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海外短期旅游回国后秒变身“海归”“侨领”“海外华媒知深媒体人”现象之深度剖析

韩国新华报首席记者 曹明权

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国际旅行日益便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假期进行短期海外游历。然而,这一过程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悄然兴起——部分旅行者通过短期三至五天的研修和短暂的海外行程,找一些当地国标志性建筑物地方,拿出从国内就已做好的条幅拍照些相片,发在朋友圈晒一晒,然后回国后迅速伪装成获得了“海归”、“侨领”标签,有人还甚至自己给自己赋予了“海外华媒知深媒体人”的称呼,更有甚者打着某某国某某媒体的旗号连国门都出过的人,居然经常出现在国内各省市组织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里甚至居然也能“混进”到中国全国两会里面成功进行“自我拍照采访”后便以全国“两会记者”自居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一现象背后不仅反映出诸多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同时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其背后蕴含的文化认知、身份认同及资源分配等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现象概述

“海归”一词,原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因他们通常拥有较为丰富的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在国内就业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侨领”则是指在海外拥有一定影响力,特别是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有所成就的华人华侨。而海外华文媒体人是指在海外注册创办华文媒体并在当地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新闻工作者。但近年来,随着短期旅游尤其是“深度游”、“文化体验游”的兴起,一些人在短期内(通常不超过一个月)完成海外旅行后,便自称为“海归”、“侨领”、“海外华媒知深媒体人”等,甚至在某些社交场合中,还被赋予了爱国“侨领”、“华媒高层负责人”的身份象征。期间也有部分传统媒体为追求眼球效应,对“海归”“侨领”“海外华媒资深媒体人”成功故事过度报道,且内容多为正面、夸大宣传。一些不实报道塑造出这些身份与成功直接挂钩的形象,引发社会大众对这些身份盲目追捧,刺激更多人通过虚假包装获取关注与利益。此外,新媒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交媒体平台上,虚假身份包装现象更为严重。一些人通过修图、编造履历等方式打造虚假人设,分享虚构的海外经历与成就,获取大量点赞、关注和流量。平台算法推荐机制使此类内容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不良示范,误导更多人效仿。同时,平台对用户信息审核不严格,未能有效遏制虚假身份传播。目前更有一些在国内早已退休无所事事的人,如今已不满足于参加国内的采风活动,居然“拉起人马”成立了所谓的全球华媒联盟或世界华文媒体协会等“山寨版”的媒体组织协会来糊弄各级政府,这一现象理应值得引起各级政府警醒和深思。


二、背后的动因分析

1. 身份认同的寻求,在全球化背景下,个人的身份认同不再局限于地域,而是趋向于多元化。通过短期海外旅行,个人可以短暂体验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经历被视为一种“国际化”的符号,回国后通过分享经验、展示异国风情,获得他人认可,从而满足对自我身份重塑的需求。

2. 职业发展优势:部分企业和组织在招聘时,对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才给予青睐。短期内获得的“海归”标签,成为了一种职业上的加分项,有助于在就业市场获得更多机会和更高的待遇。

3. 社交资本的积累:通过短期旅行建立起的国际联系,即便短暂,也可能成为未来资源交换的桥梁。回国后,这些联系被用来扩大社交圈,提升个人影响力,从而被误认为是“侨领”的初步表现。


三、社会影响与挑战

1. 误导公众认知:将短期旅游经历等同于长期留学或海外生活经历,容易误导公众对“海归”、“侨领”、“海外华媒知深媒体人”的真正含义的理解。这不仅混淆了概念,也削弱了这些词汇应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 资源分配不公:过度强调短期旅行经历的价值,可能导致教育资源、职业发展机会等向有海外经历者倾斜,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3. 文化误解与偏见:这种快速转换的身份标签可能引发对文化差异的深度误解,甚至产生文化霸权或歧视的现象。真正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需要时间和深度的交流,而非仅仅依赖短暂的旅行经历。


四、监管与认证机制的缺失及建议与展望

1.身份认证标准模糊:目前,对于“海归”“侨领”“海外华媒资深媒体人”等身份缺乏统一、明确、严格的认证标准。以“海归”为例,留学时间长短、学习方式(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历认可度等方面界定不清晰。“侨领”更是没有官方规范的产生程序和认定机构,导致任何人都可自称“侨领”。“海外华媒资深媒体人”同样缺乏权威认证,难以核实其在海外媒体的真实工作经历与成就。

2.监管与惩处力度不足:相关部门在核实身份时,多依赖个人提供材料,缺乏主动核实与有效监管手段。对身份造假行为处罚力度较轻,违法成本低。如发现“海归”学历造假,多是取消相关优惠政策,很少追究法律责任。这种宽松监管环境,使得造假者心存侥幸,助长虚假身份之风蔓延。

3. 加强教育与引导: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海归”、“侨领”、“海外华媒知深媒体人”等概念的正确解读,避免误导和滥用。同时,鼓励更多人通过深度学习和长期交流来提升国际视野和文化理解。

4. 优化评价体系:在人才选拔和评价体系中,应更加注重个人实际能力和贡献,而非单纯依赖海外经历作为唯一标准。

5. 促进文化多样性:鼓励全球范围内更广泛、更深入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让真正的“海归”精神和“侨领”作用得以彰显,同时促进全球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个人的身份认同和职业发展路径日益多元化。短期海外旅游回国后被赋予“海归”、“侨领”、“海外华媒知深媒体人”标签的现象,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动因,但也需要我们保持理性审视,避免盲目跟风与误解。通过教育引导、政策调整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文化的深度交流,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多元的世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海外短期旅游回国后秒变身“海归”“侨领”“海外华媒知深媒体人”现象之深度剖析》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韩国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韩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