興盛一時
西方繪畫技巧入視野
「二居」生活的時代,廣州外銷畫十分繁榮,作為通商口岸的廣州,有一批外國畫師和中國畫家一起,為茶箱作畫、為瓷器作畫、為富商作畫……種種機緣催生了獨具特色的外銷畫,並風靡歐美社會。外銷畫採用中西合璧的繪畫材料和手法,主要描繪中國的風光與物產,內容多是花卉、翎毛以及人物。西方的繪畫方式、技法也因此進入廣州畫家的視野。
十香園景色 莫偉濃 實習生 林澤君 攝
其中有一類為「嶺南植物畫」,廣州本地畫師運用中西結合的寫實技法,描繪嶺南常見的花卉樹木、水果蔬菜,畫出一張張帶有中國風情的畫作,在海外受到歡迎。這種繪畫兼採中國古代繪畫技法、神韻和近代西方植物學、繪畫學以及寫實主義理念,風格獨特。居巢、居廉的同鄉好友何翀就曾專門從事這一類茶葉包裝箱的繪畫。「二居」本人與富紳、名流交流頻繁,經常被邀請到潘、盧、伍、葉等富商住所雅集,得以大量欣賞西方繪畫。
何培表示,居巢、居廉生活在外銷畫興盛時期,商業氛圍和西方繪畫技藝都影響了他們的繪畫風格。有學者認為,居巢、居廉格外重視寫生,就與外銷畫及西方繪畫寫實主義有關。
居巢筆下的石竹、螳螂。廣州藝術博物院供圖
重寫生草蟲多生趣 畫嶺南畫作顯生機
廣州歷史地理學者曾昭璇曾說,「二居」能改變傳統畫法,寫生功不可沒。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也說過,藝術源於生活,「動」起來才是嶺南派。他所說的「動」,很重要的一點是寫生。居巢、居廉注重寫「生」,向大自然尋求畫材,畫嶺南風情,畫人間煙火,求真務實。作品雅俗共賞、生機勃勃。時至今日,嶺南畫人仍在堅守「沒有寫生就沒有創作」的理念。
對今天的畫者來說,寫生是基本功,也是信條,但100多年前,在熱衷仿古、熱衷寫意的藝術氛圍中,提倡田野寫生需要很大的勇氣。
居廉的名作大多貼近自然、貼近生活。早年客居東莞可園和道生園時,他與道生園主人張嘉謨亦師亦友。張嘉謨常常派人到處蒐集奇花異草、鳥雀魚蟲,供居廉寫生。入夜時分,張嘉謨甚至還陪著居廉,打著燈籠在園中搜尋鳴蟲,揣摩其動態及活動,以達到畫作神韻俱佳的境界。在十香園,「二居」栽花疊石,養鳥養蟲,為寫生儲備素材。記者在十香園紀念館「嘯月琴館」看到,館中的案幾上放置了一個透明的玻璃箱,裡面有很多花鳥、昆蟲的「標本」。據說,居廉常從野外捉來昆蟲,放在大玻璃箱中,仔細觀察及活態寫生。如果昆蟲死去,則將其製成標本,釘在牆上或案頭,繼續觀察。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牛克誠曾說,居巢、居廉以造化為師,其花鳥草蟲俱從寫生中來,極盡形態。
嘯月琴館
有趣的是,除花草蟲魚外,「二居」還把嶺南大地上種類繁多的鄉土物產作為表現對象。高劍父曾這樣介紹自己老師的畫作:「眼之所到,筆便能到,無物不寫,無奇不寫,前人不敢移入畫面的東西,師盡能之。」月餅、火腿、臘鴨等一般常見但不被人注意的東西,他們也都信手拈來,融入畫中,打破了過去傳統的束縛。「二居」作品中描繪的動植物種類之繁多,堪稱前無古人。中國畫根據題材分為山水、花鳥、人物三科,但「二居」的作品中有不少物種根本無法在這三科中找到對應的位置,比如大鯢、蟶子、平鰭鰍魚等,只能勉強歸入「花鳥」類。
居廉筆下的桂木、椿象 廣州藝術博物院供圖
