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碧江社饭:舌尖上的春日滋味与文化传承

2025-03-24 10:38 阅读量:5.6万+

华人号:碧江视界

在碧江,社饭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它不只是一道令人馋涎欲滴的美味佳肴,更是承载了千百年来碧江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的灿烂瑰宝。

 

春日清晨,阳光洒满碧江区坝黄镇白果村。村民欧晓英趁着和暖的春风,挎着竹篮穿梭在田间地垄,寻找制作社饭的关键食材——蒿菜。“清明前后摘的蒿菜又嫩又香,用它做出的社饭味道最好。”欧晓英笑着说。

吮吸了春雨滋润的蒿菜长得格外青翠,欧晓英俯身在田间,手法娴熟地采摘着蒿菜最鲜嫩的部分。采摘好后,她来到河沟边,用清澈的山泉水仔细清洗蒿菜,洗净的蒿菜散发着阵阵清香。不过,要想保留蒿菜独特的风味,还需经过切碎、揉压,挤出蒿菜中的苦水。“切好后要清洗,把苦汁去除,然后慢慢焙干,再和肉一起炒。”欧晓英一边忙碌一边介绍。

 

蒿菜搭配野葱,赋予社饭最本真的清香,再加上腊肉的咸香,几种简单的食材相互融合,碰撞出独具风味的味蕾记忆。

说起社饭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春社日”祭祀土地神的传统。汉代以后,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每逢社日,人们便以社饭、社酒祭祀社神。在碧江,社饭与当地“挂社”习俗紧密相连。光绪《铜仁府志》中记载:“三月前后数日,剪白纸标,挂祖墓上,谓之挂社。若服未阙者,先于挂社扫墓,以野蔬和饭祀之,谓之社饭。” 这一仪式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正因如此,每逢清明前夕,碧江家家户户都会上山采摘蒿菜、挖野葱,炒出腊肉浓厚的油脂做成社饭,以此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追思。对于有着几十年社饭制作经验的欧晓英来说,这些看似繁琐的工序早已驾轻就熟。

“炒好的腊肉、蒿菜、野葱、大蒜和糯米、粘米混合在一起,蒸出来的社饭才美味。”欧晓英说道。

蒿菜嫩绿,野葱飘香。随着灶火的燃起,一锅热气腾腾的社饭正散发出独特的山野气息。欧晓英与邻里分工协作,从采蒿菜、挖野葱到蒸煮,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仪式感。刚出锅的社饭,蒿菜的清香与腊肉的脂香完美交融,被大家誉为“春天的味道”。  

“我们从小就跟着家里老人学做社饭,社饭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是对老一辈技艺和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每年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做社饭吃。”欧晓英说。

如今,社饭不仅是美食,社饭的香气里蕴含着村民对土地的眷恋、对传统的坚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祭祀仪礼到日常美食,这道融合自然馈赠与人民智慧的传统美食,正以全新的姿态滋养着每一个碧江人的心灵,成为大家共同守护的文化符号。(碧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玉琳 黄雪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审 | 龙春霞

二审 | 覃信林

三审 | 陈伟 田赛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碧江社饭:舌尖上的春日滋味与文化传承》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贵州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贵州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