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19:09 阅读量:5.8万+
华人号:华声中国当亚马逊雨林碳汇能力衰减明显,而黄河在系统性生态治理下清水长流成为常态,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绿色革命正加速到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中国“双碳”目标的同频共振,将绿色低碳转型推至国家战略高度;高盛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绿色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发出了经济增长模式正向生态增值进行范式转换的信号。
在政策驱动与消费觉醒的双重作用下,运动品牌正面临关键抉择——随着Z世代消费者将“碳足迹”纳入购买决策,欧盟碳关税机制倒逼产业链重构,运动品牌如何突破规模竞争窠臼,在环保科技领域建立可持续的价值护城河?这一命题考验着企业的战略定力与技术实力。
2025年世界地球日之际,中国运动品牌李宁以一场环保特别活动交出阶段性答卷。4月20日,由李宁打造的李宁Nature自然空间在成都春熙路银石广场落地,并且李宁还将陆续在12家门店落位环保陈列区域,在线上线下发起鞋服回收活动,全方位展现品牌构建环保产品“全链路”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带动大众参与绿色生活方式。
李宁Nature自然空间
这并非是一场简单的品牌活动。自2006年发布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到2024年MSCI ESG评级升至BBB,李宁用近二十年时间搭建成了一条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转型的环保路径。在可持续发展这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中,李宁用环保产品的“全链路”阶段性成果证明:环保既是责任担当,更是驱动产业价值跃迁的战略引擎。
逻辑:在国家战略坐标系中锚定绿色航向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宏大叙事中,政策的引领作用愈发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列为重点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动服饰行业作为纺织服装领域的重要分支、消费市场的关键一环,亟需以技术创新重构价值链。李宁则以环保产品“全链路”为核心,将企业可持续战略深度嵌入国家政策框架,成为运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先行探索者。其通过“源于自然、自然而染、自然新生、回归自然”四大场景,实现了对原料、工艺、回收再利用、生态循环四大环节的覆盖。
李宁环保产品“全链路”
这次打造的李宁NATURE自然空间,将环保产品的“全链路”可视化。“源于自然”指产品制作原料源自于自然,步入展区,该板块呈现了李宁近年来使用、推广生物基材料的成果。据了解,生物基材料核心取自每年可重复生长的植物性可再生原料,还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组合。比如李宁的䨻丝鞋面与极限䨻丝鞋面科技,取材于蓖麻油,功能升级的同时也更贴近自然。目前,李宁的生物基跑鞋累计销量已突破1000万双。
在生物基材料的成功应用基础上,李宁进一步将环保理念延伸至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管理。“自然而染”板块呈现了李宁在产品染色工艺环节为保护自然的节水节能技术突破。据悉,无水着色技术使得单件产品节水40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20天的饮水需求;相较于传统合成染料,使用植物染色工艺染蓝颜色,能使电力消耗降低42.2%,水耗降低53.4%。
李宁对循环经济的探索在“自然新生”展区达到高潮。数据显示,通过使用由回收塑料瓶制成的环保纱线,李宁已推动超1.9亿个回收塑料瓶的再利用。从2023年开始,李宁将环保纱线应用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专业比赛服中,每套专业赛服意味着至少10个塑料瓶的“重生”。
李宁具有突破性的最新全降解技术,是“回归自然”展区的最大亮点。透明生态模拟缸内,一双全降解运动鞋在模拟工业堆肥环境中缓慢分解。据悉,李宁2024年在专业运动鞋上实现了降解率超过80%的突破,达到行业可降解标准,成为首家拥有全降解专业运动鞋的中国运动品牌。
李宁Nature自然空间“自然新生”“回归自然”
整体来看,李宁Nature自然空间的落地,更像是一场政策解码的行业“公开课”。当生物基材料、全降解等技术亮点与“双碳”目标、循环经济规划形成精准呼应,展区内的每个数据都成为政策落地的微观注脚,这场互动“展览”便超越了商业展示的范畴,成为中国运动产业绿色转型的缩影。
实践:技术创新更新运动产业价值链条
多个上层指引和产业研究共同勾勒出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成为破解环保与发展平衡的关键密钥。
李宁的实践表明,当生物基材料、再生纤维等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不仅能实现资源消耗的几何级下降,更能催生出“性能与环保共生”的产品新逻辑——如2022年推出的䨻丝科技,制成鞋面承袭了高性能材料弹、韧、耐久的特征,配合更为先进的编织技术,可获得集轻质、透气、舒适于一体的鞋面,可满足跑步运动的各项需求,印证了绿色科技对运动装备性能的正向赋能。
