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铺展法治长卷 定格检察初心

2025-04-29 22:07 阅读量:7k+

华人号:社会能见度

铺展法治长卷 定格检察初心

——第一届法治中国“三微”展播作品发布暨第二届法治中国“三微”作品征集活动综述

4月27日下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第一届法治中国“三微”展播作品发布暨第二届法治中国“三微”作品征集活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

光影虽微,铺展法治长卷;故事虽短,定格检察初心。4月27日下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法治中国“三微”展播作品发布暨第二届法治中国“三微”作品征集活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

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此次集中发布的第一届法治中国“三微”展播作品,共有90部微电影、微视频、微短剧入围,其中检察题材作品45部,涵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涉及依法惩治犯罪、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英烈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纵观这些作品,检察官既是剧中人,更是剧作者。定格的光影,是对检察职能的生动诠释,是检察高质效履职的真实写照,是新时代法治文化浸润人心的创新样本。

以艺术表达“解码”法治精神

今年是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5周年。新时代法治实践充分彰显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治国理政的“金钥匙”,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磅礴法治动能。

“我们联合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新时代法治文化传播,促进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在活动现场讲话指出。

曾导演过《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人世间》等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的导演李路,受邀在活动现场揭晓检察院精品和潜力“三微”作品。其中包括10部精品微电影作品、10部精品微视频作品、5部精品微短剧作品、10部潜力微电影作品、10部潜力微视频作品。

“在与检察机关合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和能力。”李路认为,这些作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司法实践中的生动写照,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注脚。

“家暴阴影下的少年”“校园欺凌背后的真相”“深陷赌博和裸贷危机的少女”……这是最高检影视中心参与制作的微短剧《即将出庭》中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故事情节,原汁原味还原了检察机关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的态度,以及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

江苏检察机关注重深挖检察业务“富矿”,此次活动中共有6部作品入围。江苏省检察院宣传教育处处长徐红喜告诉记者,其中5部作品均取材于办案一线。徐红喜以入围潜力微电影的《第四十三条》为例介绍说,该作品以江苏省新沂市检察院推动保障拘役犯“回家权”的真实案例为基础,展现了检察机关在维护司法权威、尊重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

“用听得懂的语言展示听得进的法理,持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总编辑、CGTN总编辑范昀在致辞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这些入围作品注重以艺术表达“解码”法治精神,使具有法治温度与情节张力的故事,成为彰显司法公正的正能量,更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流淌在田间地头的纠纷里,生发于街头巷尾的烟火中。此次活动发布的检察题材“三微”作品,大多取材于老百姓身边的真实案例。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检察院干警孟宁在活动现场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入围精品微电影的《汶河未央》由山东检察院机关报送。在活动现场,泰安市泰山区检察院三级主任科员孟宁以《为了211名英烈荣光》为题,讲述了作品创作背后的检察故事——多处无名烈士墓地无专人管理、损毁严重,检察机关跟进监督,对散葬烈士墓加强管理保护,让长眠地下数十年的211名英烈迁入陵园受到集中保护。

入围精品微电影的《出海》由福建省检察院报送。这是以福建省连江县涉海涉渔社矫对象监管监督真实案例为原型,讲述该县检察院和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破解海上监管难题的故事。

武润莲的前夫因打她被治安拘留,但她依然陷入深深的恐惧无法自拔……由湖北检察机关报送、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微电影《勇敢的她》,是一部讲述检察机关发挥民事检察支持起诉职能,帮助被家暴妇女冲出恐惧牢笼、重获信心与勇气的作品。

四川检察机关有3部作品入围。“其中微视频《局》是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从办案履职中总结出的7个常见诈骗手段,创新运用颁奖晚会的形式拍摄的反诈主题作品,并将电影、电视剧中的经典桥段与社会热梗融入短片之中,为反诈宣传增添了趣味性。”四川省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曹颖频告诉记者。

…………

这些作品来源于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件,反映了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置身光影流动的演播厅,观看情节动人的“三微”作品,“可感受的公平正义”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

法治宣传教育的创新叙事

“鸟蛋非鸟、鹿角非鹿,买卖不违法”“虫草是野菜,可以随意挖”“我家的树我就能随意砍伐”……这些是一些流传在林区、牧区群众中的谣言。

作为入围精品微短剧的报送方代表,甘肃省检察院宣传教育处处长张建文在现场上台领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祁连山林区检察院检察官通过实景拍摄、情景再现等方式,创作了5个生动有趣的法治故事,以“小案”普法,创作微短剧《祁连检事》,探索创新普法宣传。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而高质量的法治宣传教育,离不开有序的组织。在活动现场,除了“三微”作品备受瞩目外,有力组织单位“花落谁家”也是观众关注的一个话题。

活动涌现出检察系统5家“有力组织单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范洁在现场为观众揭晓答案——最高检影视中心、河南省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江苏省检察院宣传教育处、福建省检察院宣传处、四川省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为有力组织单位。

制度创新、技术赋能、文化浸润……对于如何破解法治宣传教育难点,上述获奖者的这几个关键“密钥”或许值得借鉴。

“影视中心得风气之先,引领了法治微短剧创作的风潮。”最高检影视中心副主任彭诚告诉记者,入围精品微短剧《石俊峰办案记》是最早在视频平台播出的法治微短剧之一。该剧开创检察题材单元剧新模式,每集聚焦一个民生小案,在方言俚语中传递司法温度。

由河南检察机关报送的微视频《假如国宝会说话》,将静态文物转化为法治文明传播者,以技术赋能实现文物活化与普法教育相融合。

由江苏检察机关报送的微视频《不要在意这些细节》,采用竖屏短视频形式,以轻喜剧风格解密个人信息保护要点,以“细节刺客”等热梗解构法律概念,以“小切口”实现“强共鸣”,创新普法路径。

…………

当一个个“三微”作品如拼图般呈现在眼前,在司法机关的日常履职之外,制度创新、技术赋能、文化浸润等,正为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创新叙事提供更多可能性。

活动接近尾声时,现场6位嘉宾共同推杆,启动第二届法治中国“三微”作品征集活动,屏幕上“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的字样,分外耀眼。

来源:检察日报社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铺展法治长卷 定格检察初心》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江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