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福建省卫健委举办“立夏节气与健康福建”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5-04-29 21:58 阅读量:1.3万+

华人号:健康之路

4月29日,福建省卫健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福建”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立夏时节健康养生相关内容,并就立夏时节健康相关内容答记者问。

主持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好!

欢迎参加福建省卫健委举办的“时令节气与健康福建”系列新闻发布会,5月5日我们将迎来立夏节气,今天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立夏时节健康养生相关内容,并设提问环节。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福建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一处处长钱新春先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徐顺贵先生;

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游立杭先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叶彬华女士。

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我是今天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宁永鑫。

今天新闻发布会主要有2项议程。一是请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一处钱新春处长介绍立夏时节健康养生相关内容;二是回答记者的提问环节。

首先,有请钱新春处长介绍立夏时节健康养生相关内容。

钱新春: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嘉宾, 大家好!

欢迎参加“时令节气与健康福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立夏将于5月5日15时09分交节,标志着万物进入繁茂生长的关键阶段。

一、南北农事交响

中国幅员辽阔,立夏时节呈现“北收南种”的农耕图景:

在黄河流域,冬小麦正值扬花灌浆,陆续开镰收割;江淮流域的田野上,插秧的忙碌景象渐次展开;而长江流域则迎来“田夫抛秧田妇接”的如火如荼插秧时节。

视线南移,八闽大地的立夏农事恰似一曲“雨打芭蕉”的闽韵清音。武夷茶山飘荡着“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清香,安溪铁观音迎来最后的采摘窗口,茶农指尖翻飞的速度关系着“绿叶红镶边”的品质密码;闽南早稻分蘖正旺,“立夏小满田水满”的农谚在龙海稻田泛起涟漪;闽中稻种正蓄势,“立夏稻做胎”的期盼在沙县梯田悄然萌发;闽北新绿染山原,“芒种插秧谷满仓”的愿景在政和茶山渐次铺展。此时诏安果园枇杷开始转黄,直到小满开始“半坡黄”;宁德三都澳“潮平两岸阔”,大黄鱼苗在科技养殖中茁壮成长——鸣奏现代农业与传统智慧的交响乐章。

二、民俗风情荟萃

从燕山脚下到武夷山脉,立夏习俗如同镶嵌在中国版图上的文化明珠。北京孩童佩戴五彩蛋兜“称人斗蛋”,寓意防暑健体;苏州“立夏见三新”品青梅、樱桃与麦子,延续雅致食俗。

福建的立夏食俗堪称民俗艺术的活态展演:闽东红糟肉泛着“琥珀浓时菜甲香”的醇厚,古法酿制的红曲米与五花肉在陶瓮中完成三个月的时光对话;漳厦虾面翻涌着“红云浮海曙”的吉祥,当季斑节虾与红糟碰撞出海洋与陆地的鲜香交响;闽北山民采撷“雨后春笋”以拄腿力(吃蛋 “拄心”,吃笋“拄腿”;吃豆“拄眼”),将《千金月令》“立夏食笋健步”的记载化作餐桌上的实践;沿海人家烹制“立夏羹”祛湿气,牡蛎、蛏干与苋菜在砂锅里演绎“海陆协奏”。

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鲜为人知的民间记忆:在泉州,“嗦啰嗹”习俗提前半月拉开端午序幕,采莲人手持艾旗走街串巷,将驱邪纳福的祝祷编成七言四句;在莆仙地区,“莆阳爽夏”系列活动涵盖避暑、非遗展示(如莆仙戏、制香)、美食体验(如线面流水席)等;在东山,木麻黄树下的“讨海歌”随潮汐起落,渔民们用“立夏打北风,十个鱼塘九个空”的谚语解读海况密码。

三、养生智慧传承

《黄帝内经》“夜卧早起,使志无怒”的养生哲学,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南北养生之道如同阴阳太极:北方以银耳莲子羹润燥,福建以薏米冬瓜汤祛湿;京津冀用酸梅汤解暑热,闽台地区以老白茶消暑气。异曲同工,皆在“春夏养阳”的共识中达成平衡。

现代医学为传统智慧注入科学注解: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红糟中的红曲菌素K(monacolin K)成分具有调节血脂功能,印证了“立夏食红糟,盛夏不疰夏(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病)的民间经验;中国农科院数据表明,立夏时节的苦菜维生素C含量达峰值,正是“春苦夏酸”饮食智慧的物质基础。

我们建议大家践行“三时养生法”:晨光初露时,效仿“闻鸡起舞”舒展筋骨,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招式可激活阳气;日上三竿际,学习“高卧北窗”小憩养神,配合印堂穴按摩缓解心火;暮色四合后,体验“步屧深林”纳凉健步,足三里穴位拍打能强化脾胃运化。

饮食方面需把握“三增三减”原则:增酸味(如杨梅、柠檬)以固表敛汗,增苦味(苦瓜、莲子芯)以清心降火,增淡味(冬瓜、丝瓜)以健脾利湿;减冰饮护脾阳,减油腻保心脉,减辛辣防燥热。特别提醒在闽人士: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5%时,当令食材中加入3-5克土茯苓或五指毛桃,可增强祛湿功效。