技术创新的价值,在于将技术从“实验室样本”转化为“大众消费品”。自2022年䨻丝科技实现技术突破并逐步应用于跑鞋产品,到2023年,䨻丝鞋面在李宁跑步鞋款产品中的应用率已经达到61%,成为生物基材料规模化应用的标杆。此外,李宁在鞋类产品方面还实现了包括䨻底材、GCR(轻质止滑橡胶科技)及GCU(地面控制系统大底科技)在内的绿色低碳材料突破,相较于传统橡胶等底材,2023年李宁通过使用上述材料分别降低碳排放约1176吨、1500 吨、438吨,推动了创新鞋材的低碳进展。
与此同时,李宁服装产品上的再生环保纱线,也从概念转化为商业现实,并通过各项专业赛事实现了性能的检验。环保纱线由回收的塑料瓶制成,2023年,李宁将再生环保纱线开始用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赛季推动超16.64万个回收塑料瓶用于制作CBA比赛服;2024年,由环保纱线制成的比赛服拓展至乒乓球、羽毛球赛场,“唤醒”了超过134万个废弃瓶。目前李宁对环保纱线的使用,已累计推动1.9亿个回收塑料瓶的再利用。
这种技术突围与市场趋势形成共振。商道咨询的调研显示,将近70%的消费者在了解到产品可持续正面消息时会更愿意购买。从2011年“MIX”概念鞋以中国榫卯结构实现无胶水粘合的设计创新,到䨻丝鞋面、再生纱线突破“环保≠专业运动”的行业认知,李宁的技术进化史,本质上是一部将环保“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的产业突围史。
李宁环保之路
而在此过程中,李宁的环保产品发展也并非孤立的技术创新,而是呈现出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探索的演进路径。“MIX”概念鞋的无胶水工艺标志着李宁的环保理念从理念宣贯转向技术落地;2013年的Green in Black轮胎鞋将废旧轮胎回收制成鞋底,斩获德国iF设计奖并入围美国IDEA奖、WGDO绿色设计奖等奖项认可。类似这些早期阶段的技术创新,虽聚焦于单一环节,却为李宁后续的全链路布局积累了关键经验。
全降解运动鞋的研发,便是李宁体系化创新的缩影。李宁对于全降解鞋的关注,始于2020年,彼时李宁的环保实践也刚进入体系化阶段。在全降解鞋的研发中,李宁通过产学研资源与行业合作伙伴联动推进方式创新研发,最终成功解决了可降解大底和中底技术难题,实现了中国运动品牌在专业运动鞋上全降解的突破。
透过李宁的环保之路,可见支撑其可持续方法论的底层认知:环保或是一个从政策响应到技术突破,再到产业协同的体系化大工程;在这个体系化的探索过程中,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是“向前一步”,这一步的价值,也终将在产业生态的共振中被无限放大。
延伸:绿色转型背后的商业哲学与行业启示
在全球运动品牌竞逐绿色话语权的当下,李宁以长期探索构建的绿色方法论,打破了传统认知。在“每一步都向前”理念的指引下,李宁的绿色转型不仅停留在产品创新层面,更通过技术革新与体系化建设双轮驱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向平衡的可持续行动,为中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当行业多数企业聚焦单品环保认证时,李宁已建立起覆盖生物基材料替代、无水印染工艺、再生环保技术、最新全降解技术的多层环保技术及创新体系。2024年MSCI ESG评级上升至BBB、凯度BrandZ可持续发展品牌榜单第15名(居同行业首位)等外部认可,进一步佐证了可持续与企业发展的可兼容性。
对李宁而言,只有当每个环节都“绿”起来,才能真正称得上可持续。这种思维进一步渗透至企业运营的“毛细血管”:上海嘉定智慧物流中心打造“黑灯仓库”,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无照明作业,显著降低仓储能耗;办公系统智能调控照明与空调设备,配合节水设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门店采用秸秆基环保建材与智慧能耗监测系统,上海李宁中心旗舰店通过优化照明方案减少18%灯具数量及智能管理,预计年减碳13.5吨,构建起从制造到消费的低碳闭环。
上海嘉定李宁智慧物流中心黑灯仓库
可持续发展是一场漫长的征程,需要企业、消费者、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协同合作,秉持长期主义精神,共同稳步前行。李宁深刻理解这一点,在自身积极践行环保的同时,努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
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自2020年起,李宁对主要供应商开展碳盘查工作,并对他们进行能源和碳排放管理培训,共同探讨节能减碳规划;2024年,首次开展了碳减排试点项目,从源头上推动整个产业链绿色转型。
李宁门店环保陈列区域
李宁可持续发展口号“每一步,都向前”背后,更暗合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本质——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每个微小的突破都有机会积累以推动产业格局更新。
李宁的环保实践正在证明:真正的产业革命,始于材料实验室的烧杯,可成于消费者脚上的跑鞋,并有机会最终沉淀为整个制造业的进化基因。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