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09:09 阅读量:6k+
华人号:华人头条-贵州在中国国企改革的历程中,宋志平与宁高宁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企业家。他俩分别以中国建材、国药集团和中粮集团、华润集团、中化集团为实践阵地,开创了极具传承价值的国企管理模式。
本文试从两位企业家多年国企经营管理经验出发,系统梳理其中蕴含的国企管理智慧。通过八个维度的对比,呈现其操作路径,剖析其思想内核,以期提炼出对当代国企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的启示。
谭长春 华夏基石首席专家
一、战略管理
国企战略管理具有国家利益导向、长期性、整合性、社会责任性等几大核心特点。因此,国企战略需服从国家整体布局,注重中长期规划,避免短期逐利。同时,国企战略还需强调跨部门资源整合与全产业链协同,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承担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等责任。
宋志平在战略上提出“战略归核化”,主张聚焦主业发展,强调“战略是选择与取舍”。他主导中国建材从多元化转向“水泥+新材料”双核战略,通过并购整合打造全球建材龙头;在国药集团推动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从贸易商到产业巨头的转型。
其核心逻辑是:战略目标清晰化、资源配置集中化、执行路径阶梯化。例如,中国建材通过“七三原则”并购地方企业(保留原团队30%股权),既保障战略聚焦,又维护市场化活力。
宁高宁则以“五步组合论”构建战略闭环:选人→建团队→定战略→强竞争力→创价值。在中粮期间,他将传统粮油贸易升级为“全产业链”模式,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在中化提出“科学至上”战略,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其战略管理特点在于动态调整能力,如华润从“背靠内地”到“面向内地”的战略转向,体现了对全球化趋势的敏锐把握。
实践启示:
国企掌舵人精准制定战略至关重要,不仅要服务国家战略使命,应对市场变革挑战,也需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保障可持续发展。宋志平更强调战略聚焦与长期坚守,宁高宁则注重战略与组织、人才的动态适配。其共同点在于“战略先行”思维,均通过行业整合重塑竞争格局。
二、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的本质是通过制度重构,将国家战略导向与市场规律深度融合,既保障“国家队”的使命担当,又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国企改革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唯有突破传统机制壁垒,才能实现从“物理重组”到“化学反应”的质变跃升。
宋志平被誉为“国企改革的领航者”“国企改革的铺路石”,提出了“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正相关”的共享机制。他推行“新三样”改革: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红、科技分红。如中国建材对超额利润提取15%分配给团队,其中一把手和主要负责人分10%,其他班子成员分10%,职工大家分80%,这一机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建材的人均效率。
宋志平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机制>管理>技术,他认为“有机制不靠神仙,没机制神仙也难为”。
宁高宁则通过市场化机制改造国企基因。在中粮,他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70%内部选拔+30%外部引进”的混合用人模式;在中化,他建立“战略绩效合约”,将高管薪酬与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非财务指标挂钩。
他提出“国企放牛娃”理论,强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明确责任边界。他曾解释道:“把牛放好是责任,牛放好了可以喝牛奶,可以有体面生活。”
实践启示:
宋志平的改革侧重利益共享,宁高宁则着力构建市场化契约关系。两人共同破解了国企“激励不足”的顽疾,证明机制创新是释放组织活力的关键。
三、组织管控
国企组织管控是保障国有企业高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机制,从本质上讲,组织管控是连接国家意志与市场规律的桥梁,既强化“国家队”的使命担当,又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治理根基。
宋志平独创“三精管理”体系:
组织精健化:推行“总部决策层-区域市场层-项目执行层”三级架构,明确总部定战略、区域拓市场、项目控成本的职责分工。
管理精细化:实施“五化”(治理规范化、职能层级化、业务平台化、管理数字化、文化一体化)和“五集中”(营销、采购、财务、投资决策、技术),使中国建材旗下千家企业实现成本高额下降。
经营精益化:从“量本利”转向“价本利”,通过行业协同提升盈利能力。
宁高宁则构建了“学习型组织”,在华润创立“6S管理体系”,即战略-预算-报告-审计-评价-考核等,实现跨板块协同。如华润万家曾与雪花啤酒共享物流体系,有效降低配送成本。他提出“用流程替代权力”,在中粮推行端到端供应链管理,大幅压缩响应周期。
实践启示:
宋志平强调整合管控,宁高宁侧重流程再造,但都通过组织变革打破国企“大而散”的困境,构建了敏捷高效的运行体系。
四、资本运作
