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16:39 阅读量:6.5万+
华人号:西部文学一 长安唐诗之旅小组在时光悠悠的神禾原上漫步徘徊,不经意间,我的脚步停驻在了岳村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岳村,地处潏河上游地带,樊川南部,韦曲东南 8.5 公里之处。东隔潏河与杜曲街道相望,西南靠神禾原与小江村接壤,北连新村。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麦、玉米与少量水稻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岳村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宣王时期,彼时这里是古樊国的所在地。秦代设立樊乡,刘邦手下的大将樊哙出蓝田取樊乡,正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历史的印记。民国时设樊村乡驻樊村,新中国成立后,又分为樊北、樊南二乡。1984 年归樊村乡,2001 年撤乡并镇时划归杜曲街道办。岳村的历史变迁,恰似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现着岁月的更迭与时代的发展。
相传,岳村始建于唐代,最初得名韩谷庄,因为这里曾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别庄。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光芒万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赞其“文起八代之衰”,在目睹苍生疾苦、历经至亲离世之后,韩愈写下了标志其思想成熟的文章《原道》,正式提出了儒学“道统论”,“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原道》开启了新儒家之先河,让中国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后世将这一功绩评价为“道济天下之溺”。
他是当之无愧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在岳村居住生活,这里遂成为他的第二故乡。遥想当年,韩愈为其子韩符读书而建“村舍”,那该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在这个宁静的村庄里,韩愈将妻子儿女留于此,过着平淡却充实的生活。人们敬重韩愈,故称此村为韩公庄,后民间谐音为韩谷庄。
如今,在岳村一韩姓村民家中,还保存着韩愈当年的上马石碑一块。这块石碑,宛如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站在石碑前,仿佛能看到韩愈身着长袍,骑着骏马,在这片土地上驰骋的身影。他的眼神中满是睿智与坚定,心中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二 韩愈在岳村教育子女,留下诸多动人故事。据传有一天,韩符读书时心不在焉,韩愈见状,并未责骂,而是缓缓坐下,轻声问道:“符儿,可知为父为何让你读书?”韩符低头不语。韩愈接着说:“读书,乃为明理、修身、济世。你看这天下苍生,多有困苦,若你有学识,将来便能为百姓谋福祉。”如韩愈诗中所云:“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符听后,若有所思。韩愈又道:“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你当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此后,韩符读书愈发刻苦。
又有一次,韩符与小伙伴发生争执。韩愈得知后,把韩符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与人相处,当以和为贵。宽容他人之过,方能得人心。若事事计较,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恰似韩愈之言:“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韩符羞愧地低下了头。
日本友人曾于 1996 年捐赠款扩建岳村小学,并作为奖学金,该小学被命为“韩符读书处”。
韩愈在岳村的生活,虽无官场的喧嚣繁华,却充满宁静与温馨。他在此教育子女,传承自己的学识与品德。他以言行树立榜样,教导子女勤奋学习,拥有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韩愈的教育理念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岳村,不仅是韩愈的第二故乡,也是唐代诗人韩偓的故乡。韩偓,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他十岁即席赋诗,才华横溢,《唐诗纪事》中记载了他的传奇故事。龙纪元年,韩偓始登进士第,一度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回朝后拜左拾遗,迁左谏议大夫。后因忤触权臣朱温,贬濮州司马,于是弃官南下。唐王朝曾两次诏命还朝复职,皆不应。
韩偓以诗文著称,其诗歌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如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唐代文学的天空。“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韩偓的诗句韵味悠长。由于韩偓为一代名人,岳村改名为韩偓村,随后又简称为偓村。又因长安方言,将偓字读为岳,如“握手”读成“岳手”,大约在明代,此村便名为岳村。
清嘉庆《咸宁县志》所记咸宁县明代古里中的岳村里即为此村。《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和民国 24 年的《西京市区域图》仍将此村写为偓村。日本平岗武夫《长安与洛阳》图注记为韩店。
