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千年一遇:以和风汉韵打开万叶神秘宫殿 ——评金晓明《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

2025-04-14 17:21 阅读量:2.8万+

华人号:日本新华侨

◆元山里子 

引子:和歌之源,千年流响

日本《万叶集》被誉为“日本《诗经》”,其文学地位在日本文化中无可撼动。这部汇集了公元4世纪至8世纪60年代末450年间共4500多首长短歌的巨著,跨越1200余年历史长河,宛若一泓清泉,虽非浩荡江河,却以其深邃的文化底蕴和灵动的诗意,成为日本文学的“心灵故乡”。正如《诗经》之于中国,《万叶集》不仅是日本和歌的摇篮,更是日本民族情感与审美意识的源泉,也是日本文学的原风景。

在日本,首相的名字或许转瞬即忘,但《万叶集》却无人不知。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孕育了无数“万叶学家”,如同中国之“红学家”。这部巨著在千余年间,吸引了无数译者以不同语言、不同风格进行解读与重现,每一种翻译都如珠宝设计师对同一颗宝石的独特雕琢,呈现出不同的光彩。而当《万叶集》遇上金晓明,诞生了《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东京书房出版),仿佛明珠遇知音,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和风汉韵之美。

金晓明的译著以中国格律诗词为载体,十年磨一剑,翻译了《万叶集》全20卷4516首的中文译本,其中1300首《万叶集》中的和歌,收入这部《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堪称日本古典文学翻译史上的壮举。这部译著不仅精准再现了日本和歌的四季风情与物哀之美,还融入了汉字的“字美”与“音悦”,既保留了东瀛文化的精髓,又赋予其中国诗词的韵致。正如书腰封所言:“日本古典文学翻译史上的壮举。”此译著何止“美、信、达、雅”,更以和风汉韵的完美融合,成为万叶爱好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笔者旅居东瀛四十载,从早稻田大学古典文学课程初识《万叶集》,到研读诸多日文白话译本及中文译本,金晓明的译著让我震撼不已。金晓明以五言绝句为主的格律诗形式,重塑了《万叶集》的神秘宫殿,宛若千年一遇的文化盛宴。本文将从金晓明译本的独到之处、其对《万叶集》神秘面纱的揭开、对日本贵族宫廷文化的再现,以及译著的整体成就四个方面,深入剖析这部译著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

一、金晓明开章独具慧眼

金晓明的译著以额田王(ぬかたのおほきみ)的和歌开篇,足见其独具慧眼。额田王是7世纪飞鸟时代日本女性皇族,被尊为“万叶歌人”,其诗歌以细腻的情感与高雅的风格著称。金晓明选择她的这首和歌作为译著卷一的开篇,不仅是对额田王文学地位的致敬,更展现了译者对《万叶集》整体结构的深刻洞察:

あかねさす紫野行き標野行き野守は見ずや君が袖振る

此歌若以现代日语翻译,24字的和歌需扩展至60字:

あかね色をおびる、紫草の野を行き、その禁じられた野を行きながら、野の番人は見る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あなたが袖をお振りになるのを。

冗长的现代日语虽能传达原意,却失却了和歌的凝练与韵律。而金晓明以中国五言绝句,仅用20字,便将此歌的神韵完美再现:

臣驰朝紫野,众猎马徜徉。

如此君挥袖,何堪人眼忙。

此译不仅言简意赅,更以汉字的“字美”与格律的“音悦”赋予诗歌新的生命。我注意到金晓明这四句皆含动词——“驰”“徜徉”“挥”“忙”,生动勾勒出额田王率众行猎的动态场景。尤其是“如此君挥袖,何堪人眼忙”一联,以“挥”字呼应“眼忙”,既展现了额田王挥袖的优雅姿态,又暗喻与恋人间的微妙情感,使全诗更富有张力,并把古远的“众猎”壮阔画面感、清晰而流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画面感与情感张力兼备。

点睛之笔的一个字“挥”,呼应“眼忙”,把额田王心中的喜感,和几分掩盖不住的遇见昔日恋人的心动与惆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这看似很平常的动词,却饱含着金晓明多年从事翻译工作,从年轻时的中央及大场面同步翻译,到中年对日本古典文学研究的专业知识的通透,反映出译者对额田王的历史、额田王时代、即飞鸟时代、皇族等方面全面深入的研究。

“挥”字看似平常,却饱含深意。它不仅是动作的描摹,更承载了额田王复杂的心绪——既有重逢旧爱的喜悦,又有身为皇族无法自由追爱的怅惘。这一字的选择,折射出金晓明对飞鸟时代皇族文化、额田王个人历史及其与天智天皇、大海人皇子情感纠葛的深入研究。译者以深厚的翻译功底与文化积淀,将额田王的内心世界与时代背景融于20字之中,堪称点睛之笔。

