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10:35 阅读量:6k+
华人号:光明网听!文化遗产讲述时代故事
蛋壳黑陶高柄杯、亚醜钺、大玉璧、汉画石刻……山东博物馆内,“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等展览,集中展示了山东文明发展历程,从古代山东角度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呈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引人驻足,令人深思。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山东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富集、文化底蕴深厚、考古成果丰硕的显著优势,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构建系统保护体系,创新活态传承,奋力谱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篇章。
“十四五”以来,山东持续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精品展陈不断涌现。图为游客在青州博物馆参观展品。
循着一根象牙挖出一座遗址
大约10万年前的一天,在水草丰茂的山东腹地,智人挥动“象牙铲”等工具辛勤劳作;10万年后,大水冲刷出一根象牙,被当地人拍图发了“朋友圈”,引起文物保护部门重视,带来一个重要遗址——沂水跋山遗址的发现。
“小雪”已至,万物冬藏。但在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仍在耐心细致地发掘清理。“在手铲与毛刷挥舞中,遥远而神秘的远古人类生活图景,一点点显现出来。”项目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李罡介绍,目前,团队正在对骨骼化石进行加固保护,并制订下一步化石提取及保护方案。
今年3月,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考古项目入选。跋山遗址群的发现和不断扩充,完整构建起山东地区10万年以来旧石器文化发展的时空框架,系统完善了海岱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凸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探源中华文明,赓续齐鲁文脉,将尘封在历史中的遗迹挖掘出来,让古代文明直观地呈现在大众眼前,这是考古的魅力所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山东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郑同修表示。近年来,在考古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下,山东考古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海岱考古”品牌持续叫响。
赵家徐姚遗址出土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陶器,焦家遗址发现目前黄河下游最早的史前城址,稷下学宫遗址基本得到确认……着眼讲清楚海岱地区对中华文明演进的贡献,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2次、项目25项,位居全国前列。山东是全国史前文化谱系最清晰、发展链条最完整的地区。
泱泱齐鲁,文脉绵长。在山东,3.3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碑刻大气厚重、兼收并蓄;558万余件可移动文物,铜器、玉器、铁器、书画等巧夺天工、灵动瑰丽。一座座遗址遗迹、一件件文物典藏承载万年记忆、千年风华、百年峥嵘。
每1公里齐长城都有1名巡护员
挎起水壶、背上干粮,身穿带有“齐长城巡护”字样的红马甲,走上十几公里的山路巡护,这是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巡护员孙启彬的“日常”。巡护中,如果发现问题,就及时上传到“智慧巡护”App,一键通达市区两级相关部门来解决;遇到游客,就给大家讲讲齐长城历史,宣传与文物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齐长城,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在山东,像孙启彬这样的齐长城公益性巡护员还有很多。2022年以来,根据齐长城在沿线7市的长度和巡护任务量,全省共设置了800多个岗位,确保每1公里齐长城至少有1名巡护员负责巡查。山东还通过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等,实施齐长城“红黄绿”段保护管理制度、开展齐长城周边土地占地补偿等举措,有效保护齐长城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风貌。
推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山东出台一系列措施:文物保护条例、非遗条例修订积极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三孔”、泰山、石窟寺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成效显著;在全国首创设置2600余个文物保护公益性岗位,实现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全覆盖;数以万计馆藏珍贵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抢救修复;全省普查登记非遗资源120余万项,认定非遗项目2万余项、传承人近1.5万名,建立起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山东着力构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体系,做好资源普查认定,抓好分类施策保护,确保珍贵文物安全,形成覆盖考古发现到展示利用全过程、远古到近现代全时段、地上地下水下全空间、物质和非物质全类别的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
2000年后,礼乐舞再次登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走进孔子博物馆,丝竹声声,编钟编磬齐鸣,观众在古朴典雅的乐舞声中,梦回泱泱乎美哉的雅乐世界。
近年来,孔子博物馆创新策划举办了一批特色鲜明、内容精良的项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其中,箫韶乐团依托馆藏《仪礼》《礼记》《诗经》等文献资料,复原了雅乐、佾舞、祭祀等相关礼乐舞,让先秦古乐绽放时代新声。“第一次观看这种表演,很受感染!看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是一次很不错的体验。”前来参观的游客王文博说。
山东创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让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焕发时代风采。全省已备案博物馆812家,年举办展览5100余场,“博物馆热”成为文化现象,“到博物馆去”成为时代风尚。推出“文润海岱游读齐鲁”十大文物主题游径,一大批遗址遗迹、文博场馆纳入旅游线路,今年暑期、“十一”假期,淄博齐国故城、曲阜“孔府孔庙孔林”、东营黄河入海口、临沂《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等游径节点迎来客流高峰。“红色文化主题月”成为亮点,城子崖研学项目入选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连续举办8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丰硕。
行走在济南涌泉胡同、王府池子街,红墙、青砖墙、白墙错落相间,别有一番风味。“芙蓉街到百花洲这片变化太大了!旅拍馆、咖啡店、非遗工坊,当年的老济南城也潮流起来了。”外省游客赵乐时隔十数年,旧地重游,对古城的新貌感慨万千。
作为泉城文脉的“金名片”,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两大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面积41.78公顷,共有144处省市区各级文保建筑。近年来,济南古城在修缮保护的同时,积极探索“文旅商”融合发展新路径,紧跟游客消费需求,持续推进特色项目建设,打造沉浸式消费新体验,让各地游客在休闲、游览和消费过程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创新案例:
25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着眼讲清楚海岱地区对中华文明演进的贡献,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沂水跋山遗址发现距今10万年、全世界最早的象牙铲;赵家徐姚遗址出土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陶器;焦家遗址发现目前黄河下游最早的史前城址……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2次、项目25项,位居全国前列。
《海岱考古》期刊正式创刊,15处省级以上考古遗址公园和10处大遗址保护取得长足进步。创新推动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在全国率先实现国有土地“先考古、后出让”制度16市全覆盖,实现了“净地”出让、拿地即开工。
精品展陈涌现 博物馆热升温
“十四五”以来,山东持续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精品展陈不断涌现。全省备案博物馆总量达812家,类别多样、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山东特色的博物馆体系业已形成。全省博物馆总数量,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革命类博物馆数量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六项指标长期居全国第一,“博物馆热”不断升温。
山东统筹推进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一县一馆”工程,创新开展“全省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助力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实施“博物馆+”行动计划,通过“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旅游”“博物馆+文创”等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博物馆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功能互补。
建成非遗工坊2000多家
近年来,山东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非遗保护工作在传承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省涌现出一批以年画、中国结、木雕、葫芦雕刻、草柳编等为主业的特色村镇,帮助大量乡村人口居家就业、增收致富。打造陶琉、丝绸纺织、食品酿造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全省普查登记非遗资源120余万项,认定非遗项目2万余项、传承人近1.5万名,建立起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山东连续举办8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建成各级非遗工坊2000多家,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丰硕。
(大众新闻记者 张依盟)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