寫實的手法、濃烈的嶺南風情和斑斕色彩,使「二居」的畫作流淌著蓬勃的生命力,深受人們喜愛。據說居廉的蜜蜂甚至「按只論價」(一兩白銀一隻),特別是到了居廉晚年時,求畫者接踵而來。每逢月初,他都要渡過珠江,拜訪好友,順便到大新街、雙門底接件處收件。求畫者常把索畫的題材、要求及潤資放在這些接件處,居廉取回後作畫。每年壽誕,海珠湧畔也十分熱鬧。居廉六十大壽那一年,好友潘飛聲寫下一首祝壽詩,詩中有「隔山連日管弦聲,簇簇黃花照畫屏」之句,足見當時十香園的熱鬧,也折射出嶺南畫壇的勃勃生機。
撞水撞粉多巧思
推陳出新成一派
如果說沒骨、寫生融合了南北、中西繪畫精髓,那撞水撞粉法,則是「二居」在前人基礎上開創的嶄新畫風,深刻影響了嶺南畫壇一個多世紀。追隨這種畫風者遍布於粵中、閩南和桂東各地,被稱為「居派」,生動詮釋了廣州人兼容並包、推陳出新的精神。
十香園「二居」雕像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攝
藝術家梁如潔成長於繪畫世家,自幼酷愛繪畫,如今雖已退休多年,但仍心系嶺南畫,對撞水撞粉法有著獨到的見解。她認為,花鳥畫流派眾多,技法繁復,撞水撞粉法巧妙運用水與色的衝撞,突破了傳統工筆畫層層積染的局限,以其極強的藝術表現力脫穎而出。撞水之法,常用於畫葉片、枝幹,即在葉片枝幹顏色還很濕潤的時候,用淨筆蘸水,從葉片枝幹的向光面注入,水與顏色產生調和,形成明暗對比,達到光影漸變的效果。撞粉之法,則是在畫未乾之際注入粉質,利用粉質不溶於水的特性,使之浮於畫面之上,呈現出輕靈透明的質感,融潤而不板結。
據說,這種技法的靈感來自雨滴。有一雨天,居巢躺在床上,雨珠滴到蚊帳上,形成不同的水漬。他靈機一動,嘗試將濃墨灑在宣紙上,觀察墨滴的變化,最終獨創了撞水撞粉法。高劍父在談論其老師居廉用撞水撞粉法作畫時曾說:「師寫葉,則以水注入色中,從向陽方面注入,使聚於陰的方面,如此則注水的地方,淡而白,就可成為那葉的光線,且利用光線外不勻的水漬,乾後或深或淺,正所以見葉面之凹凸畢現,撞水的奧妙在此。」
居巢《魚藻圖》(設色絹本45cmx29.5cm)用此法作畫,花卉嬌艷欲滴,鳥蟲栩栩如生。1847年,居巢在創作《荔熟蟬鳴》時,想要畫出「濃密葉子掩映下,一串荔枝鮮紅飽滿」的效果。在畫葉子的時候,他用水將還未乾的花青衝擠到葉子邊緣,樹葉立顯凹凸感。畫荔枝的時候,他用朱砂罩染,加入藤黃撞染,生動自然。再看居廉的名作《南瓜花》,南瓜花和兩只蚱蜢,就是因為在白粉的點染和衝撞下,畫面立體、生動、活潑。這種獨具嶺南風格的繪畫,為清末花鳥畫注入了新的生機。也難怪高劍父曾感慨說,欣賞居廉的畫,「便覺得有芬芳襲人的美感,那時真會使你心靈感到好似被春風陶醉一樣」。
十香園一景 莫偉濃 實習生 林澤君 攝
枝繁葉茂 芳香滿城
十香園是嶺南畫派的發源地,對嶺南畫派的傳承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十香園與春睡畫院被譽為中國早期美術學府的雛形。20世紀50年代,十香園隔壁的劉王殿崗上建起了現代高等美術學府——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美術事業又開啓了新的篇章。嶺南畫家的作品題材更廣闊,繪畫技法更多元,輻射海內外,至今生機勃勃。
月在凝枝梢上人行末麗花間
——清代詩人謝里甫筆下的十香園
高劍父繼承衣鉢創春睡畫院 教學從師徒制向學院制轉型
不同於從不出售畫作也不授徒、一心歸隱的文人畫家居巢,居廉是一位職業畫家。居廉以畫為生,廣招門徒,在近四十年的生涯中親授弟子十三四批,共五六十人。何培說,紫梨花館就是居廉教學的地方,最多時,一天的學生能坐滿數圍台,學生遍及廣東、廣西。