更值得称道的是,金晓明以五言绝句的格律诗形式,成功再现了和歌的音韵美。和歌以五七五七七的音节结构著称,其节奏感与汉语五言诗的平仄相得益彰。金晓明不仅精准传递了原歌的意境,还通过格律诗的韵脚与对仗,赋予译文以古典汉语的典雅之美。这种翻译方式,既是对《万叶集》原作的忠实再现,也是对汉诗传统的创新运用,充分展现了译者的慧眼与匠心,开章即是神来之笔。

二、金晓明揭开《万叶集》神秘面纱

《万叶集》不仅是文学宝库,更是日本贵族宫廷文化的缩影。金晓明的译著以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揭开了《万叶集》的神秘面纱,让读者得以窥见飞鸟、奈良时代皇族与贵族的内心世界与生活图景。

(1)贵族文化的诗意再现

日本的皇族与贵族文化有别于中国。中国之“王侯将相”多为后天功业所成,而日本的“万世一系”皇族则天生尊贵。他们自幼享有荣华富贵,却也因此失去普通人恋爱与生活的自由。然而,这种身份的束缚并未扼杀他们的情感表达,反而催生了和歌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无论男女,皇族与贵族皆可通过和歌寄托思念、抒发爱慕,甚至在宫廷的礼仪与社交中以歌相赠,展现才情与风雅。

金晓明的译文生动再现了这种贵族文化的诗意。例如额田王的和歌,表面描绘行猎场景,实则暗藏情感暗流。译文中的“紫野”“挥袖”等意象,不仅勾勒出皇族行猎的壮丽画面,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额田王作为女性皇族的独特魅力。读者仿佛能看见千古美人额田王身着暗红色和服猎装,驰骋于皇族专用、紫花盛开的猎园中,一红一紫、一花一剑的灵动画面,并想象着这位与天智天皇有着恋人关系,却不顾猎场人看到,欣然接受大海人皇子频频挥袖示爱的千娇百宠样态、优雅而不失威仪,内心却因旧情与新欢的交织而微澜荡漾。

金晓明的翻译不仅传递了和歌的表面意象,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他以“挥袖”与“眼忙”勾勒出额田王与大海人皇子间没有语言却胜过言语的微妙互动,暗示了贵族社会中情感表达的隐晦与克制。这种翻译方式,既保留了和歌的物哀之美,又通过汉诗的对仗与节奏,赋予一种沉静而悠远的韵味。充分体现了金晓明的高雅审美能力。

(2)宫廷文化的多维呈现

日本贵族宫廷文化在《万叶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和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宫廷社交的重要工具。在飞鸟、奈良时代的宫廷中,和歌常用于宴会、祭祀、外交等场合,成为贵族间传递情感、展示才华的媒介。金晓明的译著通过对和歌的精准翻译,重现了这一文化的多维面貌。

例如,《万叶集》中许多和歌涉及四季变换与自然景物,这是贵族文化中“物哀”美学的核心。金晓明在翻译此类和歌时,善于运用汉诗的意象与修辞,将日本的四季之美与贵族的细腻情感融为一体。如一首咏春的和歌:

春日野に 霞たなびく 山笑ふ

金晓明译为:

春野霞绕,山容笑语开。

芳心随风动,何处觅情怀。

此译以“霞绕”“笑语”“芳心”等意象,展现了春日的柔美与贵族内心的悸动,同时通过五言绝句的格律,赋予诗歌以汉诗的典雅气韵。译文不仅再现了和歌的自然之美,还通过“何处觅情怀”的结句,点出了贵族在宫廷生活中对自由情感的向往。这种翻译方式,既忠于原作,又深化了文化意蕴。

此外,金晓明的译著还展现了宫廷文化的性别平等特征。在《万叶集》中,女性歌人如额田王、笠女郎等以其才华与情感,与男性歌人并驾齐驱。金晓明在翻译女性歌人的和歌时,尤为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女性视角的独特。例如额田王的另一首和歌:

君待つと 我が恋ひをれば 我が心 みそぎの水の 清くありけり

金晓明译为:

君心待久,吾情恋不穷。

心如清泓水,澄澈映春红。

此译以“清泓水”喻女性内心的纯净与坚韧,既保留了和歌的柔美,又通过“春红”点缀出女性情感的热烈与生机。这种翻译方式,不仅展现了女性歌人的才情,也折射出飞鸟时代宫廷文化中性别平等的独特风貌。

金晓明的译著《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不仅揭开了《万叶集》宫廷文化的神秘面纱,更以汉诗的形式重现了日本贵族宫廷文化的精髓。金晓明译文既有和歌的灵动与物哀,又有汉诗的典雅与深沉,堪称文化交流的典范。

三、《万叶集》遇上金晓明

金晓明的《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以五言绝句为主,辅以少量七言诗,成功将《万叶集》的和歌装入汉诗的格律框架。这种翻译方式不仅是对《万叶集》的创新诠释,也是对汉诗传统的致敬与发扬。