三 漫步在今天的岳村街道上,已经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只有珍藏在读者心里的文化底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基本上没有韩愈的痕迹了,更无人诉说过去的故事。没有古老的房屋,没有参天的大树,让人感受不到岁月的沉淀。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在这里曾经的一切都仿佛随风而逝。
而生活在岳村的人们勤劳善良,继承了韩愈和韩偓的文化传统,注重教育,尊重知识。他们用双手创造着平凡的生活。在这里,能看到孩子们在学校认真学习的身影,能听到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这里的生活虽平淡,却也知足常乐。
岳村,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让我千年一叹。它如历史尘埃下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故事却默默无闻。在这里,我感受到历史的沧桑,看不到他曾经的辉煌,文化的魅力与力量只能到图书馆书斋里去寻找,从字里行间去领略。我默默祈祷,岳村的历史和文化将继往开来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长安城市的文化坐标。
如果说韩公庄这样的乡村传统文化最终的归宿是死亡,那么人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体验。勇敢地去直面岁月的惨淡,把韩愈的文化传承下去,把那些沉闷无趣的日子过成值得铭记于心的精彩瞬间。要知道,即便最后的结果并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般美好,但只要回首过往翻开历史的画卷,你就会发现,哪怕是被视作传统“断层”文化“烂尾”的结局,其过程也必定也是精彩纷呈的。
四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倡者与开路人,同时也是如杜甫一样,那种饱含家国情怀、心系民生的儒家文化的践行者。他所创作的文章与诗歌,具有千秋之功。在长安城南,既有与他相关的教子坊,又留存有他别墅的遗迹。作为唐宋八大家第一人,他一生创造了331个成语,是中国古代创造成语最多的一位文人。其中出自大众耳熟能详的成语有:坐井观天、互通有无、仁义道德、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出奴入主、清净寂灭、煦煦孑孑、语焉不详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韩愈鼓励和告诫人们,要不怕困难多读书,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他的《进学解》作于自己任国子监老师之时。在自已所有的为官经历当中,他任学官的时间是最长的。他在《进学解》中写道:“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他劝说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其中的业经于勤、行成于思、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等都是《进学解》中创造的成语。
韩愈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观点,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后世的教育家们在构建师生关系时,往往会借鉴韩愈的这一思想,注重营造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大家,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纵观一代宗师磅礴跌宕的人生,见证传世名篇诞生的不朽瞬间。我们似乎对这位唐宋八大家有了一个大致地了解。“愈”是韩愈的名,“退之”是韩愈的字,“愈”和“退之”恰恰形成了辩证与平衡关系。“愈”是越过,表现的是人生奋进努力的状态,“退之”加上“愈”,似乎就告诉人们,人生往往就是迂回地前进。正如南北朝契此和尚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韩愈的一生跌宕浮沉,但他始终坚守初心。他用一生的坚持和努力,创造了不朽之名,成为大唐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有志者,让人们深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他在长安城南留下的诸多故事广泛流传,已然成为长安唐诗之旅中至关重要的文旅标志与文化符号,持续影响着旅游文化生活,化作长安城终南山、少陵原、樊川一带的历史文化遗迹,福泽当代,惠及后人。
李杜韩柳的诗歌与散文,乃唐代遗留给本民族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时至2024年岁末,恰逢韩愈逝世1200周年之际。作家王渊平和我共同协商于长安唐诗之旅而言,理应采取诸如探寻历史遗迹、构建文旅坐标与景点等切实举措,以民间和我们个人的力量缅怀这位在唐代的教育、文化、军事、宗教等多个领域皆有着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力求在当今时代充分彰显韩愈所留存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进而为长安唐诗之旅这一具备深远后世影响的重要文化工程赋予其应有的价值内涵。
辜鸿铭先生说:“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站在岳村的土地上,我仿佛看到韩愈和韩偓的身影,他们的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岳村,这个历史与文化的村庄,将永远薪火相传留在长安。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