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03:58
华人号:奇异新西兰文/念孝明 图/念保信
2025年4月20日下午,福建省东岚经济发展促进会在福州恒裕大厦举行“李国武乡贤新著《苦蚕》读书分享会”。东岚促进会有关领导、文化专委会成员、秘书处成员、部分在榕乡亲,共20多人与会。“岚源文化”调研组成员应邀参加。
图1: 《苦蚕》读书分享会合影
著名文学评论家孙绍振教授为《苦蚕》一书作序。他在《序言》中写到:在文学日渐式微的今天,我欣喜地看到一位曾历商海浪潮又甘归于寂寞写作的人,一个被文字引领的全然不同的李国武,一个在市场的喧嚣与现实的起伏中内心深处的文学情怀始终未曾湮灭的李国武。
图2:李国武乡贤新著《苦蚕》
孙绍振教授认为,李国武《苦蚕》的写作为福建当代散文写作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文本,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动力。如果说南帆是理论批评式的散文家,李国武就是小说式的散文创作者,更愿意将他归入新近出现的第四种写作:非虚构性文学创作。他从具象的事物、场景或经验处落笔,通过叙述让读者产生代入感,记录海坛世俗乡土的社会文化特征、人际关系以及时代变迁下的鸟迹虫丝,既有现实的关怀,也包含历史的纵深感。他不用华丽的辞藻和滥情的表达,文字朴素而精准,以写实的姿态完成一部关于半个世纪一个海岛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故乡的文字,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还乡,一次从钢筋水泥的都市向海岛烟火深处的深情回溯。《苦蚕》的珍贵,在于它超越了地域书写的局限,折射出当代人对文化根脉的追索、对精神原乡的回望。愿每一位读者,能在此书中听见海坛岛的潮声,亦能从中辨认出自己灵魂的归途。
提到李国武乡贤,乡亲们大多熟悉。他1953年出生于福建平潭岛,曾担任东岚促进会副会长;是位甘于奉献、热心社会公益的企业家,经常为家乡建设和东岚促进会联谊活动捐资赞助,体现出热爱故土、报效桑梓的赤子情怀,深受各界好评。
图3:李国武乡贤简介
李国武1980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1982年9月至1983年7月,回母校研究生班进修,2008年3月至8月,在中央党校脱产学习。1990年初下海经商,深耕远程教育,继而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他商海沉浮数十年,年过花甲后,归居斗室著春秋。2024年6月开始创作“逆潮”三部曲:《苦蚕》《蜕壳》《风口》。以遒劲的笔力构筑灵魂栖居之地。其回归文字,既是中文系学子的深度情怀,也昭示出他对人生另一种可能性的探索。
2025年3月,《苦蚕》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作品以平潭岛为叙事原点,用28万余字的篇幅,编织了一幅交集着乡土记忆、生存苦难与时代烙印的文学图景。历史长河,逶迤磅礴,《苦蚕》呈现给我们的是作者大半生丰厚的岁月沉淀。正因为作者有着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丰富的海岛生活历练、丰富的文学素养储备,才有了这本《苦蚕》的厚重与深邃。
岚籍著名作家冯秉瑞先生认为,李国武不像有的作者那样,一有作品脱稿就急忙发表,他坚守“厚积薄发”原则,坚持长期准备,默默耕耘,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大量积累沉淀,充分积蓄力量,待到时期成熟时爆发,一举获得绚烂和辉煌的成功。
应该说,《苦蚕》是一部集自传、小说、散文风格为一体的非虚构性文学作品。
首先,《苦蚕》具有自传体文学特征。作品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成长轨迹,写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我”来。作者从出生到成长走过的每一步,都在塑造着自己。其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寻找、发现自我的过程,顺着一根主线,把自己给追回来,加以审视、分析,最终真正地认识自己。作品没有写成流水账,而是紧扣自己的鲜明个性特点来写,在写作中运用典型的事例和人物描写的技巧生动地表达出来,把自己写好、写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品还原当年乡村生活状态。不是简单的记人,而是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和乡村社会的历史沧桑,具有时空感。作品中不乏感情的流露和对事件的看法,也写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但这些非同于其他文艺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而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间接表露,给读者留下感悟和回眸的空间。
图4:读书会场景