紫梨花館
居廉如何教學生?據張白英《畫人居古泉逸話》所述:「畫時必令其徒環立,視其用筆用色,手畫口說,津津不倦。畫成即授其徒勾其稿……勾稿約一年……臨畫一年,漸可脫稿作畫,或折枝寫生,又一年便卒業。」也就是說,學生跟居廉學畫,勾稿約一年,臨畫一年,寫生又一年。然而,不同於其他私塾的教學方式,居廉不僅教授技法,還注重觀察自然、強調寫生,這一觀念對學生們產生了重大影響。
居巢、居廉畫室內的印章 莫偉濃 實習生 林澤君 攝
20世紀20年代,廣東大批畫家和近八成美術教師源出「十香園」,其中成就、名望最大的,莫過於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二的高劍父和陳樹人(嶺南畫派另一位創始人為深受兄長高劍父影響的高奇峰,並稱「二高一陳」)。高劍父從老師觀照自然、注重生活感受的畫學觀念出發,進一步轉向對國家、社會的關注,強調關注現實,注重寫生。高劍父倡導「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新國畫」主張,提出「藝術大眾化,大眾藝術化」的口號,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廣東國畫界引起震動。1923年,高劍父創辦「春睡畫院」。春睡畫院的繪畫課程中,野外寫生的分量特別重,改變了傳統案頭臨仿的學畫路徑。20世紀40年代,高劍父在春睡畫院故址創辦「南中美術院」,設中國畫系、西洋畫系、圖案畫系和音樂系。專業課程除了人物、山水、花鳥、魚蟲獸等傳統必修課外,還納入了素描寫生、西洋畫等課程,在課程設置上更接近現代美術院校的科學系統。從十香園到春睡畫院,教學方式從傳統師徒制向現代學院制轉型。
春睡畫院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澤彬 攝
春睡畫院培養出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等一大批優秀傳人,又間接培育了至今還活躍在嶺南畫壇上的陳金章、梁世雄、梁如潔、林藍、方楚雄等畫家,他們的畫作既保留了嶺南畫的獨特韻味,又融入了新的時代元素,是廣州人兼容並包、銳意進取等精神風貌的真實體現。
廣美與十香園為鄰 嶺南畫壇枝繁葉茂
從十香園出來,順著隔山新街返回江南大道中,對面就是廣州美術學院(簡稱「廣美」)。廣美於十香園而言,是鄰居,也是傳承。廣州美術學院前身是1953年組建於湖北武漢的美術院校——中南美術專科學校,胡一川任校長,高劍父弟子關山月任副校長。1958年,中南美術專科學校由武漢南遷至廣州,更名為廣州美術學院。廣州美院開創的中國畫教學法獨具特色,影響廣泛,讓廣東成為中國畫發展最繁榮、成果最豐碩的區域之一。
清居廉畫眉圖軸廣美校址就建在劉王殿崗上。為什麼會選擇這片土地?一位廣美老教授在回憶錄里說:「最後是關山月敲定的,原因之一是他希望能定址在嶺南畫派鼻祖居巢、居廉的老家附近。」這裡所說的「老家」正是十香園。劉王殿崗與十香園同屬隔山村,居廉自號「隔山樵子」,關山月也將自己在廣美校內的住所取名「隔山書捨」。如今,這間書捨還「立」在廣東現代廣告創意中心大堂中間。從大廈三樓往下看,這棟刷著黃色外牆的兩層半小樓房,外圍設有圍欄及花園,門口掛著「關山月故居」及「隔山書捨」的牌匾。從隔山書捨向東,經過校門,便是訴說和記錄嶺南畫派的前世與今生的嶺南畫派紀念館。
