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传统产业焕新,江苏何以“负重能行”

2025-04-21 14:45 阅读量:3k+

华人号:直通江苏

传统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基础性组成部分,也是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解决就业的主战场,在江苏1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50”产业体系中均占据“半壁江山”,江苏制造业百强企业中,与传统产业相关的企业占比达八成。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变革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不仅是突破外部桎梏、稳固全球产业地位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抓手。

过去一年,我省实施焕新改造类项目1363个、总投资2098.33亿元,主动退出老旧装备3396台(套),关停退出低质低效企业73家,推出重点创新产品337个,建设传统产业特色园区34家,新增27家企业达到国家级《铸造企业规范条件》,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51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传统产业家底庞大的江苏,“负重”大、转型难度也大,那么,江苏是如何实现“负重转型”的?

背景:以政策为纲、资金为翼、评价为尺,传统产业焕新步入快车道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中央到地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一方面,顶层设计为传统产业焕新锚定方向。

2023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从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等六个维度,明确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路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从产业基础再造、技术改造等5个方面,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出系统部署,释放出强烈政策信号。

另一方面,江苏紧跟国家战略,加速构建地方政策矩阵。

2023年,江苏印发《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实施方案》,部署淘汰落后、设备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无锡、南通、盐城等市也随即出台实施意见,统筹谋划产业转型路径;泰州成立工作专班,将任务细化至企业与项目,推动船舶、汽车等优势产业升级……各地纷纷跟进,构建起省、市、区县联动机制。与此同时,纺织、印染等六大行业同步推出高质量发展方案,形成“统分结合”的政策体系,实现对产业转型的精准引导。

真金白银的投入,是产业焕新的坚实后盾,为产业焕新注入“活水”。

2024年,江苏遴选90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重点扶持,推荐83个设备更新项目获得23.4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并提前下达1.5亿元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为产业发展带来“及时雨”。

金融创新方面,江苏也在不断探索。省工信厅联合南京银行推出“传统产业焕新贷”,为54个重点项目投放贷款21.78亿元;携手江苏银行落地“绿色工厂贷”,累计授信601家企业,发放贷款608亿元。这些定制化金融产品,有力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降低了改造成本。

科学评价体系则为产业焕新提供“度量衡”。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检验产业焕新成效的重要标尺。江苏按照科学、可比原则,构建“全省六大传统行业焕新评价指标体系”与“设区市产业焕新评价指标体系”,从行业与地区双维度量化转型成效。

一年多来,我省传统产业焕新以政策为纲、以资金为翼、以评价为尺,加速突破发展瓶颈、有力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路径:“断、舍、离”破结构性矛盾,“五大行动”促产业能级提升

江苏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发展质态各异,如何突出重点,抓出成效?

“我省锚定断粗放式发展模式、舍低端落后产能、离高能耗低价格竞争老路的‘断舍离’模式,统筹推进淘汰落后、设备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着力破解传统产业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亮明发展思路。

一年多来,“五大行动”协同发力,成为驱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落后产能出清提速。2024年省市区三级联动,精准识别并清退47台套(项)落后工艺装备。老工业基地徐州,引导退出低质产能设备超1300台套;重化工业集中的姜堰,对87家涉炉企业实施“两断三清”,腾退土地 500余亩,为产业升级释放要素空间。

设备更新构建产业新质生产力。一年多来,省级相关部门发布涵盖3000余家企业的设备更新需求清单、2000余家企业的供给清单,以及1420个项目的融资需求。通过101场供需、银企对接活动,实现近9000家次企业资源精准匹配,有效推动装备智能化进程,为产业现代化夯实硬件基础。

绿色转型塑造竞争新优势。苏州率先开展“(近)零碳工厂”建设试点,建成40家标杆企业,全省新增95家绿色工厂、18个绿色园区、14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去年,我省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果斐然,为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示范。

产品提档产业附加值提升。全年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483项,278项入选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从新技术到名品牌,传统制造业“优品”迭出:去年,全省12个品牌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数量全国第一;36个产品入选国家老年用品推广目录,占比13%。

产业布局优化释放集聚效应。放眼江苏,各地通过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深入推进“腾笼换鸟”——无锡3个化工园区入选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名录”;溧阳通过村级工业园区整治,盘活700余亩土地承接新兴产业;吴江整优提升低效工业用地4.5万亩,亩均税收较2020年实现翻番,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态势越加明显……

“五大行动”从产能出清到技术革新,从绿色发展到产业重构,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传统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助力我省传统产业实现能级跃升。

成果:六大传统产业转型有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先机

1qYTfwYrUWP0asTSvjNz7UGI.jpg

从承担全国近60%生豆烘焙量的“国际咖啡产业之都”昆山,到跻身全国钢铁领域唯一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苏南特钢材料集群;从成为宿迁第二个千亿级产业的纺织业,到产量占全国40%的江苏挖掘机产业……食品、纺织、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等江苏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头强劲,成为我省转型焕新成效显著的有力证明。

食品加工行业是民生之本。一座昆山,已聚集星巴克、瑞幸等40余家咖啡头部企业,形成从咖啡生豆到成品的千亿级产业链。这一成果得益于当地强化质量和安全监督,推广智能装备应用、原料安全溯源,全面推动咖啡产业升级。

见微知著,我省通过举办新型食品集群协同创新发展、预制菜产业链冷链物流对接等专场活动,发布创新成果及技术、人才、融资、设备等需求,多方合作拉动产业全链升级。

类似的变化还有很多。立足“绿色低碳”发展逻辑,作为“传统纺织之乡”的常熟则对现有136家印染企业进行分类处置、兼并重组,优化为64家。此前,江苏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太湖流域11个印染改建项目实施,并对20家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巡诊,加速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过去一年,我省化工产业沿着更高更绿的发展航道驰行,推进化工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已完成281套,完成率97.2%。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贯彻落实《江苏省化工园区管理办法》,服务通州湾化工拓展区建设,指导扬州、连云港、镇江等地化工园区扩区工作,更加体系化推进全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冶金行业领域,南京牵头的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胜出,“钢铁+交通”“钢铁+建筑”等一批低碳示范应用案例不断涌现;建材行业通过编制发布水泥制品等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展绿色建材下乡系列活动,在需求下行背景下挖掘新产品消费潜力;机械行业更加高端化,挖掘机产量全国占比达40%,拖拉机和谷物收获机产量均居全国第二,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122.6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55.7%……

江苏六大传统产业焕新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不仅显著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重塑了产业发展格局,更在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民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转型仍旧在路上。省工信厅产业转型升级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政策举措要聚焦到更为细分的领域,包括受限于当前环保、安全生产政策限制、需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的细分领域;铸造、锻压、水泥、平板玻璃等尚存“粗放式发展”的领域;不能满足当前环保、安全生产等底线政策的“低端落后产能”领域。持续探索,将助力这些领域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先机。

记者 付 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传统产业焕新,江苏何以“负重能行”》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江苏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江苏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