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与粮结缘!海归博士回老家当起了“新农人”

2024-06-25 10:45 阅读量:2.5万+

华人号:大武汉传媒

初遇潘新星,想把他和“海归”对应起来,似乎并不容易。一米八的壮实个子,梳着很潮的发型,说话很有气势,而眉目之间,又有几分俊秀,是那种让人看得很帅很舒服的形象。

当初对农业“八字宪法”和植物肥料“三要素”一无所知的“86后”海归计算机博士,不留恋国外,不向往城市,却回老家当起了“新农人”,这是怎样的“逆流”追梦历程?又有哪些与粮结缘的故事?近日,记者赶赴湖北省浠水县散花镇,走进这个年轻人的世界。

一个朴素的理由——要实现父亲的乡村梦

今年38岁的潘新星曾在爱尔兰留学、工作11年,其间获得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学位,并在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员。2020年3月春耕,潘新星的父亲开着农机运肥到农田,不幸遭遇道路塌方,永远地倒在田间地头。当时潘新星的父亲一手创立了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历经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丘陵地区规模经营、种养储加销全产业链的“长福模式”,并获得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依托这一模式,合作社迅速成为浠水水稻种植的标杆。

父亲的突然离世,留下了苦心经营17年的水稻专业合作社。一边是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一边是欧洲名校的研究员——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摆在了潘新星的面前。

潘新星告诉记者,1998年,他进入浠水县实验中学读书,有幸成为当时班上第一批共青团员并担任团支部书记,那时,他带领着班上三名团干部事事做表率,时时当桥梁,正是共青团带给他的这样一股劲儿,让他在班上表现优异。后来他通过优录选拔进入浠水一中实验班并担任班长,再后来进入东南大学担任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当时竞选学生会时,有一个黄梅的老乡学姐说了一句话,在他心里生根长成了一棵能量之树,她说:“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仅仅是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而且在做什么时有能力去喜欢上那件事。”

“父亲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爷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村党支部书记,我是长子长孙;父亲留下的合作社辐射全县6个乡镇、45个村,可是关系着2000多户农民的生计。我觉得我继承父亲的遗志,是对他尽孝的最后一个机会。”潘新星说,在普通人眼里,一个农村娃,好不容易挣脱了土地,还远赴国外名牌大学留学,又回到农村“玩泥巴”,似乎不太值得;当时面对家人的强烈反对和国外上司的极力挽留,他还是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回国接力父亲未竟的事业,立志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个温暖的理由——要收获乡亲们的真情义

潘新星回国返乡创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卖米,而是种地。潘新星说:“既然做农业,就得从种地做起,不熟悉土地、粮食、农民,怎么在农村闯天下。”

图片1.png

潘新星在田间调查

潘新星从打杂跑腿的琐碎事做起,硬是把合作社5000多亩地跑了个遍,并开始在附近村镇四处跑,流转农田和荒地。有时,他召集七八户村民商谈流转土地。面对这个彬彬有礼的毛头小伙,村民满脸不信任,一位村民劈头便问:“不会是拿了地去套政府补贴吧?”

开始,潘新星以为带满诚意,给足价格,土地流转不是难事。经这么一问,他的心一下子凉了一大截。商谈不太顺利,有时磨了一晚上,只签下一两户人家,其中还有一些老百姓种不了的“抛荒地”。

这几年,没少“受气”的潘新星渐渐地开始明白,和农民打交道得有“门道”、接“地气”,和他们“一个鼻孔呼吸”。

潘新星说,见到村民,他学会了嘴上抹蜜,“哥哥嫂子”“大伯大妈”叫个不停,敬烟递水献殷勤。有一次流转土地以及配套池塘,为获得村民信任,他连夜赶出了新的田地规划方案,用了整整三个晚上,挨家挨户登门拜访两个湾组的近百户村民,用心倾听,用情交流,并邀请他们来公司考察参观,村民和村干部开始熟悉这个年轻人,喜爱这个年轻人。

经过几年发展,在父亲打下的基础上,潘新星带领的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在浠水县委、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稳”“优”“拓”“转”的路子逐渐明晰,克服了不少困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规模不断扩大,特色逐步彰显,质效稳步提升。

一个真实的理由——要改变农业的老传统

“湖北省平原湖区占比才20%,80%都是丘陵、岗地和山地,如果把这个丘陵地区适合种植田地的潜力通过科学的手段把它种好、种满、种足,那它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回乡后,潘新星在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调研,充分细致地分析丘陵农田的特点和难点,认为丘陵农田规模化种植的关键在于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推进和精准有效的农田管理,据此决定向小微农机和智慧农业这一方向进行攻坚。

图片2.png

潘新星开农机

农村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一户,几亩薄田,耕读传家”的生活方式逐渐远去。潘新星想,现代农业必定是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农业。于是,他组建了自己的农机团队,先后购入多台套旋耕机、插秧机、抛秧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探索全程机械化种粮。

当不少种粮户还在沿袭传统的插秧、播种时,潘新星已密切关注育秧工厂、机插、机抛等高效种植方式。2022年,他顶住成本压力,建起了面积为5亩的多功能育秧工厂,引进一条全自动化播种流水线,运用先进的育秧栽培模式,进行统一播种、催芽、育秧、机插和机抛,尤其在面积较小或者形状很不规则的田块,通过单体背负式抛秧机的应用,成功地实现了丘陵农田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育秧和机插的效益是明显的:第一年机插成本是300元,第二年下降到260元,2024年控制在200元以内,相对应的,农田产量还在不断增加。

