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08:56 阅读量:5k+
华人号:西部文学
乙巳年春节正月初八,收到祁念曾老师从深圳寄来他的新著《诗魂——百岁老人贺敬之》,让我兴奋不已,祁老师真是有心人,他每次新著出版后都会寄给我,这已经好多年了,让我非常感动,我从内心深处感激不尽这位良师益友。
已进入古稀之年的著名作家、诗人、《秦风》杂志社社长祁念曾,仍然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的精神,使我学习的榜样。这还源于他一生中结识了一名贵人好导师,这便是中国著名诗人年已百岁的贺敬之。
祁念曾和贺敬之交往已经20多年了,祁老师跟我说起贺敬之时,脸上总是有种按捺不住的兴奋和感激之情,他常常对人讲:贺老是他的人生导师,贺老后半生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了他的一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贺敬之真可谓是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让人们景仰不已;他一生坚持走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诗歌创作道路,令国内外人敬佩,他的诗歌震撼了中国几代人的心灵。
《诗魂——百岁老人贺敬之》一书,是作者积攒了自己的导师贺敬之几十年的点点滴滴故事,近距离经常接触贺老收集素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新生儿,是凝聚了他感激之情的心灵呐喊之作,是他用心血浇筑的作品,值得人们用心去品读,用神去领会,去感受一个世纪老人的诗意人生。
贺敬之,1924年11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峄县贺家窑村一个贫困农家。14岁考入滋阳第四乡村师范学校,15发表诗歌处女作《北方的子孙》,16岁考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期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并没有冬天》,被当时的著名诗人、“鲁艺”校长何其芳称为“我们17岁的马雅可夫斯基”。19岁创作《南泥湾》,21岁创作《白毛女》,显示出了那个年轻时代他诗歌创作的卓越才能,一直以来被国人传诵。
新中国成立后,他迎来了诗歌创作的春天,诗歌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和黄金期,达到了别人难以愈越的高峰,先后创作出了《回延安》《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中国十月》《八一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等经典作品,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所传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1974年,当我在陕西岐山县北郭中学的课堂里,第一次朗诵这首《回延安》诗歌的时候,我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诗人贺敬之。在语文老师王科元的指导下,我很快就背会了这首诗歌。这件事激发了我的文学写作激情,唤起了我对人类星辰——文学的无限热爱。虽然过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出口就能背诵出《回延安》来,多么好的延安,多么好的诗歌,多么好的诗人啊……
祁念曾是我的老师,我俩相识也20多年了,他的人品、人格魅力和勤奋精神时常激励着我。他是六十年代北大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记者出身,是一位资深媒体人,又是一位著名总编辑、作家和诗人。在烹文煮字中练就了一身深度写作的真功夫。曾创作出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颂》《红树之歌》等获奖作品,其中《延安,我把你追寻》被编入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出版了好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评论集、学术专著。这次他的新作《诗魂——百岁贺敬之》的横空出世,反响热烈,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影响深远,他的写作风格独特,能撩拨起人们对贺敬之诗歌的阅读欲望,能让写作者刮目相看。他完全是用白描式的方法,来刻画这位百岁老人不平凡的一生,是用满腔热情“诗说贺敬之”的。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作者用老道的文笔,简洁扼要地叙述了贺老的苦难历程和诗歌创作生涯。分别以苦难童年、辞别故乡、烽火年代、到延安去、阳光雨露、白毛仙姑、比翼齐飞、迎着风浪、雷锋之歌、江山多娇、金色十月、两袖清风、情深谊长、乡情永恒、百岁诗翁15个篇段,详细地记叙了贺老的百年诗歌生涯。在“阳光雨露”这篇中,他写道:“在鲁艺,贺敬之偏爱田间、艾青的诗,外国诗人中,他尤其喜欢马雅可夫斯基,也喜欢普希金、涅克拉索夫、歌德、莎士比亚、普特曼、雪莱的诗。在这里,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和思想,为以后在诗歌创作上取得重大成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青年贺敬之的诗作《放声歌唱》能不震撼人心吗?
“ 啊!让延河的水
在我们的血管里
永远
奔流吧!
让宝塔山下
我的哲言
永远活在
我的骨髓里!”
