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14:59 阅读量:5.5万+
华人号:直通江苏不久前,一封来自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邮件悄然抵达扬州大学国际中文学习中心。15岁的莱昂迫切地写道:“我想听懂《哪吒》中的咒语,读懂《黑神话:悟空》的剧情背景。”
这封跨越半个地球的来信,揭开了中文学习热潮的冰山一角。近年来,随着中国商品、科技、文化等产业加速出海,国际中文学习需求迅猛增长。但在市场热潮下,如何精准把握国际中文学习需求?怎样科学助力海外中文学习?成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一环。
日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公布了一项“基于大数据的国际中文学习需求监测、预测与对策”研究成果。团队连续五年从社交网络、购物平台等生活场景收集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万条中文学习需求数据,并建立分析模型全面追踪数据足迹中隐藏着的不同区域、族群和年龄中文需求差异,揭秘中文出海和中国文化出圈背后的冷热密码。
文化出圈与中文出海双向奔赴
登录Steam游戏平台,《黑神话:悟空》的评论区形成独特的中文学习社区。日本玩家山田健太晒出游戏截图:“为搞懂‘定身术’的施展口诀,我专门报读了中文培训班。”
“中国文化IP点燃了中文学习的引擎,成为中文出海的最大增量。”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山华介绍说,从科幻作品《三体》的现象级传播,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全球爆火,再到中国微短剧强势崛起……中国文化IP剧烈冲击国际文化产业格局的同时,也在国际上刮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
该校科研团队针对20余万条中文学习大数据进行了追踪,勾勒出中文学习的全球热力图,也印证了这种文化驱动效应。当《三体》斩获雨果奖时,西班牙语区中文学习社群活跃度提升了41%;李子柒短视频走红东南亚期间,当地“汉语+农耕文化”课程报名量激增;《哪吒》在全球电影市场闹海的同时,TikTok关于学中文挑战话题累计播放量破亿……
“每个现象级文化IP都隐藏着语言学习需求。”团队成员李逸涵认为,与商务合作等其他渠道相比,国际中文学习具有明确且强烈的文化传播能力。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产业赋能下,中文国际学习者的需求和动机日益呈现多样化。在影视、文学和文旅等作品影响下,海外受众更期待能深入理解文化背景,探寻“中国功夫”招式及“中国神话”的韵味。
文化赋能下的语言传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成为连接不同文明、加深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全球民办国际中文学习机构已超2万所,且正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团队研究成员禹致宣介绍,这凸显了海外中文学习市场的巨大潜力,特别是民间需求日趋旺盛。
数据发现,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海外中文的主要学习群体。在年轻人集中的社交平台上,关于中文学习的检索持续增长。例如推特上“Chinese Learning”“Mandarin”“pinyin”等话题帖已超300万条,Instagram相关标签的点赞和评论超1000万次。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个人将中国的影视、旅游、美食、娱乐等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以丰富年轻群体的学习体验。
需求热潮与供给短板有待重构
尼日利亚拉各斯露天市场,23岁的阿德奥拉正用流利的中文与中国商人讨价还价。这位曾经的汽修学徒,已成为当地最大手机配件商的中文翻译,月收入超当地平均工资5倍。
“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中文改变了我的命运。”他展示着手机里正在使用的汉语学习App,显示他已累计打卡学习372天。
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上关于中文学习的相关搜索过去五年增长了约15%,尤其在亚洲、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过87%的国家中文学习热度大幅攀升。比如,泰国增加了24%,非洲增长率超过30%的国家达到19个。受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近五年欧美国家社交平台对中文学习的需求经历“先降后升”,目前整体稳中缓升。
“我们预测未来五年全球中文学习需求将继续增长,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覆盖的区域,预计中文学习需求年均增长率为8%—12%。”科研团队介绍说,但在热潮背后不同国家、族群和年龄对中文教育的需求存在显著异质性,为教育供给结构调整提出了新命题。
监测发现,东南亚地区中文学习的主力群体为青少年儿童,而欧美国家则多为成年人和商务人士;年轻群体追求学习过程的感官刺激,中年群体侧重面向职业发展的语言技能,老年族群偏好文化体验;大城市教育资源丰富,但需求增长较快的中小型城市学习资源匮乏。
“这些书里都是商务会议用语,我想学的是《哪吒》里的仙术咒语。”走进曼谷的一家中文书店,12岁的泰国学生阿努查正苦恼地翻找教材。而在德国柏林,金融分析师马克斯则面临相反的问题,“我需要学习‘科创板’‘区块链’这些专业词汇,但教材里全是‘去长城旅游’这样的生活用语。”
“当前的需求热潮与供给结构间存在一定错配。”长期从事中文国际教育的扬州大学付海娜研究员介绍说,全球约70%-80%的中文学习者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然而海外市场不少教材内容集中在中高级,针对初学者的教材不足,严重影响了许多初学者的学习热情和效果。此外,地区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跨文化教育方法的缺乏等问题也有待突破。
研究指出,在东南亚,汉语学习书籍增长了18%,但趣味性和互动性产品供给不足,可设计易于过渡的中文学习课程,缩短学习曲线;在非洲,“一带一路”项目带来了很多新的职业机遇,可以将中文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帮助学习者在求职中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在欧美,白领阶层的商务中文课程需求强劲,中文教育应更注重商务场景应用。
教育提质与科技赋能同步发力
不久前,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华人社区某书店,泛黄的《汉语会话301句》依然摆在显眼位置,但封底标注的“2005年修订版”显得格外刺眼。店主陈美玲翻动着滞销的教材叹息:“年轻人都想学直播带货的中文话术,但这些书里还教怎么用IC卡打电话。”
数据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线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知识获取途径。尽管面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不确定性,汉语学习的需求反而增长了,线上学习的热情更是高涨。
“蓬勃发展的数字教育为国际中文学习带来了新机遇。”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专家,扬州大学王金铨教授举例介绍说,马来西亚出版的“Smakido”中文学习教材内容虽然详实,但由于其静态格式,缺乏互动性且不便携带,只有30%的用户使用该工具。相比之下,用户在某App上可以随时进行听力、口语、阅读等练习,吸引了大批用户。
此外,社交功能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大大增强用户的黏性并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许多学习者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了积极的学习社区,App可以引入类似的社交功能,如学习圈、讨论区、打卡签到等,鼓励用户相互支持、分享学习心得。大数据显示,平台学习社区的学习者,比独立学习者在学习持续性和效果上分别提高了30%和20%。
在开罗,语言学校将中文教学与金字塔AR导览结合;在里约热内卢,桑巴舞节奏被编入四声调练习;在曼谷,夜市商贩通过语音识别App实时翻译叫卖……中文学习的价值已超越语言本身,成为连接产业、文化与未来的神经网络。
“这些应用场景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科研团队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中文学习将继续扩大其影响力。未来的学习实践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工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国际中文学习应更加注重本土化和文化多元性,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学习者的需求。
通过大数据的监测与分析,更加精准地识别国际中文学习的潜在需求与变化趋势,为未来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的政策建议。随着中文学习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推广,中文作为全球语言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语言桥梁。
记者 叶真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