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15:54 阅读量:4万+
华人号:日本新华侨◆扬子江
2024—2025年是中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1894/7/25—1895/4/17)130周年,这场战争深刻改变了近代东亚甚至世界的格局。日本从此走向穷兵黩武侵略他国的不归路,而中国则彻底沦为任由列强宰割的羔羊。
西安交通大学日本校友会特别策划“以史为鉴·甲午战争130周年纪念”主题探访活动,特邀著名媒体人、作家、时事评论家蒋丰老师带队,一起探访东京周边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历史遗迹。
活动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 《日本华侨报》、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筹)等的大力支持。
活动第一站来到浅草寺附近的浄土真宗东本愿寺。这里曾是收容甲午战争清军俘虏的地方。
活动策划人西安交通大学日本校友会会长郑海洋简单介绍了活动概要后,武藏野大学教授、日本华人华侨社会科学研究会(筹)会长栾殿武教授介绍了净土真宗创始人亲鸾上人创建本愿寺派和后来分裂成东西本愿寺两个派别的历史。蒋丰老师曾写过《甲午战争的千条细节》一书,作为媒体人对甲午战争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说近代史上鸦片战争里“老大哥”被打败对日本的冲击很大,黑船事件后日本打开国门,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的“试金石”就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日本不仅得到了巨额赔款还拥有了第一个海外“殖民地”台湾,其野心也日益膨胀,才有之后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甚至妄图称霸亚洲。
东本愿寺始建于1651年,经历过1657年的明历大火后从神田明神下搬到浅草。江户后期著名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富嶽三十六景 东都浅草本愿寺》描绘的就是它全盛时期的场景。
《富嶽三十六景 东都浅草本愿寺》
1894年,甲午战争时这里成为清国(当时日本对中国的称呼)俘虏收容所,曾有179名俘虏在这里生活。经过关东大地震(1923年)、东京大空袭(1945年)后,以前的建筑等都已荡然无存了。但想起当年背负着战败国的屈辱,被俘虏到异国他乡的中国士兵曾在这里生活,还是不免让人有点感伤起来。
东本愿寺大殿前
从上野公园往谷中灵园的路上,偶然路过宽永寺根本中堂。
宽永寺根本中堂前
位于江户城鬼门(东北)上野,初建于宽永2年(1625年)的东叡山宽永寺,是天台宗的別格大本山,后来因埋葬了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后成为德川将军家菩提寺。东叡山主一般是日本皇室成员的轮王寺宮,这使得它在江户时代成为日本在格式和规模上都独一无二的大寺院。不过经过明治维新前的上野战争、关东大地震、二战时期的东京大空袭,宽永寺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气势和规模,现在也只能从残留下来的根本中堂等稍为领略一下当年德川将军家菩提寺的风彩了。
经过宽永寺根本中堂,步行3分钟就到了谷中灵园的后门。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外交翻译世家郑永宁家族的郑家墓地就在附近。
郑永宁(1829—1897)生于长期唐通词(翻译)世家吴家,后过继给郑家。郑氏的祖上是郑成功的弟弟郑宗明。郑永宁曾参与近代日本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初期的包括《日清修好条规》等各种外交谈判,担任过上海领事代理、日本驻清国公使馆代理公使、外务省大书记官等职。他的大儿子郑永昌(1855—1931)曾任驻日本驻天津领事(1896年任二等领事,1897年任一等领事)。二儿子郑永庆(1859—1895)是实业家,日本第一家咖啡店“可否咖啡”创办人。三儿子郑永邦(1863—1916)曾担任过《天津条约》谈判时伊藤博文的翻译、日本驻清国公使馆(北京)书记官。甲午战争时郑永邦是随军翻译。
郑永宁曾和李鸿章、袁世凯交好,甲午战争爆发时还在当任驻日清国公使馆的日语老师,因此有人谣传他曾建议李鸿章先发制人打败日本,被卷入“卖国文事件”。后来证明这个纯属无中生有,郑永宁也起诉了相关媒体和责任人,但案件旷日持久后最后不了了之。
于是甲午战争的背后出现很讽刺的一幕:作为父亲的郑永宁被日本媒体社会各界骂“卖国贼”,而他的儿子郑永邦却在甲午战争的战场第一线充当随军翻译。
郑永宁墓
走在樱花已开始谢落的谷中灵园,看着有些冷清的郑家墓地里只写着一个“寂”字的郑永宁墓,当年作为还用着中国人的姓氏的华裔日本人的郑永宁,内心的矛盾挣扎和无奈也可想而知了。
探访的最后一站来到甲午战争时的日本外务大臣兼《马关条约》谈判的日本国全权大使的陆奥宗光的別邸。
陆奥宗光(1844—1897)是日本明治时期外交官、政治家。在任期间,因推行强硬的外交“陆奥外交”政策,并在废除不平等条约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外交胜利等的功绩而成名。
陆奥宗光别邸
这栋别墅是130多年前建的,现在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住宅用洋房之一。房子通体白色的外墙特别醒目,最大特征之一是其正面玻璃窗构造,这即使在今天这也是很拉风和摩登的设计。
陆奥宗光在1873年购入这房子。1897年陸奥宗光去世后,被实业家、出版家长谷川武次郎(1853—1936)买下,现在房子还是他的后代在居住使用。
甲午战争,是日本近代史上首次正式的大规模对外战争。用日本幕府末期政治家胜海舟的话说,这完全是“无名之师”。但日本却出人意料地打败了“老师”——天朝上国的大清国。在强权即公理的时代,甲午战争瞬间被美化成“文明对野蛮的战争”。这次海外“殖民地”、巨额战争赔款、列强并列的国际地位等巨大的战争红利,让日本全国上下进入了一个几近癫狂的国民军国主义狂热状态。此后,日本的野心膨胀到了想征服亚洲甚至全世界,直到二战彻底被打败。
回望甲午战争,不得不感叹在大时代背景下国家和个人命运之息息相关。这场战争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在战胜国日本一方的“陆奥外交”和外交翻译世家郑氏家族;另一面却是战败国中国的千千万万像清军俘虏一样的家庭和个人的悲剧。
天色渐暗华灯初上,探访活动在互道告别中结束。甲午战争的许多人和事,130年后都如雨中樱花一样,化作春风化作雨化作春泥消失在历史尘埃里了。而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尽量找到一些还残留着的有价值的枝节,居安思危引以为戒吧。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