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柳士同:师 恩 难 忘

2024-06-27 20:12 阅读量:8k+

华人号:华人头条-荟萃文坊

给我最爱的老师——我的老师,我来画_图片新闻_校园新闻_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前几天外出闲逛,不由乘坐地铁去了太平路,距寒舍近十公里远的母校青岛二中——不过,她已改制为“青岛实验初级中学”,以“青岛二中”命名的中学,则早已搬往东部,并衍生了几个“分校”和“附属学校。然而,在我的心目中,母校依旧在青岛太平路2号,尽管校舍、操场都已改造、扩建,原先我读初中的北楼已拆掉重起,而我读高中的那座西楼还在,三年间先后上过课的那些教室还在,只不过又重新装修,且又向南延伸加盖了一座同样造型的教学楼。遗憾的是,如今的校园都是封闭的,不准入内,我只能在大门外拍了张照片,然后又绕到侧面的海边拍了一张。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则认为建筑还是“凝固的记忆”。拆毁历史的建筑物,无疑等同抹去人类的记忆。

在一个越来越看重“学历”的年代,有些话我实在羞于启齿:中学毕业后,我就失去了进入高等学校的权利,所以本人的学历仅仅是高中,而高中三年基本上又是在“整风反右”、“勤工俭学”、“大炼钢铁”、“兴修水利”、“下乡劳动”等非教学活动中度过的,并没念多少书,说是初中毕业似乎更名副其实。由于居家的迁移和家庭的变故,我的小学先后读过五所学校,对小学六年的许多老师的记忆,难免有些模糊。这样一来,中学六年就成了我最宝贵的学生时代,中学的老师也就成了我终生难忘的老师,青岛二中自然也就成了我终生难忘的母校。母校犹如故乡,指的就是那片土地,无论她后来改换成什么名称。尽管“青岛二中”早已搬到几十里外的东部,并成为一个“教育集团”,也许还会成为一个“跨国公司”?可是,在我冥顽不化的心灵深处,只有“太平路2号”,这才是我的母校。

母校栽培了我,而养育我的自然是母校的教师。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甘绍婉,当班主任并教我们语文课。她那时大约也就二十几岁吧,人长得漂亮不说,那一身相当时髦的衣着,第一眼就令我惊愕。甘老师不仅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教了我们三年语文(文学),还是我高中一年级的班主任,教过我们一年俄语。待我高中毕业时,她已调到青岛教师进修学院,几年后她又调到济南山东英语专科学校(即后来的山东师范学院英语系)任教。能通晓中文、俄文和英文,足见甘老师的才华和学养;当了她四年的学生,我确实受益匪浅。她大约是我见过的最聪慧也最精明的女人,而我在她眼里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呢?这就有些说不清了。我生性顽皮,整天调皮捣蛋,不仅在学校里,在当时居住的“合江路1号”大院,我的“胡作非为”也算是出名的。初中一年级时,全班同学的“操行评语”几乎都是甲等,甘老师给我的却是乙等。幸好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还能博得某些科任老师的喜爱。待到升入初二,我不知是幡然醒悟,还是心血来潮,突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心埋头读书,心无旁骛。演算数学题成了我最大的乐趣,教科书上的数学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不作为作业布置的,但我都利用课余时间一一解析出来了,甚至还开始学着写诗、写小说。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自然而然也就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不那么调皮捣蛋了。这些变化甘老师全看在眼里,有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单独谈话,细声慢语地跟我谈了好长时间,既表扬了我的进步,也指出了我的不足,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讲,光学习好是不行的,你还要“关心政治”——是的,“关心政治”,甘老师特别强调这一点,并耐心地给我讲解“政治”的重要性。我当时颇为不解:我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屁孩,关心什么政治!什么叫政治?政治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茫然无知。待若干年后明白过来,体会到甘老师的良苦用心时,晚矣!

甘老师祖籍成都,据说她父亲当年也曾在四川雄踞一方,可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开始的历次政治运动,她都能安然无恙地一一度过,足见她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了;而早在1955年的时候,她就这么提醒和告诫我,也足见她对我有多么关爱。如此师恩,没齿难忘!自甘老师调离青岛二中,一直到她80年代初去了美国,这二十年间,我跟她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仅偶尔在马路上遇见过几次。记得1961年,一位初中毕业参军的同学回来探亲,甘老师特意请我俩看了一场电影,意大利影片《她在黑暗中》。之后,每次在大街上相遇,她都是很亲切地喊我的名字,跟我握手寒暄,最后一面则是1979年的秋天,在青岛市立医院墙外的胶州路上。

