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西安培华学院:这门课,00后直呼“真香”!

2025-04-13 18:33 阅读量:2.5万+

华人号:陕西教育

如何让药学教育扎根三秦沃土?

怎样在经纬交错间传递文化密码?

西安培华学院的课堂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

却共同编织着当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图谱

今天,就跟着小薇一起一探究竟吧~

1

秦岭为卷 草本为墨

“我去过秦岭那么多次

都不知道竟然有这么多药材”

药学专业2023级学生董冰洋说

“上课直接上手摸药材标本

杜仲的树皮纹路、麝香的香味

比光看课本带劲多了”

药学专业2023级学生赵子妍说

一堂聚焦“秦药”资源、融合地方特色的

药学实验课正在生动开展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是药学本科专业重要基础课程

“怎么把基础课程上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课程负责人牛睿副教授说道

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人才

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把课程与陕西省特色中药材资源结合

学生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更加接地气,有实用性

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药学作为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

基础课程《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紧密依托秦岭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将“秦药”特色贯穿教学全程

丹参、山茱萸、天麻、淫羊藿......

在牛老师的课堂上都是“重要嘉宾”

从外形颜色到基源鉴别

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秦药”的魅力

用智慧与情怀编织着中医药传承的现代叙事

课堂不应囿于方寸之地

知识必须扎根实践土壤

清晨的太白山,晨露未晞

学生们已手持《秦岭药用植物志》

跟随当地药农辨别野生药材

“大家看,这是秦岭特色的太白贝母

其鳞茎呈‘怀中抱月’状

与川贝母的鉴别要点在于……”

牛睿老师蹲下身,拨开枯叶

露出一丛淡紫色的贝母植株

现场讲解药材的生态习性与外观鉴别

学生们分组记录植物的生长环境

株高、叶形、花序等特征

对比《药用植物学》教材中的图谱

直观理解 “道地药材” 与地理环境的依存关系

“以前在实验室看标本

现在亲眼看到杜仲如何从一棵树变成药材

终于明白‘秦药’质量与种植技术的关联”

学生王渊源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感叹

“我们目前正在建设实验室的标本馆

未来这里的药材都会来自秦岭

学生们在校园里就能观察到淫羊藿、杜仲等

植物的生长形态。”牛睿老师介绍道

从秦岭深处的药用植物调研,到实验室里的显微鉴别;从课堂上的“秦药”故事,到药企中的质量检测岗位。医学院的药学课堂始终扎根地方、服务产业,为三秦大地培育出一批批

“懂秦药、爱秦药、兴秦药”

的专业人才。正如牛睿老师所言:

“我们愿做秦岭药材与健康陕西之间的桥梁,让‘秦药’资源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2

针舞草木间 培华织梦人

在服装与服饰设计2301班的课堂上

二十多双年轻的手正在与千年文明对话

蓝靛在棉布间晕染出深浅不一的云纹

艾草与茜草在绢帛上绽放着自然的色谱

一场关于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

奇妙碰撞在此悄然上演

在绣架前,学生们屏息凝神地穿针引线

平针如游龙走线,打籽绣似珠玉落盘

盘金绣流转着时光的鎏金

当00后的指尖触碰到手工刺绣

牛菲副教授的《服装手工工艺设计》课堂上

古老的智慧在年轻的手掌中重新获得温度

紫草的清苦混着明矾的涩

姜黄的辛辣裹着丝绸的柔滑

当第一块浸过栀子液的素纱从木盆中提起

金黄的色晕在布料上晕开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301班张俊楠忍不住轻呼

“这就是《诗经》里‘终朝采蓝’的颜色吧”

染缸前围满了好奇的身影

学生们轮流用木桨搅动靛蓝溶液

看沉淀的颜料在水波中翻涌成流动的星空

布料浸入时腾起的那缕青烟

恍惚间竟与《天工开物》里的匠人身影重叠

学生董淇良特意将染好的蓝布举到窗前

阳光穿透布料上的云纹扎痕

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原来古人的扎染

是把天空和云彩都缝进了布里”

课程特别注重

“做中学”

的教学理念

通过校企合作对接文创产业需求

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语境中检验设计方案

他们在解决真实设计问题的过程中

既掌握了手工工艺的核心技能

又培养了跨学科创新能力

实现对

“教、学、做合一”

的践行

“用洋葱皮染出焦糖色围巾

石榴皮煮出复古红手帕

厨余垃圾秒变时尚单品

我感觉是在进行文明的接力

我在传统文化里表达出自己的语言了”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301班潘乐瑶说道

当被问及传统的扎染能吸引新时代的学生吗?

牛菲副教授说道:

"时代虽然在变,但审美的变化是缓慢的

尤其是经历过时间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

她蕴藏的造物智慧与自然美学

正在国潮复兴中演化出新的时代意义

当扎染纹样出现在潮牌卫衣上

当非遗工坊开设数字艺术课程

这种‘古老技艺的年轻化叙事’

就是传统与时代对话的最好证明"

这门课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范畴,而是在

响应了“新文科”建设中“以文化人”的育人要求后创变的产物

。通过项目式教学、情境化实践、产教融合等多元方法,让传统文化不再是静态的知识符号,而是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可创造的活态文化,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从“古法新韵”的刺绣创新项目到“以物载道”的环保染织实践,学生们在真实的创作任务中触摸传统工艺的肌理。正如牛菲老师所说:

“我们不是在培养传统工艺的复制者,而是在培育能让文化‘活’起来的创变者。”

一门课以"秦药"为匙

开启地方产业振兴的人才之门

一门课以“非遗”为梭

织就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锦缎

看似平行的教学课程

实则都走在“传承+创新”的双轨训练上

共同演奏着"以文化人,经世致用"的育人交响

既守住了文化根脉,又打开了创意空间

让课堂成为文化创新的试验田

让学生成为文明传承的接棒人

这或许就是课程最动人的育人底色

出品:新闻中心

编辑:李雪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西安培华学院:这门课,00后直呼“真香”!》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陕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陕西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