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办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会议 400多位学者学生探讨教育议题
岭南大学于11月18日至19日举办「2024年中国与高等教育会议」。此次会议以「合作与变革:拓展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可能性」为主题,并由曼彻斯特大学、香港恒生大学及亚太高等教育研究联盟(APHERP)共同协办,吸引来自芬兰、加纳、香港特区、澳门特区、中国内地、墨西哥、挪威、中国台湾、英国及美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0多名学者和学生亲临或线上参与。
在开幕仪式上,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策略型研究)、研究生院院长、数据科学学院署理院长、利荣康计算智能学讲座教授邝得互教授发表了欢迎辞。邝教授强调,自2018年岭南大学参与此会议以来,该活动对于促进院校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对所有演讲者、协办机构及参与者表示感谢,并鼓励学生和学者把握这次交流、学习和合作的机会。
在开幕演讲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教育高级讲师Miguel Antonio Lim博士同样强调跨学科合作在深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解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呼吁学生和与会者要秉持合作精神,并赞扬岭南大学在推动优质教育、研究及国际合作方面的领导地位。
首场主题演讲由香港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与研究副校长莫家豪教授发表,题为「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内向学生流动政策:从历史与政治经济角度对国家角色的批判性回顾」。他强调了地缘政治对学术工作和学生流动的影响,突出中国在全球学生流动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其独特的国家主导发展模式。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及讲座教授杨瑞教授发表了第二场主题演讲,题为「西方在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化中的角色」。杨教授检视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及中国文化在比较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他强调中国需要通过熟悉东西方教育意识形态的学者来对其国家高等教育体系进行分析。
会议亦包括一场题为「青年、幸福感、与毕业生就业」的专题讨论,由Miguel Antonio Lim博士主持。参与学者包括在高等教育领域具影响力的莫家豪教授、擅长提供比较视角、来自芬兰坦佩雷大学的蔡瑜琢教授、专研中国教育体系、来自中国兰州大学的马崟教授、以毕业生就业为研究专长、来自中国北京工业大学的张优良教授,以及分享青年幸福感的见解、来自香港恒生大学的柯果果博士。是次深度的交流,揭示了青年幸福感的复杂性及对毕业生在国内就业情况的影响,并讨论对全球高等教育的广泛影响。
会议还设有论文发表环节,聚焦于国际合作经验、国际教职员的角色与影响以及面对变革的支持与关注。第二天的主题演讲则探讨了学术工作的文化差异,以及中国博士知识在国际高等教育中的流动与静止。
在主题为「创建『现实』的出版计画:学术写作的技巧与陷阱」的学术写作研讨会中,曼彻斯特大学团队深入探讨了学术写作与出版策略。研讨会强调在发表论文时需取得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键平衡,指出精心编写的论文应有效叙述个人的专业能力。讲者建议研究生将博士论文创建成一个连贯的叙事,为未来的出版铺路。曼彻斯特团队由多位知名学者组成,包括Heather Cockayne博士、Miguel Antonio Lim博士、Cheon Yin Chan博士、Rui He博士及Jenna Mittelmeier博士组成。
第二场论坛「理解博士生在高等教育中的挑战与需求」由邓丽娜博士主持,并邀请多位专家参与,包括岭南大学的喻宝华教授、澳门大学的袁睿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Ronnel B. King教授、香港大学的曾敏教授、及香港教育大学的Ewan Wright教授。与会者探讨了培养支持性研究环境的重要性、国际研究生融入社会以及香港作为高等教育中心日益增长的角色。
最后一场主题演讲由Catherine Montgomery教授发表题为「释放中国博士知识的潜力:国际高等教育中的流动与静止」,探讨了在跨国空间中知识的实体与隐喻(不)流动之间的复杂互动,这可以通过英国的博士论文数位资料库进行研究。
会议在岭南大学学术暨教务副校长陈汉夫教授发表的讲话中圆满结束,他强调持续合作的重要性及探索超越中国高等教育的潜在合作。
岭南大学持续引领国际倡议,展现其对高质量研究和专业师资的承诺。此次会议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探讨中国高等教育未来、挑战与机遇的平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岭大办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会议 400多位学者学生探讨教育议题》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