(1)五言绝句的翻译艺术

五言绝句是中国近体诗中最精炼的体裁,20字的篇幅要求每个字都精准无瑕,做到“无一字无来历”。和歌虽以五七音节为主,形式上与五言绝句有异,但其凝练的语言与深邃的意蕴,与五言诗的审美追求不谋而合。金晓明选择以五言绝句翻译《万叶集》,既是对和歌形式的高度契合,也是对翻译艺术的极致挑战。

以额田王开篇和歌为例,金晓明的译文不仅精准传达了原歌的意境,还通过格律诗的平仄与对仗,赋予译文以音乐般的节奏感。这种翻译方式,既保留了和歌的灵动,又增添了汉诗的沉稳。例如“臣驰朝紫野,众猎马徜徉”一联,平仄相间,节奏明快,宛若骏马奔腾于紫野之上;而“如此君挥袖,何堪人眼忙”则以对仗工整、韵脚悠扬,将额田王的优雅与情感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晓明的五言绝句不仅在形式上精妙,在意境上也颇具唐诗风骨。其译文既有王勃五绝的雄浑开阔,又有孟浩然五绝的闲淡清逸。例如一首咏秋的和歌:

秋の田の かりほの庵の 草葺き 露置きながら 秋風そふる

金晓明译为:

秋田茅屋低,露寒草葺稀。

清风吹寂寞,孤客叹依依。

此译以“茅屋”“露寒”“清风”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秋日萧瑟的田园图景,结句“孤客叹依依”则点出歌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颇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意境。这种翻译方式,既忠于和歌的物哀美学,又融入了汉诗的写意传统,令人叹为观止。

(2)翻译背后的文化积淀

金晓明的翻译成就,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翻译经验。据悉,他自2015年起便开始翻译《万叶集》,并在日本多家媒体上发表和歌译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早年从事中央级会议的同步口译,熟稔中日语言的细微差异;中年以后潜心研究日本古典文学,对飞鸟、奈良时代的历史与文化了然于胸。这种跨文化的学术背景,使其译文既能精准传达和歌的原意,又能融入汉诗的审美意趣。

更难能可贵的是,金晓明在翻译过程中展现了文人的傲骨与雅士的情怀。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短平快项目时,能够心甘情愿地静下心来研究、翻译《万叶集》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古典巨著,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毅力。金晓明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完成了《万叶集》全20卷4516首的中文译本,其中1300首收入这部《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这种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与坚守,真的难得、难忘、难追,令人肃然起敬。

(3)译著的视觉之美

除了翻译内容本身,金晓明的译著在装帧设计上也堪称精品。封面选用高级上质纸,色调沉稳清雅,散发古香古色的气息。封面设计以淡雅的和风几何纹饰为主,辅以古朴的绿色为底色,清新的白色汉字书名,既体现《万叶集》的日本文化根源,又彰显译著的汉韵之美。翻开书页,纸质温润,排版疏朗,令人爱不释手。这种视觉与触觉的阅读享受,与译文本身的文学之美相得益彰,使整部译著成为一件艺术品。

元山里子(右)与金晓明

四、结语:和风汉韵,千年一遇

金晓明的《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是一部穿越时空、跨越异域的和风汉韵中日古典文学杰作。它以五言绝句为主的翻译形式,成功将《万叶集》的和歌之美融入汉诗的格律体系,既保留了东瀛文化的四季风情与物哀之韵,又赋予其中国诗词的典雅与深沉。译著不仅揭开了《万叶集》的神秘面纱,重现了飞鸟、奈良时代贵族宫廷文化的多维面貌,还通过精准的语言与细腻的意象,展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无限可能。

从额田王开篇的和歌,到咏春叹秋的诸多篇章,金晓明的译文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将《万叶集》的诗意与情感娓娓道来。其翻译不仅是对原作的忠实再现,更是对汉诗传统的创新运用,堪称中日文学交流史上的里程碑。正如译著腰封所言,这是一部“日本古典文学翻译史上的创举”,而金晓明本人,则是一位以和风汉韵点亮万叶宫殿的翻译大家。

金晓明的《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无疑是一部跨文化翻译的典范之作,以五言绝句承载和歌意蕴的尝试,不仅是对《万叶集》文学价值的致敬,也是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卓杰贡献。

在热切期待中日友好的今天,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金晓明的译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翻译技艺,为中日文学的对话搭建了一座桥梁。它不仅让中国读者得以领略《万叶集》的独特魅力,也让日本文化的精髓以汉诗的形式焕发新生。这部译著的诞生,宛若千年一遇的文化盛事,值得每一位文学爱好者细细品味与珍藏。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千年一遇:以和风汉韵打开万叶神秘宫殿 ——评金晓明《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希腊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日本看点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