在潘新星看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解决的是产品高质量产出的问题,而对于一个合作社来说,如何找到一个高效的发展模式,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以前,合作社采取的是请人种田的方式,往往会出现种田效率较低,成本过高等情形。为此,潘新星开始在探索基于合伙人机制、“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发展”的新长福模式。

他开始向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们请教,向种粮大户学习,向种田能手咨询;开始注重科学种粮、绿色种粮,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测土配方,制定肥料配比,减少农药用量,安装杀虫灯,使用引诱剂,对病虫害提前预防,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照顾稻子……

潘新星运用计算机数字信息化,建立智慧农业大田管理系统,打造丘陵农田水稻种植标准化模块,并采取“公司+专业社+中心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用数字信息化来代替人脑进行管理,效率、产量得以大幅提升。

潘新星以早稻为例指出,今年合作社早稻亩产量基本达到1000斤,而往年平均亩产量约700斤。同时,他还建立稻药、稻菌轮作基地,将水稻与中药材、羊肚菌等轮季耕作,不仅让每亩增收5000元-20000元,更重要的是改善土壤有机物含量,提升水稻品质。

借助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潘新星还改造升级大米生产车间,提升整米率;用智能自动化机械提升米粑产能;建成湖北大米线上运营中心,通过电商将大米及米制品销往全国各地。

图片3.png

智慧稻田

目前,浠水县县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已经与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农科院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分别在轻筒栽培、智慧农业、富硒水稻、功能红曲大米等研究方向合作,已经共同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已获批相关专利10项,正在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专利5项,正在积极争取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由潘新星领衔开发的“智慧农业助力丘陵农田水稻标准化种植和模块化规模发展”荣获了2023年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优秀项目奖。

一个执着的理由,我要创造百年的新农企

在专注自身发展的同时,潘新星不忘合作初心,坚守农业情怀,积极开展农业合作,带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提供测肥、育秧、机耕、飞防、机收、收购、烘干、冷藏仓储、物流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还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辐射带动农户,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进行培训,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升农民种田技能,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农业合作体系和优质稻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仅仅为本地老百姓提供了大量本地就业机会,还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农业发展和有力地保障了本地粮食生产。

潘新星聚焦水稻全产业链,深耕智慧农业,立足浠水,服务黄冈,面向全国,拥抱整个世界,为乡村振兴增添长福活力,为粮食安全贡献长福力量;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水稻谷链产业产品和米链产业产品,长期稳定的品质保证,铸就了长福稻米产品的品牌效应。目前已获得“绿色食品”“富有机硒产品”“黄冈地标优品”认证,“浠长福”荣获“湖北省百姓放心品牌”;同时,长福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差异化,以特色引领对接市场需求。其中虾田米、鸭稻米、秧芯米等品牌产品已经小有名气,富硒大米、功能红曲大米、高山冷水米以及低糖大米等特色产品也日趋成熟。

回顾近4年的创业路,潘新星坦诚地说,这并不容易,尤其是回国之初,不了解国内市场,加之缺少人脉,他有些迷茫,好在政府、侨办、侨联等及时提供支持,帮助他顺利走上正轨,而与华创会的结缘,更是让他受益良多。

潘新星首次参加华创会是在2022年,结识了不少金融、农业、科创等领域的朋友,大家分享创业经验,相互介绍人脉、市场。其中,一个投资领域的朋友在潘新星资金周转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另一个朋友帮他牵线搭桥,促使他与武汉某高校食堂签订大米长期供应订单。

图片4.png

潘新星作演讲

在2022年华创会上,潘新星还与荷兰、德国、缅甸、泰国等国家参会代表建立联系,围绕设施农业、农机产品及大米产品走向海外、大米品牌化打造等合作进行洽谈对接,为后期合作打下基础。

如今,浠水县县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现有职工58人,入社社员2017户,拥有各类机械设备216台,种植服务面积达3万余亩,稻米加工厂房5000平方米,日加工能力200吨,日烘干能力200吨,冷冻冷藏服务能力达1500立方米,配备一条长福助农直播间和一座物流快递中心,辐射全县6个乡镇,45个村,实现带动农户超过7000户,带动各类农业农民合作社60多家,带动家庭农场1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1.1亿元。

“从我内心来讲,回到国内有机会和条件能为农业尤其丘陵农业的发展做出些贡献与我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是完全一致的。现在,选择留下的理由有很多,却再也找不到一个离开的理由。”潘新星感叹道,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青年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锋力量,传承孝道,胸怀社稷,情系“三农”,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生逢灿烂的日子,更应敢为人先,明知道传统农业是投入多,回报慢的行业,却也不会为之动摇,继续前行,这是最纯洁的情怀。

“年纪轻轻,你的选择与同龄人如此不同,为什么?”采访最后,记者不解地问道。

潘新星拿起笔写下了一行字:我要创造百年新农企。(陈思炎、楚韵)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与粮结缘!海归博士回老家当起了“新农人”》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湖北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湖北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