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正在消失的中国火锅

2025-01-19 18:30 阅读量:8k+

华人号:书写人生

冬天的胃,起码有1/3是留给火锅的。

一到冬天,当身体被北风吹得僵硬时,火锅总能成为人们心中那份不可或缺的温暖慰藉。

它包络了五湖四海的口味:

广东的打边炉、重庆的九宫格、北京的铜锅涮……

再挑剔的味蕾也无法拒绝。

1779年,乾隆皇帝就曾创出过单月吃火锅66次的记录。

1789年这一年,他又吃了200多次火锅。

可以说是火锅的铁杆粉丝了。

这份“馋”,可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

 “沸水涮食材”这一烹饪方式,其历史底蕴其实相当久远,最早可追溯到4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

试想,一群先民围坐一团吃火锅。

那将是一幅怎样的生动景象?

1989年,南京高淳区固城镇朝墩头遗址,一尊“四足双层方陶鼎”重见天日。

虽历经岁月侵蚀略显残破,但其“双层四足”的独特构造仍清晰可辨。

此类陶器在新石器时代极为稀有,与常见的陶罐大相径庭。

四足双层方陶鼎

据考古学家推测,这件陶鼎是下层烧火烹煮上层食材的一件炊具。

那时的“火锅”还不是用锅来煮的,而是用“鼎”。

先民先在鼎内加好水,再放入各种食材,在鼎的底部塞入燃烧的柴火,将上层的食材满满熬煮成一锅大杂烩。

因其又能煮又能保温,最早的火锅其实叫做“温鼎”。

先民们打猎归来,围炉而坐。

火焰在古老的器具下燃烧,映照出他们充满期待的脸庞。

锅中热气腾腾,各式野味在翻滚的汤水中跳跃,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他们手持简陋的餐具,共同分享着这份原始、纯粹的美味。

之后,质朴的陶温鼎经过1千年的发展,步入了商周时代。

“锅”的模样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这时候的青铜“温鼎”,精致程度堪比工艺品。

商代兽面纹青铜温鼎

1989年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了一件商代的兽面纹青铜温鼎

这个鼎外表看着普普通通,其实内藏乾坤:

它是双层的,外层加热里层盛饭。

翻开下方的小门,即可在鼎身内放置炭火,炽热的炭火保持着鼎内的食物常温不冷。

在商代,火锅的食材已经不只是野味了。

畜牧业在当时已经相当发达,普遍饲养的家畜就有猪、牛、羊等。

与此同时,烹饪时所用的调料也变得多样化。

除了花椒、姜和桂皮这些天然的调味品,商代人还掌握了晒盐和制作酱料的技术。

这些调料在烹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能增添食物的风味,还能有效去除肉类的腥味,解除油腻感。

当然,这些讲究的吃法还只限于王公贵族,毕竟青铜器是尊贵的象征。

在享用火锅时,侍从们只需轻轻翻开下层的门扉,就能将炭火添入夹层中,这样既避免了烟熏的困扰,又维护了宴会的优雅氛围。

而坐在一旁的贵胄,则在举杯换盏之间,悠然自得地品尝着这份来自智慧与匠心的温暖馈赠。

到了汉魏时期,随着铁锅、陶锅的大量普及,火锅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的家。

此时,人们对于火锅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涮煮的食材,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锅底的研究与创新。

1984江苏盱眙西汉江都王刘非的墓中出发现了一件铜分格鼎。

铜分格鼎(口径400毫米,耳高160毫米)

是的,五宫格出现了!

当拿开盖子之后,鼎里面分成了五个部分,中间一个圆筒,底下分成四份。

以适应不同口味和场合的需求:

鸡汤锅以其鲜美醇厚著称;

麻辣锅以其独特的辛香风味迅速赢得了食客们的青睐;

羊肉锅则凭借那醇厚而不腻的肉质风味迅速抓住了食客的心;

菌菇锅以其清新雅致的菌香独树一帜;

酸菜锅以酸爽开胃的独门秘籍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是有选择困难症的老饕,那铜分格鼎必须要拥有。

我不要选择,我全要。

到了唐代,火锅又被称作“暖锅”。

白居易在《问刘十九》里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新醅酒”是指新酿的酒,而“小火炉”正是对暖锅的一种诗意表达。