在紀念館中,記者看到,從居巢、居廉到高劍父、陳樹人,再到關山月等,都踐行筆墨當隨時代,重視寫生、體驗生活。漫步廣美校園,回想著嶺南畫壇的歷史演變,腳下這片敢為人先的土地,面積不大卻天地廣闊。
十香園畫室內景 莫偉濃 實習生 林澤君 攝
百年十香園煥新生 隔山書院書香氤氳
有廣美學生說,十香園的面積雖小,卻是一個文化地標。進入21世紀,居氏後人將十香園捐獻給國家,由政府予以修繕、保護,以更好地傳承嶺南文化根脈。十香園內竪有一塊「源」字石,寓意嶺南畫派源自此處,源遠流長。來參觀的人源源不斷,「平常每天的參觀者有五六百人,逢節假日逾千人。」何培說。
這一文化地標重新勾連起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居氏後人、嶺南畫派傳人。2023年4月,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之子趙之泰、南天畫會顧問盧清遠一行專程到十香園紀念館參觀。盧清遠將照片上傳到網上,被其畫友蘇炳江無意間發現,蘇炳江立即將這個信息轉告給居氏後人居汝明之妻趙荇芬。居汝明在彌留之際曾與夫人趙荇芬一起決定,將傳家寶——居巢、居廉以及「二居」弟子的六件作品無償捐贈給十香園。可惜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里,趙荇芬都沒法得知十香園的消息。她收到蘇炳江傳遞的信息後,格外激動。一個月後,「居汝明、趙荇芬伉儷捐贈儀式」在十香園紀念館舉行,這些傳家寶終於回到故土,其中包括居巢的《魚》與居廉的《葡萄昆蟲圖》。
居廉《葡萄昆蟲圖》 廣州市海珠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藏
正如有學者所言:十香園的重修,修的不只是一座園子,更是一段歷史。2024年9月,選址十香園的嶺南書院·隔山書院正式開放,古老的十香園、現代的書院,攜手成為文化傳承的又一陣地。隔山書院佔地面積3879平方米,內含十香園紀念館、嶺南擷珍美術館和隔山講堂等文化空間。隔山書院講堂收藏了中華傳統經典、嶺南歷史、文化藝術等圖書約3000冊,市民、遊客可以免費借閱。
走出隔山書院,回望十香園,附近高樓林立,寬闊的昌崗路和江南大道上,車輛川流不息,匆匆過往的行人往往來不及駐足望一望這小院,但它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卻代代相傳。十香園、關山月舊居、廣美、嶺南畫派紀念館、陳樹人紀念館、高劍父紀念館……串聯起嶺南畫派發源、傳承與發展的歷史,激發嶺南藝術家對求真、求新的不懈追求。有誰會想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竟出自四季無雪無冰的廣州?其實,它就出自十香園附近,主要設計者、廣美教授曹雪曾說:「文化不是打造出來的,而是生長出來的。我在這裡生活了20多年,被這種基因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這片土地滋養了我。」廣州雖然不下雪,也沒有冰,「冰墩墩」身上看似沒有廣州元素,但激勵它誕生和成稿的,卻是廣州那「敢為人先」的精神,這是真正的大元素。這也是「十香園」留給後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