青岛二中是一所偏重理科的学校,数理化各科的老师教学水平高的比比皆是,而我数理化几科的成绩,实际上也远远好于文科,但也许正是甘老师字正腔圆、绘声绘色的讲课,才让我误入歧途,走上了文学这条坎坷路?当年教过我数学的郭盛娴老师、罗道爱老师、黄孝友老师、王大钵老师,待我都非常好,耳提面命,六年的数学课,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无疑给我后来逻辑思维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受益终生。还有教过我物理的吴启序老师,教过我化学的牟敦然老师,教学水平都堪称一流。我永远忘不了1985年青岛二中的60年校庆,那次校庆母校并没有邀请往届校友参加,有位同学却非约我一起去。也就是那天,在校园里遇见了牟敦然老师,时隔二十五年,他不仅一口喊出了我的名字,还微笑着跟我握手,亲切地拍着我的肩膀,随后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说:嗨!那个年代,阶级路线……。这里还想特别一提的是教历史课的辛鹏章老师,初中、高中他都教过我,《世界近代现代史》讲得格外出色。他身材高大、长得又白又胖,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还是游泳运动员。我似乎从未见过讲起课来,像他那么投入那么忘情的老师,白、蓝、红、黄、绿五种颜色的粉笔,板书满了也顾不得拿黑板擦,就用他的大手在黑板上抹来抹去,然后继续板书,继续挥着他那两只五颜六色的手掌,口若悬河,挥洒自如。辛老师跟我关系极好,我毕业后的四年里,每年高考前他都要把我叫到母校去,让我跟他一起“估题”。还别说,每年的高考历史试卷,题目俺俩都能估对不少,尤其是得分多的问答题,四个题目往往能猜中三个。等再次与辛老师相遇,则是差不多二十年后的80年代初了,在青岛电视大学的期末考试集中阅卷时,我俩不期而遇,非常高兴。阅卷到中午了,我让他请我吃饭,他却说他们家的钱是老婆管着,他说了不算,我则开他玩笑非要他掏钱。

青岛二中教过我的老师,最后要谈的也最难忘的,是我读高三时,教我们语文的马庸老师,她还有她的夫君、教我们俄语的马晓林老师。他们夫妇对我可以说是恩重如山,称马庸老师是我的第二个母亲也毫不为过。从1959年给我们任课到1982年不幸仙逝,二十多年间,她对我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记得我高考落榜时一度闷闷不乐,曾有将近一个月不愿见人。当我去看望她时,开门的保姆一见是我竟高兴地喊起来:你可来了,这些日子都把你马老师急坏了!每次去马老师家,她不仅继续给我“传道、授业、解惑”,还教导我许多人情世故,直言不讳地臧否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谈到当时学校的团委书记时她跟我说,此人自己出身不好,前夫又是“右派”,所以,为了证明她的“立场坚定”,整起出身不好的同学来下手就特别狠。之后,我每去马老师家就跟回自己家一样,随便得很。马晓林老师更是个喜欢实话实说的人,在那个动辄因言获罪的年代,却经常口无遮拦。比如,“现代京剧”刚刚兴起,还未被捧为“样板”呢,他就一针见血批评说:这算什么京剧?“非驴非马”!1964年秋,我准备报名下乡,马庸老师听了虽有些犹豫,但也没多少异议,觉得出身不好下去锻炼一下也许会有前途;马晓林老师却坚决反对,说什么前途,农村的阶级斗争更厉害,你家庭出身是地主,当地就会把你当地主对待。马老师夫妇的四个儿女对我也十分友好,亲热地叫我大哥,若干年后也都成了我的好朋友;尤其是老二,跟我一样喜欢杯中之物,退休后经常一起小聚,推杯换盏,痛饮畅谈。

我虽无缘迈进大学的门槛,但从上中学开始,就有幸聆听一些大学教授的教诲,比如山东大学历史系的卢南乔先生、中文系的殷焕先先生,外语系的张健先生,我经常去他们家借书、求教。最值得庆幸的是1974年,经一位朋友的父亲介绍,我去天津拜会了李世瑜先生。关于李先生的学术成就,我在拙作《李世瑜和他的社会历史学》(刊载于《博览群书》2007年第12期)里曾作过颇为详尽的评介,而李先生对我的提携却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说得完的。李先生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有机会涉足社会学、人类学的领域,还经常邀我或带我出席一些他主办或参与的学术研讨会。更重要的是,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李先生就开始领着我结识一些文化名人。比如,亲自带我去造访查良铮(穆旦)先生的府邸,拜谒这位我中学时代就景仰的诗人和翻译家,并亲聆他的教诲。接着,又引荐我去芜湖造访了他的妹夫、著名翻译家巫宁坤先生,巫老师又引荐我去南京结识了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赵瑞蕻、杨苡夫妇,正是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与大力提携下,迷恋了二十多年文学的我,这才有幸正式步入文坛。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这些老师的“涌泉之恩”,我又该如何报答呢?

如今,他们大多已驾鹤西去,是否还有健在的不得而知;前两年听说甘绍婉老师从美国回来了,但我多方打听,却终未寻到。看来,我能做到的,就是把这些恩师以及他们的教诲牢牢地铭记于心了。学生这辈子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实在愧对恩师;尚可告慰的是,学生良知犹存,从未做出有辱师门的事情。

作者简介:柳士同,笔名周拓,国籍中国,生于四川万县,现居山东青岛。自幼喜爱文学,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从事中文教学和文学创作近六十年,迄今已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文艺评论等300余万字,结集出版的有诗集《柳士同抒情诗》(花城出版社)、《高处的玫瑰》(与人合集,华艺出版社)、小说集《黑森林酒吧》(北京出版社)、随笔杂文集《独步晨昏》(花山出版社)《拣尽寒枝》和《杂树生花》(世界华语出版社,后由该社将此三本合为《柳士同思想文化随笔三卷集》再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柳士同:师 恩 难 忘》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卡罗莱纳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C-社区生活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