立夏不仅是一个物候刻度,更是中华文明“道法自然”的生动注脚。当黑龙江畔的达斡尔族跳起“鲁日格勒”祈愿丰收,当泉州南音吟唱着《立夏》古谱,我们看见节气文化在56个民族的共同书写中生生不息。

此刻,北国正在“绿阴幽草胜花时”中积蓄力量,福建正以“满架蔷薇一院香”的蓬勃姿态,诚邀四海宾朋:来武夷山体验“竹筏载茶香”的立夏茶会,到厦门筼筜湖畔感受“白鹭掠波”的生态画卷,在泉州洛阳桥畔聆听“潮音说节气”的非遗讲古。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穿越千年的时间智慧,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中,续写健康福建的新篇章!

主持人:

谢谢钱新春处长。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按照今天的发布主题进行提问。按照惯例,提问的记者请举手示意,提问时请先通报一下你所代表和服务的媒体。

人民网:

福建生态环境优越,花草繁茂,春夏交替易发过敏性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针对这种情况,有哪些中医治疗的方法可以行之有效的缓解症状?

徐顺贵:

谢谢您的提问。立夏时节福建湿热交织、花草繁茂,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激增,易诱发过敏性哮喘。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同时五行理论中,脾土生肺金,因此,提高人体脾肺功能,是帮助患者改善过敏性体质、减少哮喘发作的关键。在这里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注意事项和方法。

首先,注重环境防护。立夏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活跃,建议晨起关闭门窗,可用艾叶熏蒸房间净化空气;外出佩戴口罩,穿着长袖衣物防蚊虫叮咬。同时需要同步调整作息,夜卧早起以养肺阴。

其次,饮食调理需因人施膳。湿热体质者推荐薏苡仁冬瓜鲫鱼汤清热化湿,虚寒体质用黄芪生姜羊肉汤温阳固表,儿童特应性体质可常饮太子参山药汤调节免疫。日常可饮鱼腥草罗汉果茶缓解气道炎症,晨服姜枣茶增强卫阳抗邪能力。

第三,经络导引贯穿日常保健。晨间沿肺经拍打配合按揉孔最穴缓解气道痉挛,可以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保健功法调理人体气机。急性发作时点按定喘穴,帮助减轻气促症状。

立夏后进入“冬病夏治”预备期,可用中药穴位贴敷敷于肺俞、膻中等穴,配合隔姜灸大椎、风门穴激发阳气,调节免疫平衡,减少过敏复发。

福建地区湿热气候特殊,中医药防治过敏性哮喘注重“天人相应、体质辨治”,建议市民在立夏时节到医院进行“三辨检测”(辨体质、辨过敏原、辨状态),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让中医药智慧为大家的呼吸健康护航。谢谢!

健康报:

立夏之后,气温升高,容易诱发失眠、烦躁的情绪,从中医角度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有什么适合的安神药膳可以尝试?

徐顺贵:

谢谢您的提问。立夏之后,白昼渐长,阳气升发旺盛,容易出现阴阳失衡。中医认为,夏季对应“心”,此时心火易亢,加之昼长夜短,阴气收敛不足,容易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失眠、烦躁、多梦等问题。此外,夏季湿热渐盛,若脾胃运化不畅,湿浊内蕴,可能上扰心神,加重睡眠障碍。

一、中医调理睡眠的4个实用方法

1.调节情绪,静心养神

(1)睡前少刷手机,试试冥想或听轻音乐放松。

(2)晚上用艾叶+合欢花 泡脚(水温别太烫),帮助引火下行,助眠安神。

2.饮食调理,清心降火

(1)多吃:莲子、百合、银耳(清心润肺安神)。

(2)少吃:烧烤、油炸食品(易上火)。

3.作息调整,顺应天时

中午睡20-30分钟(别睡太久,否则更累),补充精力。

4.适度运动,疏解郁热

清晨或傍晚散步、打太极,微微出汗即可,避免剧烈运动后兴奋更难入睡。

二、推荐安神药膳

1. 百合莲子羹

材料:

鲜百合30g、莲子20g(去心)、枸杞10g、冰糖适量。

做法:

莲子提前浸泡2小时,与百合同煮至软烂,加入枸杞、冰糖再煮5分钟。

功效:

清心润肺,适合心火旺、口干舌燥者。

2.酸枣仁小米粥

材料:

酸枣仁15g(捣碎)、小米50g、红枣5枚。

做法:

酸枣仁水煎取汁,与小米、红枣同煮成粥,睡前1小时温服。

功效:

养血安神,适合虚烦失眠、心悸多梦者。

谢谢!

中国中医药报: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立夏之后,气温逐渐升高,湿度较大,此时易发肠胃疾病,请问从中医角度如何预防?