其次,《苦蚕》具有小说式文学特征。作品通过一种非虚构性叙事,以及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概括地展现岚岛乡民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苦蚕》具备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的三要素。作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其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完整、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与海岛生态,是对海洋文学领域的一次可贵的探索。
第三,《苦蚕》具有散文类文学特征。作品基于现实中的人和事,倾注了真情和思考。思接百载,视通千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力求达至“澄观一心而腾蹿万象”境界。其笔触直抵人心,纵横百态。同时精微细致,写生活中偶发的、片段的事与物。具有鲜明的散文类文学作品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朴实。写事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苦蚕》除了有独到的人生见解、深邃的思想境界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读之,令人手不释卷。该书以非虚构文学的创作方式,展现世代乡民生存、生活和海景地貌的原生状态,亦渔亦农的劳作场景,以及自幼失怙、积贫积弱的渔家孩子最终逆袭成功的人生历程。作品用4个章目,22篇散文构筑,各篇既独立成文,又联成一体 ;一气呵成,意犹未尽。第一部分写个人成长经历,第二部分写故土风物,第三部分写故乡人物,第四部分写故乡小岛。从不同方向聚焦作者的乡愁忆念、不同场景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及价值取向、不同维度体现作者的观察与思考。
《苦蚕》分享会上,福建省作家协会顾问、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长、东岚文化专委会主任委员杨际岚编审指出,李国武乡贤虽然不是以文学为职业,堪称一位文学素人,但他的作品却以其丰厚的生活积累、深刻的人生感悟、形象的艺术刻划,获得孙绍振等名家的肯定和赞赏,从一个侧面表明平潭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
图5:促进会第二届、三届、四届副会长,东岚文化专委会主任杨际岚乡贤发言
与会者踊跃发言,无不为李国武乡贤的创作成果赞誉有加。分享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大家纷纷表示,《苦蚕》以苦难为底色,以乡愁为主旋律,涵盖多维度的历史经验和审美意蕴,其“精神的返乡”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是整本书的聚光源和亮点。作品书写了李国武熟悉的家乡人,如《求学》中教数学的林老师;《乡村郎中》中两位赤脚医生(卢医生和黄医生)。《讨海》中面海而生渔乡百姓的风险与艰辛。这份对乡亲们的惦念,对海岛自然生态的描绘,凝结成《苦蚕》这样一本饱含深情的感恩之作,为普通乡民立传,为海山景观讴歌,这是文化乡愁的创作源泉。无论是《依依紫荆》《油坊》,还是《借种》《蛇屿》,作者经历的是一系列生动而真实的故事。李国武对家乡的书写,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文化执念,要为逝去的日子和日益陌生的乡土、乡情、乡亲留下记忆的初心和使命感。无论是对王家兄弟、大耳父子、牛倌、金屿仔的勾勒,还是对蛇屿、壳山、草地、渡口的书写,都是献给故乡亲情的一份厚礼,都是向生养自己的故土致敬。整部作品彰显“乡”“情”“风”三大元素,即满满的乡愁、浓浓的乡情、悠悠的乡音贯穿其中;情愫深重、情感深厚、语言朴实;刮起一股创作的新风尚、新风气。与会者祝愿这本书像一朵浪花,能激发起更多的浪花,最终汇成一片文学的海洋。世界上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希望在外的游子常回家看看。
分享会上,李国武乡贤致辞答谢,他说,《苦蚕》喻指人生,人就像一只蚕,从结茧到化蝶,对社会、子女做出贡献。我的作品风格,大家觉得较为通俗流畅,主要受明清白话小说的影响。旨在扬善遏恶,追求真善美。许多读者看了我的作品,泪眼婆娑,但我很冷静,因为我的泪在童年时已流干。我的创作初衷只是想给平潭后代子孙留下一些念想。
目前,《苦蚕》已于各大书店及平台出售。据透露,李国武第二部作品《蜕壳》已经完稿,第三部《风口》正在创作中。他将继续围绕平潭海岛与两岸民间文化展开深度探访与书写,争取于明年完成《逆潮》三部曲。我们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图6:由杨际岚(左1)、冯秉瑞(左2)、高名祥(右1)三位促进会老领导给予李国武乡贤颁发“东岚促进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文化专委会顾问”证书合影
拜读李国武《苦蚕》有感:
其一
半生坎坷苦不堪,
难禁读者泪潸潸。
苦难磨砺人坚韧,
风雨摧残花不残。
文笔无奇耐研读,
商海沉浮任远航。
一部《苦蚕》化美蝶,
宛如棱镜照平潭!
其二
笔耕犹如蚕结丝,
苦中有乐唯自知。
休叹夕阳黄昏近,
共为时代作新诗。
—— 陈道贵(三乐轩)
图7:平潭籍剧作家,一级编剧陈道贵乡贤作诗
答陈道贵先生赠《苦蚕》诗:
人生短旅世无常,
年逾古稀做《苦蚕》。
薄文难尽滤往事,
却得褒奖心难安。
一去华年五十载,
又回旧梦弄文章。
几度阑珊寻故友,
阳春三月谢东岚。
——李国武(耕夫)
编辑:shengjuan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