这样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吃火锅场景。

人们喜爱在品尝火锅的同时佐几杯美酒,以此来“驱寒”。

饮食习惯与今日颇为相似。

晚唐 唐三彩火锅  陶制

宋代,黄河流域地区则盛行暖冬”的习俗,人们将农历十月初一视为冬季的开始。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举办一场热闹非凡的“暖炉会”,众人围坐在火炉旁,享受着美食与佳酿的陪伴。

正如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载的:

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

在暖炉会上,有的人家会选择烧烤作为主菜,而有的则更倾向于围炉吃火锅,无论哪种方法,都意在共同度过一个温馨而美好的冬日时光。

这里,十点君还要强调一点:

火锅不仅仅是中原人的专利,其他的少数民族,尤其长期居住在北方的,也很爱吃火锅。

198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一座辽墓考古发掘中,甬道墙壁上有一幅壁画,三个契丹人正围坐在一个三足火锅旁,他们悠然自得地席地而坐,中间的那位正专注地调拨着火锅。

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火锅旁边,还有一个三足容器,里面满满地装着已经清洗干净的肉类食材,显然是为这场火锅盛宴准备的。

桌上,摆放着两只小碗、两只酒杯。

美酒与佐料,等待着为这顿美食增添一抹独特的风味。

内蒙古敖汉旗康营子辽墓壁画

到了明清时期,吃火锅已经开始讲究保健和养生了。

过去肉切成块,煮起来费时费力,营养流失严重。

后来人们都学会了将肉切片,这样既熟得快又味道鲜美,用筷子夹着肉片在锅里涮两下即可食用。

“涮火锅”的时代来临了。

明代宋诩的《竹屿山房杂部·养生部》中,描述了涮牛肉的吃法:

视横理薄切片,用酒、酱、花椒沃片时,投宽猛火汤中速起。

而据清史料《宫女谈往录》的记载:

清宫廷在每年的10月15日起,一直持续三个月之久。

每顿饭都要添设火锅,并且吃法与东北地区的习惯保持一致。

火锅的食材除了酸菜、血肠、切肚这些常见的,还有燕窝,野鸡,鹿肉等珍馐。

御膳房根据不同的季节时令,会及时调整火锅的食材和口味,保证每天都不重样。

就像文章开头写道的,乾隆皇帝对火锅极为推崇。

他不仅自己爱吃,还举办了一场盛宴邀请大家一起来吃。

他召集了超过5千名老人欢聚一堂,命人精心准备了1500余个火锅,以供众人享用。

这场火锅盛宴,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叟宴”之一,其规模之大、奢华之程度,堪称空前绝后。

错金银卍寿字火锅

而慈禧太后则对万寿菊花锅情有独钟。

它不仅味道独特,更兼具清热、平肝、明目的养生功效。

当锅底沸腾之时,轻轻撒入安徽歙县的优质贡菊花瓣,与之相配的食材则是来自松花江的黑鱼片和长白山的鲜鸡片,二者鲜嫩可口,与菊花的清香相得益彰。

蘸料方面,更是琳琅满目,既有传统的麻酱小料,也有咸甜交织的海鲜酱油小料,还有香辣诱人的小料以及清新素食小料。

另外,品万寿菊花锅底当然要配寿字锅,这款火锅由纯银精心打造。

锅体上雕刻着密密麻麻的“寿”字和蝙蝠纹,寓意着“福寿万年”,充满了吉祥与祝福,也展现了宫廷火锅的奢华与精致。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银寿字火锅那般奢华的器具或许已不再是寻常餐桌上的主角。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贴近日常、温馨质朴的锅具。

食材的选择也更加注重时令新鲜与个人的偏好。

只要能让味蕾满足,便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火锅所承载的那份欢聚的意义始终如一。

它像是一个温暖的纽带,将亲朋好友紧紧相连。

围炉而坐,大家谈笑风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心情。

那份真挚的情感交流,远比任何精致的餐具或昂贵的食材更能触动人心。

火锅的热气腾腾中,不仅升腾起食物的香气,更弥漫着家的味道、友情的温暖。

它让人们暂时忘却生活的忙碌与烦恼,沉浸在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之中。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深刻体会到:

火锅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美食记忆。

不仅仅因为它的美味,更因为它背后那份关于爱、团聚、分享的美好情感,才是真正让人心中充满喜悦的源泉。

你最爱吃什么口味的火锅,一起来留言区聊聊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正在消失的中国火锅》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荷兰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