国企资本运作是政治属性与市场规律的双重实践,既要服务国家战略,又要遵循市场逻辑,实现“战略引领”与“价值创造”的有机统一。核心在于通过规范化、高效率、战略性的资本配置,确保国有资本投向关键领域。
宋志平曾经开创“资本运营+联合重组”模式,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先后整合上千家民企,中国医药集团也以类似方式整合了五百多家民企,形成了“央企实力+民企活力”的混改范式。
其操作要诀主要包括:
七三原则:并购时保留原团队30%股权,确保平稳过渡;
三层结构:上市公司、业务平台、项目公司形成资本闭环;
增值服务:输出管理、技术、品牌赋能被并购企业,提升整体价值。
宁高宁则以“产融结合”见长,主导华润置地分拆上市、中粮收购蒙牛等经典案例。
他提出“资本配置四象限”:将业务划分为“现金牛、明星、问题、瘦狗”,严格限制低效投资。在中化推行EVA考核,资本成本率大幅度下降,实现从规模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变。
实践启示:
宋志平侧重产业整合,宁高宁注重资本优化,但均证明国企可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平衡规模与效益。
五、创新驱动
国企创新驱动是服务国家战略使命、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必然选择。唯有以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推动国企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宋志平提出“有效创新”理念,主张在“有限相关多元”的领域进行创新布局。
中国建材通过并购德国NOI公司获得碳纤维技术,再投入研发实现国产化,成本大幅降低。其创新逻辑是:引进→消化→再创新→输出。
宁高宁在中化推行“科学至上”战略,建立“MAP农业服务平台”,整合遥感技术、大数据和农资服务,覆盖几百万农户。
他强调“包容性创新”,允许试错但控制风险,如设立创新基金支持新业务探索,要求阶段性复盘。
实践启示:
宋志平以集成创新为主,宁高宁则更强调原始创新,但两人均将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绑定,避免“为创新而创新”。
六、人才战略
国企实施人才战略的核心动因在于服务国家使命、破解发展瓶颈、重塑竞争优势等。人才战略是国企实现政治使命与市场规律有机统一的关键路径,既强化国家战略执行力,又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宋志平倡导“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理念,每月召开管理培训会,将员工培养为“MBA式人才”。他在中国建材推行“三盘牛肉”策略:公平定价、保留股权、吸纳创业者成为职业经理人。
宁高宁提出“选人优于育人”,在中化推行"721人才梯队"(70%内生培养+20%市场引进+10%破格提拔),并引入多达134项高管选拔标准。其“五步组合论”将“选经理人”置于战略制定之前,认为“人对了,事情就对了”。
实践启示:
宋志平注重内生性人才培养,宁高宁强调市场化选聘。两人均打破国企“论资排辈”传统,构建人才生态体系。
七、文化塑造
国企优质文化塑造是增强核心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优质文化是国企践行“国家队”使命的精神内核,通过融入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破解“政企不分”“创新乏力”等体制难题。
宋志平提出“企业即学校”的文化理念,将“三精管理”转化为全员行动纲领。中国建材通过“格子化管控”实现千家企业文化统一,避免并购后的文化冲突。
宁高宁在中粮变革传统宣传方式,废止传统内刊,创办《企业忠良》,强调“对国家的忠心”与“对消费者的良心”。他推行简单化管理,用“端牛肉”比喻利益共享机制,使复杂理论通俗化。
实践启示:
宋志平以管理工具固化文化,宁高宁则以价值观引领文化落地。两人均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组织竞争力。
八、国际化布局
国企通过优化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布局,以技术、资本、人才的多维整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增强产业链韧性,有效应对国际竞争中的“卡脖子”风险。可以说,国企国际化布局已成为突破发展边界、实现国家意志与市场规律有机统一的核心路径。
宋志平推动中国建材“走出去”,通过并购德国AVANCIS公司布局光伏产业,输出“水泥+光伏”的绿色建材模式。
宁高宁主导中化收购瑞士先正达,构建“种子+农药+数字农业”的全产业链,其“技术获取→本土化改造→全球协同”的三步策略,使中国在全球农业生物科技领域掌握话语权。
实践启示:
两人均面临地缘政治风险与文化融合难题,但通过“技术+资本”双轮驱动,为国企全球化提供了中国范本。
宋志平与宁高宁是中国国企改革进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位企业家,他们的管理实践不仅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更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宁高宁推动资本化与国际化,将国企从行政化主体转变为市场化竞争实体,通过上市和跨国并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宋志平则探索混合所有制与平台经济,破解国企效率困境,其整合民营企业的案例,验证了“国有资本+民营机制”的可行性,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标杆。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征程中,他们的经验将继续照亮中国企业的前行之路。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