叶彬华:

谢谢您的提问。立夏后气温升高、湿度增加,食物易变质,加上人体阳气外浮、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引发腹泻、胃口欠佳,消化不良、胃肠炎等疾病。从中医角度提出几点预防建议:

一、饮食宜清淡。

注意饮食卫生,少食生冷、油腻、辛辣、烧烤类食物,冷饮、冰镇水果易刺激肠胃,引发腹痛、腹泻。建议常温食用或少量搭配姜茶。也不要过量饮酒,从而减轻脾胃负担。

二、多吃易消化食物。

如小米粥、山药、南瓜、莲藕等,可健脾养胃。湿热体质可增加利湿清热食材,如:绿豆、冬瓜、丝瓜、薏米、赤小豆等,帮助排出体内湿热。

三、中医食疗健脾祛湿。

针对不同体质,建议选用以下几种食疗方,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

四神粥:

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各15克煮粥,健脾祛湿。

姜枣茶:

生姜3片、红枣5颗煮水,晨起饮用,温中散寒。

乌梅汤:

乌梅3颗、山楂5克、甘草3克煮水,生津止渴,开胃消食。

藿香佩兰茶:

藿香、佩兰各5克泡水,化湿醒脾。

四、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贪凉:避免空调温度过低,睡觉时盖好腹部,以防寒湿邪气入侵。清晨或傍晚散步、做瑜伽、八段锦等温和运动,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脾胃功能。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耗伤脾胃阳气。

五、中医外治法

除了艾灸/热敷,拔罐/刮痧外,可饭后顺时针摩腹(每次10-15分钟),也可以自行按揉内关(止呕)、公孙(调脾胃)等穴位,缓解恶心腹胀不适。

若出现频繁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盲目用中药延误病情。谢谢。

东南网:

福建靠海,不少人喜食海鲜,海鲜为“发”物,湿热体质的人吃海鲜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如何平衡“发物”与营养需求?

叶彬华:

谢谢您的提问。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立夏时节的海鲜丰富多样,是福建餐桌上的常见食材,海鲜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但是有部分海鲜因为食物特性,被称为“发物”。比如吃海鲜会诱发痛风发作,海鲜类如鱼、虾、蟹等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或使疮疡肿毒等病症加重;因此有这类疾病的患者谨慎食用。

湿热体质的人吃海鲜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海鲜种类。

一般来说,鱼类性味多属甘平,但要注意鳝鱼性温。贝壳类如蛤蚌牡蛎多数咸寒,要注意蚶属性偏温,其他海鲜如蟹咸寒,而虾性温。性温的海鲜更易助湿生热,因此湿热体质建议选择性味甘平的鱼类,或者凉性的贝壳类,避免温热性质的海鲜,如虾,蚶,鳝鱼。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可选择低嘌呤的海参,海蜇。

第二,要控制食用量。

无论选择哪种海鲜,都应适量食用,一般每次食用量以不超过100克为宜,避免因过量进食海鲜加重脾胃负担。

第三,要注意搭配。

吃海鲜时可搭配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材,如冬瓜、丝瓜等。应避免同时食用辛辣、甜腻、酒类等食物,这些食物易生湿生热,与海鲜同食会加重体内湿热。例如,吃海鲜时喝啤酒,会使尿酸增高,易引发痛风,还会加重湿热。

第四,要注意烹饪方式。

宜采用清蒸、水煮等清淡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红烧等,以减轻湿热症状。如清蒸鱼,能最大程度保留海鲜的营养,且清淡不油腻。

谢谢!

福建卫生报:

我们知道节气与气候密切相关,请问立夏节气福建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今年立夏节气的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和建议有哪些?

游立杭:

谢谢您的提问。

今年的立夏日是5月5日。根据气候季节划分法,当5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的开始,福建省常年入夏的时间为5月7日,这与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的开始时间基本是吻合的。

立夏还标志着福建雨季(5-6月)的到来,从气候平均值来看,这个节气全省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比上一个谷雨节气约增加24毫米。与此同时,降水强度增大,暴雨过程显著增加。预计今年立夏节气期间,我省降水西北部和南部较常年偏多,其余大部偏少。总降水量西北部145~180毫米,南部100~140毫米,其余地区65~145毫米;5月上中旬我省可能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相对明显降水时段出现在6~8日和13~14日。

立夏除了降水频繁,气温也继续升高。立夏节气期间,福建全省平均气温22.7℃,比谷雨节气(21℃)升高了1.7度。但冷空气还会不时光临,气温仍然会存在大的波动。预计今年立夏期间气温接近常年,平均气温闽东北地区18.5~19.5℃,其余大部21.5~24℃;主要冷空气过程出现在5月7~9日。

结合立夏的天气,这里给公众两点建议:

一、随着雨季的到来,暴雨、强对流天气等灾害天气会频发,建议公众关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外出要注意交通安全、防范连续强降水导致的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生活中也要注意防潮防霉,在家可使用除湿机、空调的除湿功能降低室内湿度,或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畅通。

二、立夏节气的气温虽然比谷雨升高了一些,但气温仍会反复,昼夜温差比较大,注意增减衣物,特别是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更要注意,预防感冒的发生。

谢谢!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参加,也感谢在座嘉宾莅临本次新闻发布会。谢谢大家!

来源: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一处、宣传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福建省卫健委举办“立夏节气与健康福建”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泰国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健康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