在“金色十月”这篇中,他写道:“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以敏锐的目光抓住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非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中国的十月》歌颂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八一”之歌》则歌颂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缔造者、领导者、指挥者,歌颂伟大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历经千难万险,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抛洒热血、前赴后继的辉煌历程。”
恩格斯说过,“同诗的艺术一起而来的还有思想”。这就是他诗作的理性根源最有力的证明。”短短几句就揭示出了诗人创作的力量和源泉,道出了贺老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在《雷锋之歌》这篇中,祁念曾详细解析了贺敬之在诗歌创作上的四大突破。第一,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人们普遍关切、具有时代特色的重大主题做出富有启迪性的、引人思索的回答;第二,着重表现和刻画具有时代特色的形象;第三,作者巧用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抒发人民之情、革命之情、时代之情;第四,《雷锋之歌》在想象和构思方面具有新、巧、深的特点:
“那红领巾的春苗呵
面对你
顿时长高;
那白发的积雪呵
在默想中
顷刻消溶……”
在书中作者写到:“《雷锋之歌》发表至今已六十余年,长期在广大读者中传诵,它已成为人们宝贵的精神食粮。”其实,学雷锋已普及到亚洲、非洲和欧美,雷锋精神已成为世界精神,影响了整个人类的进程。
在下篇中,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哲学家的眼光,用思想家的敏锐,选取与贺敬之老人生活和工作过的各个方面人士的称颂文章,全景式地展示这位中国诗魂——百岁老人奋斗不息的一生。精选了11篇书写诗魂英雄事迹的优秀美文。如:“百念台庄走康庄——写在著名诗人贺敬之98华诞之际”、“阳光伉俪的浪漫诗情”、“我与贺老的诗缘”、“青山不老 诗旗不倒”“天地有正气 江河日夜流——读《贺敬之评传》等,记叙贺老一生辛苦耕耘的文章,让读者在阅读文章中品读贺敬之,沉下心来感受人民的好诗人那波澜壮阔的百年人生,感受诗魂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励后人们奋勇前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沉默十多年的贺敬之重出诗坛,以饱满的热情写出了《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多部诗歌,《中国的十月》像遵义会议一样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贺敬之常常说“诗,像所有文艺创作一样,应与时代同步,和人民同心,应当在多样化的发展中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见《贺敬之文集4》)
贺敬之作为人民的儿子,人民的诗人,晚年也不忘人民群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反映人民的心声。在他当文化部代部长期间,也不忘去西北基层采风。《宝鸡日报》曾报道,1982年12月9日,贺敬之副部长来到宝鸡岐山县京当凤雏宫遗址,察看了周人在岐山周原的活动遗迹,在岐山周原文管所(今岐山周原博物馆)见证了出土的商周时期的珍贵文物,当场赋诗一首:
“陕西千里大地,长安十代帝京。
我伟大民族历史见证在目,
我英雄人民辉煌形象如生。
向四化进军,当临秦坑,
阅兵马之战阵;
朝高峰攀登,应上岐山,
追九天之凤鸣。
贺敬之从当时的时局出发,用比喻的手法,号召人们严阵以待,勇攀高峰。尤其是最后一句“应上岐山,追九天之凤鸣。”将岐山和周公庙“凤凰鸣矣,欲彼高冈”的历史典故应用得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寓意深远。随后贺敬之一行来到岐山同公庙,那天我正巧在周公庙办事,在庙门前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这位大诗人,他的气质、谈吐、和深入生活务实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和贺老的见面都是在祁老师发的视频中见面的。
“贺老是开一代新诗风,影响深远的新诗人,他的诗体被武汉大学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於可训命名为“敬之体”,是“22种中国新诗文体”之一(唐德亮语)。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永留世间,让千万人传诵的经典诗歌。
作者和西安市书画协会主席、书法家刘浩然等一同去恭贺贺老95岁大寿,刘书法家兴奋地为贺老题写了“中华诗魂”,这四个大字酣畅淋漓地写出了人们的心声,贺老是当之无愧的诗魂。作者在书中深情地写道:“2024年是贺敬之的百年大寿,笔者特意作长篇诗歌《永远的诗魂——致老诗人贺敬之》,以表达对他的热爱和崇敬之情。”诗歌在最后一段是这么写的:
“我们一次次走近你的身旁,
为了看着你慈爱的目光;
我们一次次聆听你的教诲,
只为增添征程上前进的力量。
你是泰山上的一棵青松,
你是银河里的一束星光,
你是我们永远的诗魂,
衷心祝福你长寿健康,
让诗歌森林更加茁壮,
让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2002年,在第七届国际诗人笔会上,贺敬之被授予“中国当代诗魂”金奖;2014年,年近九旬的贺老攀登安徽黄山,由衷发出了自己的感言:“云海任变幻,天都继攀登!”鼓励人们要继续努力;2016年5月,贺敬之柯岩文学馆在贺老的家乡山东台儿庄揭幕,成为中国诗歌史一个重要的标志。
这本新著的后面作者还选登了贺敬之一生的10篇精华诗歌,把读者又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点燃起了读者阅读这本书的火种。让我们用著名诗人石祥的诗献给我最景仰的贺老及各位阅读《诗魂——百岁贺敬之》的读者们吧!
“贺敬之是一首诗,
一首为人民鼓与呼的诗,
一首为时代吟而唱的诗,
一首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诗,
一首与祖国同忧患共苦乐的诗。
贺敬之是一首诗。
一首从小八路到大诗人的诗,
一首跨越两个世纪的诗,
一首从领袖到百姓都爱读的诗,
一首从国内到国外均闻名的诗。
……”
2025年2月19日于古都西安
作者李乃斌,网名:周公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当代陕西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陕西省企业发展促进会品牌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品牌经济艾丰研究院研究员、
西安市雁塔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莲湖区摄影家协会理事、陕西丈八文化艺术馆副馆长、宝鸡炎黄与周秦文化研究会会员,曾任《陕西科技报》新闻部主任、西部大开发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泛亚智库副秘书长、陕西省科教兴陕《辉煌十五大型历史文献》副主编、品牌专家、资深媒体人。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