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10:00 阅读量:1.9万+
华人号:光明网4月26日,在山东省重点打造的“齐鲁1号”文旅专列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旅客的目光。“鲁郡面塑”作为济宁市首家非遗项目亮相“好客山东·齐鲁1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田莲以流动的文旅列车为载体,以精妙技艺让旅客体验非遗面塑千年传承技艺。
据了解,作为旅游专列,“齐鲁1号”经停山东11地市22个车站。这趟列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流动的文化客厅、一个动态的经济枢纽、一个联通城乡的情感纽带,将非遗文化和美景、美食、美宿与游客紧密相连,为山东文旅对外展示搭建起移动窗口。
兖州古称鲁郡,“齐鲁1号”文旅专列,特邀鲁郡面塑旅途非遗文化展演,旨在通过“非遗+旅游”模式,让乘客在旅途中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8号文化主题车厢内,田莲的工作台前人头攒动,色彩斑斓的面塑作品陈列其间,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指尖上的匠心。田莲身着传统服饰,现场演示面塑制作技艺。只见她将多彩的面团揉捏塑形,短短几十秒钟,一只懵懂可爱的国宝大熊猫便跃然掌心,引得旅客连连赞叹。
田莲边制作边向旅客介绍,面塑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记忆的载体。在旅游专列上展示非遗,能让天南海北的旅客近距离了解山东各地非遗文化,比静态展览更有生命力。她说,鲁郡面塑源自民间节庆习俗,以兖州小麦粉、济宁糯米粉为原料,经蒸煮、调色、塑形等工序制成,兼具观赏性与民俗内涵。近年来,田莲尝试将现代文化元素融入传统题材,推出卡通IP、文创挂件等产品,并借助短视频平台推广,让古老技艺焕发新活力。
“太奇妙、太可爱了。阿姨,收我做徒弟吧,我喜欢这面塑。”由省城济南到枣庄旅游的王佳欣小朋友缠着田莲任老师做徒弟。更有围观游客参与体验,在田莲的指导下制作小猫小狗等简易面塑作品。“没想到一块面团能变成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孩子愿意学习传承,我支持,这趟旅游收获太多了。”王佳欣的妈妈师统兴奋地说道。
兖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负责同志介绍,“铁路+非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机会。未来兖州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文化活动,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搭建平台,为大众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提供机会,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鲁郡面塑与“齐鲁1号”的结缘,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共振的生动注脚。
兖州非遗研究推广学者张永则表示,“齐鲁1号”的开通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开辟了新道路,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新思路、新载体、新舞台。通过非遗技艺与现代交通工具相结合,提升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助推更多宝贵的非遗“被看见”。
(大众新闻记者 吕光社 通讯员 徐月强 王洪玮)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