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 08:19 阅读量:4k+
华人号:军事天地“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田哲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珍藏着一个棕色陶罐,里面发黑的结晶体是食盐。当年,红军把缴获的食盐分给了村民李尚发,他舍不得吃,将盐埋在自家后院的地里,以备红军不时之需。1959年,老人将这罐珍藏多年的食盐捐给了博物馆。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残酷封锁,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落入共产党手里,井冈山成为当时中国极度艰难的地方。
众所周知,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人长久不吃盐,就会全身浮肿无力。缺盐的问题让整个根据地陷入了极大困境。因为没有盐,许多红军指战员身体出现了状况。部队操练时,指挥员的声音低微,不得不借助大量手势;战士动作变形,走起路来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那时的盐,实在太珍贵了!盐的缺乏让毛泽东同志在给中央的报告中不免忧虑:“……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有时真是到了极度。”“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即使这种万般艰难的情况下,红军仍把缴获的食盐分给村民们。
为什么井冈山的百姓那么支持红军、拥护红军?因为建军之初,我们党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些宏大深刻的名词百姓未必能真正地理解,但生活中的坎坷艰辛却是他们真实的生命体验。此时,谁能和百姓走得最近,谁能与他们共渡难关,谁就是他们最坚定的战友、最可爱的亲人。老百姓真真切切晓得,红军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
面对困难,中央苏区的百姓不逃离、不屈服,而是坚定地与共产党人同面对、共患难。他们打通竹杠的关节、用食盐水浸渍衣服、装扮乞丐、假装出殡……千方百计骗过敌人的封锁检查,将盐运入苏区。在敌人的严格盘查下,很多群众为了给红军秘密送盐而惨遭杀害。他们如盐粒一般悄无声息地溶化在历史里,而未来的愿景早已在这情感的相融中埋下伏笔。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湘赣边界从领导到战士以及群众都加入到盐的保卫战中。苏区的食盐供给人人平等。毛泽东同志以身作则,坚持执行最低食盐标准;周恩来同志因缺盐而晕倒,仍坚持让警卫员把食盐转送给重伤员。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的一块展板上,记录着朱德同志当年在井冈山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要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次,朱德到遂川县碧洲开展工作,看到一位老乡步履蹒跚、脸色蜡黄,询问后得知是缺盐所致。他随即派人将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盐分给老乡,“只要红军有盐吃,就得让老百姓的菜碗也是咸的”。
闽浙赣省财政部部长张其德是苏区的“红管家”,手握食盐分配权,却自觉地守着盐堆喝清汤、吃淡饭。一次,孩子以为他忘了放盐想自己去取,被他厉声喝止:“不是我忘了放盐,而是压根就没放。这些白花花的盐巴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决不能以权谋私,动用公家一粒盐!”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船到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码,就隐藏在“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同甘共苦里,隐藏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赤子情怀里,隐藏在“你们不脱贫,我就不离开”的担当奉献里。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永远不能忘了舟水之喻、兴衰之理。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5年4月20日第1版)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