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让非遗成为流动的记忆——解码浙江省宁波市非遗保护与传承

2025-04-07 03:35 阅读量:3万+

华人号:光明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清明节前夕,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馆公众号上发出了抢课预告——到宁波非遗南塘馆参加“我们的节日·清明”民俗体验+非遗课堂活动。活动刚一上线,名额就被抢空。

  宁波非遗南塘馆非遗课堂是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全新打造的非遗传承推广品牌项目,凭借“传统+潮流”,开设一年就入选全国旅游创新十佳案例。

  “这是宁波通过整体性保护,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文化传承与创新生动样本的一个案例。”宁波市文广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武吉介绍说,2024年,宁波以“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开启了一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创新之旅——宁波非遗主题年,让非遗走进生活、融入日常,在烟火气中绽放新活力。

宁波“非遗吉市”体验活动。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文化瑰宝意蕴深厚

  “宁波有着8000年人类活动史,山海之间孕育着无数文化瑰宝。”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宁波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项目105项,市级项目448项,越窑青瓷、红帮裁缝、泥金彩漆、骨木镶嵌、四明南词、宁波走书……璀璨如星河。

  梁祝文化园坐落在宁波西部,化蝶碑矗立在奉化江边,传唱着那段忠贞而凄婉的爱情。“宁波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梁祝非遗的第一申报地。”首批国家级非遗“梁祝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周静书已经研究梁祝文化几十年了。这几十年里,他不断告诉人们,梁祝故事蕴含着追求知识、主张男女平等、向往幸福自由以及家国情怀等优秀内涵,它从一个传说发展成一种文化,如今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彰显出厚重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魅力。

  龙观乡地处四明山区域,种植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我的家族上溯三代,都从事茶产业,我一年365天有300天都是在茶厂度过的。”清明时节,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晋良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研发的‘明州红’红茶,采制清明前后的茶叶,工艺上融入了生态理念,采用‘低碳萎凋’方式,既保留茶叶活性酶,同时将生产能耗降低了30%。”杨晋良骄傲地说,2022年,“明州红”亮相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这片叶子从‘海上茶路’漂到今天,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递,我想做接力人,把龙观的茶文化沏进每一杯茶里”。

  2024年8月,“欢喜宁波”非遗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开幕,宁波的“十里红妆”“三金一嵌”等五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惊艳亮相。为期18天的展览吸引了上万名观众,并成功入选“2024全国非遗传播活动创新案例”。

宁波非遗吉祥物“团宝”。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在慈溪市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的龙窑内,火种引燃了系着红丝绸的松木,十六间窑室被3000多件瓷坯填满。数日后,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威郑重地开启了窑口,围观人群一阵欢呼,第一个出窑的是一个牡丹纹盘口瓶,釉色莹莹,如青似黛。2024年6月,中断千年的传统龙窑烧制工艺在这座20多米长、2米高的仿古龙窑重现。

  越窑从东汉到宋代绵绵延续千余年,主要产地在唐代明州慈溪县(今浙江宁波慈溪市)上林湖一带。这精美绝伦的瓷器却在南宋孝宗时期消失在历史舞台。进入21世纪,慈溪将青瓷的发现、发掘与保护、创新纳入了城市发展的大转盘。2011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秘色瓷都”成为慈溪鲜明的特征。“我们不仅仅是制作者的角色,也将成为城市文化命题的探索者与实践者。”孙威说。

  “非遗保护,不仅要守住老手艺,更要赋予它们新生命。”江武吉表示,宁波在非遗保护上,走出了一条体系化、品牌化、年轻化的创新之路。

  樟村切面是宁波人舌尖上的乡愁,制作技艺已传承百年。但是传统的切面都是由手工作坊制作,产量低、卫生难保障,年轻人觉得做面“没前途”。“这是我家乡的味道,我想让它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传下去、火起来。”留学归来的章溪小娘徐佳宁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开始做起了切面。她带领团队将老厂房改造成标准化车间,既保留古法工艺,又借助现代设备。如今,工厂日均生产切面2000多斤,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带动了20多位乡亲就业。“我们的面不仅是非遗技艺,也是文化的纽带,连接着过去和现在,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已成为樟村切面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徐佳宁说。

  AI技术的加持,让古老的非遗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机。2024年,宁波非遗有了形象代言人——“团宝”。这个用AI技术开发、以宁波汤圆为原型的非遗吉祥物,圆滚滚的身子、憨态可掬的模样,瞬间抓住了大众的心。它在网络还有自己的专属账号“团宝说非遗”,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非遗故事,收获了一众粉丝。

  古老的非遗与新创作品同台,传统戏曲遇上现代音乐,碰撞出时尚火花。2024年5月,“非遗薪传”浙江传统音乐暨戏曲音乐展演在宁波举行,91个音乐类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吸引了全网超1300万的点击量。

  2024宁波非遗主题年第一季“春潮汇”——“二月二·龙抬头”活动。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

  锣鼓开道,花田喜事;十里红妆,国风婚嫁。3月30日,象山县贤庠镇碶头陈村,一场明代风格的集体婚礼在这里惊艳举办。诗意的浪漫,婚嫁的喜庆,非遗的厚重为8对新人带来珍贵而独特的记忆。

  近年来,非遗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场景,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化潮流。

  古香古韵的鄞州非遗馆内,12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琳琅满目。“我们把非遗馆打造为非遗会客厅,采用‘大门常开、队伍常驻、活动常有、服务常在、游客常来’的场馆运行模式,通过非遗体验、研学、宣传等打造15分钟服务圈,在全区形成了非遗、基地、场馆、旅游一张图。”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金琪军介绍。

  “我们通过公益课堂和‘小耳朵大健康’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翁氏耳穴诊疗法”代表性传承人翁佩平说。多年来,翁佩平一直在小小耳中寻乾坤,她和她的诊疗团队每年参加超百场义诊,还研制了便民耳穴卡、真人耳穴图谱、耳廓按摩操。“我们也到过韩国,受邀参加过在丹麦举行的第11届国际耳穴研讨会,让世界了解中医的内涵和精妙。”翁佩平说。

  当前,非遗工坊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推开镇海区永旺村老祠堂大门,“非遗共富工坊”的标志很亮眼。“我们将这里打造成宁波市首个展、销、旅一体式的综合型‘手艺人部落’,面向全国招募了百余位手艺人,推出非遗研学、手艺人跨界交流等互动项目。”三关六码头公司运营总监张少华介绍,这里还是一个直播基地,通过达人探店、电商直播,将优质的非遗产品和传统非遗技艺推向全国,运营头两个月各类业态累计销售额就逾百万元。如今,宁波有省级工艺工作站3家、市级非遗工坊31家,非遗成了致富“密码”。

  “小宁讲非遗”宁波少儿非遗故事大赛如今已经举办了七届。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宁波的非遗故事,《了不起的宁波非遗》读本也走进校园,非遗有了新的“传声筒”。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升级,如今,非遗已经走进生活,成为增强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在宁波地铁站内,映入眼帘的是梁祝文化墙、天一阁建筑墙,在街道转角处,迎面可见的是非遗口袋公园……在宁波,无数不经意间的“遇见”都在向人们讲述,非遗不仅是文化符号,还是流动的文化基因、生动的城市记忆、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让非遗成为流动的记忆——解码浙江省宁波市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浙江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浙江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