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穿越时光的文化守护者

2025-03-19 23:03 阅读量:9k+

华人号:新·文化

在绿意盎然的国大校园里,藏着一座跨越70年历史的“时光宝盒”——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

这里不仅珍藏着8000余件跨越千年的文物,更承载着几代学者守护文化的初心。今天,带你走进这座学府博物馆,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二楼展出丰富的南亚与东南亚特藏文物,

来源:联合早报

从历史中走来:70年的沉淀与新生

1955年,加拿大艺术史学者迈克·苏立文创立了博物馆的前身——马来亚大学美术馆,初衷是为教学研究提供实物支持。历经多次变迁,从独立后的新加坡大学美术馆,到2000年迁入国大文化中心,博物馆在三任馆长的接力下,逐渐成为东南亚最丰富的学府藏馆。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简约外观与绿树相辅相成,来源:联合早报

关键节点

· 1963年:威廉·维勒接棒,奠定陶瓷研究基础。

· 1980年代:早年藏品回归,开启系统化收藏。

· 2000年:入驻文化中心新馆,四大主题展厅亮相。

黄金十年(1980-1990)

· 1980年新大与南大合并,李光前文物馆保留名称,陶瓷藏品迅速扩充;

旧李光前文物馆外厅一隅,来源:联合早报

· 1982年与国家博物馆联办“中华文物藏品展”,百件陶瓷与名画惊艳亮相,文化部首次强调博物馆的教育使命;

· 1989年迁至国大肯特岗校区,1990年更名为“李光前艺术博物馆”,献礼国大10周年与新加坡建国25周年,馆藏突破3000件,陶瓷与书画占比超80%;

· 雕刻大黄荣庭1997年起捐赠千余雕塑,为当代艺术展厅奠基。

· 2000年:入驻文化中心新馆,四大主题展厅亮相。

镇馆之宝:新马华人的文化印记

博物馆的四大展厅

· 李光前文物厅(一楼):以陶瓷、青铜器、明清书画为主,见证南洋大学李光前文物馆的捐赠传奇。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一楼李光前文物厅以陶瓷、青铜器、文人绘画、书法作品为主,来源:联合早报

· 南亚与东南亚特藏厅(二楼):印度雕塑、现代绘画,串联起南亚艺术脉络。

· 黄荣庭展厅(三楼):聚焦当代雕塑,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三楼展出的艺术品由本地已故雕塑家黄荣庭捐赠,来源:联合早报

· 土生华人特藏厅:服饰、钱币诉说南洋华人的文化融合。

背后的故事

1970年代,南洋大学校长黄丽松、陶瓷专家卢耀、词曲学者黄丽春携手奔走,号召新马藏家捐赠。华商、李氏基金会,乃至吉隆坡藏家李家耀纷纷响应,成就了今日的瑰宝殿堂。

文物“活”起来:课堂搬进博物馆

“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历史的老师。”

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国大80多门课程的“第二课堂”:

· 中文系学生透过明清书画,解析诗词意境;

· 艺术史课堂上,陶瓷纹样成为研究社会变迁的密码。

结语:守护初心,星火永续

70年前,苏立文种下的那颗“教育之火”,如今已燎原成文化与学术交织的星河。下次路过肯特岗,不妨走进这座博物馆,感受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穿越时光的文化守护者》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新加坡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教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