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一幅“五个中心”的新图景,正在这座城市进一步展开

2025-04-28 20:34

华人号:上海侨联
 

朝阳刚刚升起,陆家嘴的人流与资金一起汇聚而来,张江的工程师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测试,洋山港的巨轮再一次驶向远方……

这里是上海,很多人更喜欢叫它“大上海”。因为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中国首个GDP5万亿元之城,是汇集“五个中心”的中心之城。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上海要以此为主攻方向,统筹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一年多来,上海牢记殷殷嘱托,干字当头。2025年一季度,上海GDP增速达到5.1%。2024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3650.30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超过11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500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超1亿人次。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4.4%,集聚了超80家“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超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一幅“五个中心”的新图景,正在这座城市进一步展开。

启动新引擎:以科创引领联动

上海青浦的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托马斯·弗里德曼觉得,他在这里看到了未来。

“我从未看到过像华为园区这样的地方。”这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把自己的震撼写在了文章里。只是,他还没有时间去张江看一看,去零号湾看一看,去临港看一看。

或者他应该站在洋山港,看看一艘艘大船从码头驶出,满载着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产品这些中国外贸出口“新三样”,去往全世界,跨越大洋的运输风险也已被上海金融产品一一分担……

这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生动写照,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上海已经开足马力向前。

“五个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每个中心相互促进,联动发展。金融中心是其他中心的资金保障,贸易中心能促进其他中心的繁荣,航运中心是提升辐射能量的重要载体,经济中心为其他中心提供应用场景和需求。

在这其中,科创中心是一个关键链接点,具有引领全局和基础支撑的双重作用。启动科技创新这一重要引擎,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能给金融中心创新的土壤,给贸易中心充足的底气,给航运中心发展的动能,能让“五个中心”焕发出更强的能量。

这正是上海为什么如此强调“从0到10”的贯通。一位沪上银行“掌门人”感慨,他第一次听到“从0到10”的概念时,瞬间感觉脑子里的思路被打通了,金融与科技互相赋能的思考在那一刻被激发。

被打通和激发的当然不只是金融,这一创新链条可以给予“五个中心”太多的可能。上海正在全力探索——

“从0到1”,上海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进一步深化。作为基础研究先行区的管理运行机构,上海尚思自然科学研究院面向全球引入“尚思”系列学者,同时遴选上海优秀青年科学家作为“尚思探索学者”,支持科学家潜心专注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已公布首批20人名单。

“从1到10”,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逐步提升。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已然实施,鼓励通过“赋予所有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实现职务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赋权。2024年上海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200.7亿元、增长7.2%。

“从10到100”,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随着三大先导产业领域“上海方案”的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一个个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开始涌现。

在徐汇,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打造了算力调度、开放数据等功能平台,集聚了100余家大模型企业在此办公,带动周边落地200多家AI企业、100余家投资机构,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合伙人”。

在张江,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链在此都有布局,包括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配套,在这里很快都能找到”。

在临港,生命蓝湾已汇聚超150家生物医药企业,总投资额超600亿元,形成从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生态。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升级。上海累计培育了30余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45家“工赋链主”,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超1000万台工业设备,开发1.6万多个工业软件,构建超3.5万个工业机理模型,服务企业总数超116万家。

在这样的科技浪潮引领下,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大幅提升,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在沪成立;贸易数字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诸如特斯拉最新生产的Megapack等科技产品正从上海运往全世界;洋山港的无人自动化码头昼夜不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再创新高……

显然,只要让其他四个中心的资源不断赋能科创中心,科创中心创造的能量再反哺四个中心,上海,就能不断创造新奇迹。

握好方向盘:掌握战略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曾提出过一个问题:“我们大部分还是在做别人出题、我们答题的一种研究,现在需要有若干机构变成出题人,自己出题、自己答题,甚至请全世界和我们一起来答题。这应该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其实不只是科创中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海想要掌握真正的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就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加快“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上海实现这一战略主动的最佳途径。有了科创引擎,上海要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中。

一直以来,上海始终以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姿态,站在改革开放前沿,主动而为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

科创管理范式在创新。最近,上海三个科研团队正循着中性原子技术路线,研制量子计算原型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支持这一技术攻关的,是一场以项目经理人制度建设为关键的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项目经理人由上海市科委任命,负责与支持的团队讨论方向、对接资源、定期考核,旨在探索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培育路径。除了量子计算,上海还聚焦第四代半导体、绿色燃料、6G、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等方向,组建了一批项目经理人团队。

金融对外开放在持续。此前,法巴证券等一批金融开放项目落沪,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在临港启动运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海区域中心也启动成立。截至2024年底,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增加到1782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超过30%。同时,国际化的金融网络也在稳步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全球网络不断拓展,“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等试点持续深化。

贸易发展潜力在释放。近日,《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印发,上海自贸区又迎来新的机遇。上海此前落地实施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2024年全市离岸贸易规模同比增长73.2%。海关特殊监管区外保税再制造业务等试点落地。第八届进博会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800家企业签约。

航运服务短板在补齐。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总成交金额已达超4.5万亿元,日均成交金额115.15亿元,成交量及活跃度远超境外类似品种。类似这样的航运服务业创新不断,上海上线运行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MaaS),上海港电子放货比例显著提升;成立中国绿色船舶保险共同体,为新能源船舶发展提供全面风险保障;实现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在沪裁决,标志着海事仲裁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

只要保持不断改革开放、不断提升能级的状态,主动,就会始终掌握在上海手中。

牵引大方向:配置全球资源

细细数来,上海承担的国家战略有很多,几乎都与配置资源有关——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浦东引领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一体化……

而“中心”,就是主导资源配置的所在。上海作为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需要更好利用“五个中心”的资源禀赋,代表中国参与深层次全球竞争。

2025年,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此时,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心之城链接全球。

启动了科创引擎,掌握了战略主动,上海正以国家战略为牵引,发挥“五个中心”的辐射作用,配置全球资源。

一方面,上海“五个中心”正在规则、标准、理念上对标国际,吸引全球资源——

航运中心的顺势而为很有代表性。国际海事组织此前提出,到2030年,全球航运业平均每运输单位的碳排放强度同2008年相比至少降低40%,到2050年力争降低70%。马士基、达飞等头部航运公司都在大规模发展LNG、甲醇等绿色燃料船舶。上海港抓住时机,建设清洁能源加注中心,成为国内首个具备船对船加注绿色甲醇能力的港口,随后马士基已经在洋山港完成首次大型绿色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船—船”同步加注作业。2024年,上海港保税LNG加注规模达到46.2万立方米,稳居全球前三。

贸易中心也在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区块链+大数据+大模型”相融合的航贸数据要素流通体系,构建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智慧服务体系。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公募基金、生物医药等领域数据跨境流动一般数据清单在全国首发,实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另一方面,上海以及全国的企业开始“走出去”,作为桥头堡,“五个中心”开启全面赋能——

上海已经明确,要建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以服务企业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为抓手,以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为牵引,带动法律、咨询、仲裁等专业服务业一起走出去,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出海解决方案。

金融中心已经以跨境为抓手,一马当先。近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发布,允许非居民外币存款利率参考国际惯例进行市场化定价,通过创新自由贸易账户服务为跨境电商提供与国际接轨的结算服务,支持在沪数字人民币运营试点银行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银行在沪设立跨境银团贷款中心……通过一项项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金融对“走出去”企业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持能力。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想要永立浪潮之巅,必须看得更远一些。上海,正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来源:解放日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一幅“五个中心”的新图景,正在这座城市进一步展开》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韩国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