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14:05 阅读量:5万+
华人号:日本新华侨◆《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4月19日,当日本茨城县知事大井川和彦在千年古都西安签署与日本陕西省友好关系备忘录时,大熊猫再次成为两国交流的焦点。这一场景似曾相识——从1972年大熊猫“兰兰”和“康康”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礼物赴日,到如今日本多地争相租借大熊猫,这种黑白相间的萌物始终在中日关系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然而,当代“熊猫外交”已远非简单的动物租借,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深度对话,其背后蕴含着文明互鉴的深刻逻辑。
大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其价值早已超越生物学意义。在当代国际交往中,它成为一种“软实力通货”,以非政治化的方式传递着友好信号。日本茨城县与中国陕西省的备忘录内容涵盖经济、青少年交流等多领域,但大熊猫保护合作无疑是最具传播力的亮点。这种现象印证了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当物质利益难以直接达成时,文化象征物能够转化为特殊的社交货币,为更广泛合作铺平道路。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消弭了政治对话的僵硬感,使严肃的国际关系拥有了温情脉脉的表达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熊猫外交”已从国家层面下沉至地方交流。日本仙台、秋田、神户等城市纷纷加入”熊猫争夺战”,这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地方外交的崛起趋势。日本茨城县知事亲赴西安洽谈,展现了地方政府在国际交往中的主动性。这种城市间的“熊猫对话”创造了独特的公共外交模式:通过珍稀动物保护这一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社区找到了情感共鸣点。大熊猫成为了一种超越语言的文化媒介,让两地民众在关心同一生命体的过程中自然拉近距离。
更深层次地看,“熊猫外交”的当代实践体现了文明互鉴的新维度。备忘录中同时提及大熊猫和朱鹮保护绝非偶然——朱鹮曾在日本濒临灭绝,得益于中国赠送的个体才得以延续种群。当中国陕西省与日本茨城县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动物保护技术时,他们不仅在拯救濒危物种,更在编织一种新型文明对话网络,其中既有技术交流,也有理念碰撞,还有情感交融。
“熊猫外交”的智慧在于,它找到了人类共同情感的最大公约数。在民族主义情绪时有抬头的今天,这种以生命关怀为纽带的交流方式显得尤为珍贵。日本茨城县知事大井川和彦访华时“希望进一步促进经济和人员交流”的期待,正建立在对这种共同情感的投资之上。而大熊猫提醒人们,文明对话不妨从关注那些能唤起人类普遍共鸣的生命开始。
当日本各地继续为租借中国大熊猫而努力时,人们应当看到这背后更深层的文化逻辑: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时代,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找到情感连接的纽带。“熊猫外交”的价值,不仅在于保护了这一濒危物种,更在于它为不同文明提供了一种温和而有效的对话方式。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半个世纪过去了,这种黑白相间的动物依然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提醒人们,尽管语言、制度、信仰各异,但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始终是人类最共通的语言。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