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16:30 阅读量:1.8万+
华人号:科创江苏好球!绿茵场上,一米高的“萌新”上演“圆月弯刀”破门;黑漆漆的“铁墩”手腕轻扣,篮球划过弧线稳稳入筐;重达1.5公斤的格斗机器人在3×3的密闭式八角笼内暴力冲撞……2025年4月25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无锡市惠山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共同承办的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惠山区全民健身中心开幕,150余台机器人参与三大类、20余项竞技,加时观战票预约瞬间秒空。
机器人“萌新”破圈
脚上还穿着29码的童鞋,脖子上密密缠裹一圈圈的黑色绝缘胶带,刚结束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又登上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百米赛道。“这是跑步时头掉了那台机器人。”松延动力生产总监张松涛说,竞技赛推动了机器人软硬件同步迭代——硬件方面,将对步伐限速以及身体关节进行优化;算法方面,将加强底层逻辑,增加更多算法。善于整活的N2机器人已经“出圈”,预计8月将发布升级款E1,增加腰部自由度,高约一米五六的“成年人款”。
在密闭的八角笼格斗擂台上,110公斤级“深海巨鲨3”格斗机器人亮相,其武器系统转速从0启动,瞬间可达1万转/秒。比赛限时3分钟,机器怪兽翻滚腾挪,野蛮冲撞,破坏力十足,围观者热血偾张:“第一次直接机器人格斗,太刺激了!”一回头,几位来自深圳的“小孩哥”淡定遥操1.5公斤级钢铁怪兽。“格斗赛考验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整体稳定性,能促进电机电控、电池系统迭代研发及AI优化。”玄智(深圳)创新科技赛事总监王奕涛说,这一比赛培养的是未来工程师人才。
绿茵场上,飞脚进球的是机器人加速T1,身高1.2米。他们今年夏天将组队飞往巴西,参加具身智能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我们率先实现3V3,无保护人员比赛,推动了国际赛事规则的升级。AI赛事现场是算法直接对决,无操控人员。”加速进化市场负责人徐磊说。
在现场,来观展的“小孩哥”“小孩姐”们与具身智能“学霸”一对一,跟机器人对弈,女孩安静坐了一下午。一身唐装的机器人版李白,手举酒杯,随时准备对诗;书法机器人“小蟹”手持毛笔,蘸墨移动下笔,在红色条幅上书写“玉飞凤舞”……
低成本与强智能,市场渴盼具身智能机器人
竞技场成为机器人产业链的“秀场”,是具身智能自研技术一场“大练兵”。
面对行业数据荒,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搭建具身智能数据全链路,已开源10万条高质量标准化数据集,并基于大模型与数据驱动推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现场展示的桌面整理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即便被“熊孩子”故意干扰捣乱,仍能有条不紊一一分拣完成任务。
低成本与强智能,是当下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的研发重点。松延科技N2机器人使用国产供应链,目前产品售价仍在3.99万元,接到近1000台订单,N2的18个关节模块采用自研伺服电机,单关节成本从行业平均8000元压缩至2000元以下。目前,工厂已经落户江苏常州。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部副部长梁振杰博士坦言,“具身智能+”概念与传统上游产业链领域融合,是实现低成本强智能的有效途径,同时部组件端侧智能的增强,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
以传感器响应为例,传统传感器响应时间30毫秒,但人形机器人底层控制要求1毫秒,目前行业研发重点是提升传感器的控制精度和控制速度,让人形机器人奔跑时“摔跤率”下降80%。
技术加速迭代,从制造到服务,市场渴盼具身智能机器人。一汽参会代表提出,在工业产线通常是双班甚至三班生产,机器“工友”硬件稳定性提升很关键,如运营一段时间出现模组发热,需要防水防尘防震,在动力电池续航也很关键,需要产业链协同解决。中国邮政期待在分拣场景引入人形机器人,要求视觉识别精度≤2mm,抓取成功率达99%,相关技术标准正在制定。南方电网需要营销展厅讲解、巡检操作一体化、电力生产操作等环节需求较大,期望以具体场景驱动技术发展。
万亿赛道卡位战,还要答好“未来三问”
《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量将超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2.39亿元,占全球半壁江山;而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约52.95亿元,到2030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037.52亿元,占全球44.6%。
数据不够“喂不饱”怎么办?相比大模型的数据量,目前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数据量甚至不足以“小学毕业”。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车正平直言,目前探索的解法是“虚实融合”,公司团队打造具身数据全链路,提供包括数据采集、场景评测、数据治理等各项能力的一站式数据服务,提升数据质量,降低使用门槛,赋能行业客户,加速应用落地,打造AI时代的“数据银行”。
成本高企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B端可以卖六位数,C端必须压到五位数!”无界探索联合创始人陶福邦将企业从外地搬来无锡,看重的就是江苏“一小时圈内供应链”,在自研设计基础上,江苏制造的柔性供应链能够满足其开发迭代要求,降本目标实现后,进入C端市场的商业化才有实现路径。“预计商业化进程还要3到5年时间。”他说。
碎片化需求怎么“串珠成链”?开源成为业内的交流重点之一。“不能指望一个机器人通吃所有场景。”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代表称,今年企业开启生态合作,通过前期的技术合作联调,将彼此的产品组成一个方案,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产业化落地开发,形成整体生态解决方案。政府则化身“红娘”,发布场景清单,让技术方与需求方“精准相亲”。
记者 何玥颐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