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禅宗无门关》洞山三顿:参云门这三顿棒,与洞山出一口气

2025-04-19 09:28 阅读量:1.9万+

华人号:艺术家茶座

十五

洞山三顿

云门因洞山参次,问曰:“近离甚处?”

山云:“查渡。”

门曰:“夏在甚处?”

山云:“湖南报慈。”

门曰:“几时离彼?”

山云:“八月二十五。”

门曰:“放汝三顿棒!”

山至明日却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么处?”

门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

山于此大悟。

无门曰:云门当时,便与本分草料,使洞山别有生机一路,家门不致寂寥。一夜在是非海里着倒,直待天明再来,又与他注破。洞山直下悟去,未是性燥。且问诸人,洞山三顿棒合吃不合吃?若道合吃,草木丛林皆合吃棒。若道不合吃,云门又成诳语。向者里明得,方与洞山出一口气。

颂曰:狮子教儿迷子诀,拟前跳踯早翻身。无端再叙当头着,前箭犹轻后箭深!

译文参考

云门文偃禅师与前来参学的洞山守初对话时,先问:“你最近从哪里来?”洞山答:“查渡。”又问:“夏天在哪儿安居?”洞山如实说:“湖南报慈寺。”再问:“何时离开?”答:“八月二十五。”云门突然喝道:“饶你三顿大棒!”次日洞山追问:“昨日您饶我三顿棒,我错在何处?”云门厉声斥责:“饭桶!江西湖南到处游荡,你为何这般浑浑噩噩?”洞山闻言大悟 。

 

无门慧开评论道:若云门当时直接给予洞山禅法真谛(“本分草料”),或许能让其宗门法脉更兴盛。然而洞山整夜纠结于“为何该挨棒”,直至天明再问时,云门才点破其迷障——看似云门急切严厉,实则是用“棒喝”截断洞山向外攀缘的妄念,迫使他反观自性。无门更以悖论叩问:若说洞山该挨棒,则草木皆该受罚;若说不该,云门便成妄语。唯有悟透这层矛盾,才算真正理解洞山的悟道契机 。

 

颂曰:母狮教子时故意设迷局,幼狮看似向前跳跃却需瞬间转身(喻云门先施棒喝再点破);而洞山被当头一喝后仍执着追问,云门再补一记更深的机锋(“前箭轻后箭深”),终使其顿悟禅心不在外求,而在当下自省 。

清障

“江湖”最初特指江西(马祖道一弘法地)与湖南(石头希迁弘法地)两处禅宗圣地。唐代天宝至贞元年间(742-805年),马祖在江西洪州(今南昌)开创“洪州禅”,石头在湖南衡山弘扬“石头禅”,两地因两位宗师的威望成为禅学中心。学僧为求法常在两地往返,形成“走江湖”风潮 。

马祖(师承南岳怀让)以“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接引学人,常以机锋棒喝截断妄念;石头(师承青原行思)则以“回互”理论(事物相互依存)启发学人观照自性。两人虽分属不同法脉,却打破门户之见,常推荐弟子互访参学。例如马祖曾提醒弟子“石头路滑”,暗指石头禅法深奥难测,需谨慎参究 。

禅僧行脚不限于两地寺院,更深入山林、市井,以“现量”(当下直接体验)破除对经文的依赖。这种实践强调破除知见执着,回归当下体悟,如马祖点化大珠慧海:“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 

查渡,湖南报慈寺,这些都是洞山行教参学之处,公案的重点不在你到了那里,像谁参学了,这些都属于外在的对象,在外求和内明之间,猛回头,是这一则公案参究的要点。

其实像我这样都公案,解公案,本身就会立个靶子让人骂的,公案不能在知解里。就像学人怀着无价珍,到处参访求索一样,骑驴找驴。

记录文字而不落入文字,江湖参学时时回头转脑。

云门文偃禅师

云门文偃禅师(864—949年),俗姓张,浙江嘉兴人,幼年于空王寺依志澄律师出家,精研《四分律》及大小乘经论 。成年后参访睦州道踪禅师,三次叩门遭拒,被推出门时夹伤脚而豁然开悟,道踪称其“秦时轹钻”(喻无用之物,实则暗指破除执念) 。后至雪峰义存门下,以“三斤麻一匹布”等机锋应答脱颖而出,得雪峰印可,奠定禅法根基 。

 

禅法风格以“云门三句”为核心:函盖乾坤,万物皆为真如显现,如“面南看北斗”超越方位逻辑 ;截断众流,用一字或悖论截断思维,如答“如何是佛”为“干屎橛”,打破学人对概念的执著 ;随波逐浪,因材施教,如对求法者以“日日是好日”引导平常心 。其禅风险峻高古,被喻为“云门天子” 。

教学方式上,文偃善用激烈手段破除执念:机锋棒喝,以“推门夹脚”等身体动作促当下顿悟 ;一字关,如答“云门剑”为“祖”,直指本源 ;日常话头,强调“著衣吃饭、屙屎送尿皆是佛法”,反对盲目行脚求法 。其弟子遍及南北,形成云门宗“奔流突止”的家风,影响五代至北宋禅林 。

洞山守初禅师

洞山守初禅师(910—990),俗姓傅,凤翔良原人,自幼闻钟梵声即生禅悦,十六岁出家,师从渭州崆峒山志谂律师,后行脚四方参学 。初参云门文偃时,云门问其行踪:“近离甚处?”答“查渡”;再问“夏在甚处?”答“湖南报慈”;追问“几时离彼?”答“八月二十五”。云门突然斥责“放汝三顿棒!”洞山茫然,次日追问过处,云门厉喝:“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此语截断其执著行脚外求的妄念,洞山当下大悟,立志“不蓄一粒米,接待十方僧”,云门笑其“身如椰子大,开得如许大口”,印证其悟境 。

 

悟道后,洞山驻锡襄州弘法,以“麻三斤”“趁向水牯牛栏里著”等机锋接引学人,强调“语中无语名为活句”,反对固守经论,开创“抽钉拔楔”的直指禅风 。其“麻三斤”公案与赵州“柏树子”齐名,成为禅门参究核心话头,影响深远 。

截断众流

云门通过三次追问行踪(“查渡”“湖南报慈”“八月二十五”),诱导洞山陷入时空概念的惯性思维,随后用“三顿棒”的突兀喝断,彻底斩断其向外攀缘的妄念。这正契合云门宗“截断众流”的核心教法 ,如同《人天眼目》所释:“堆山积岳,一尽尘埃;拟论玄妙,冰消瓦解” 。云门以棒喝为剑,劈开洞山对行脚参学的执著,迫使其反观自性。

当洞山次日追问过错时,云门以“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再次施压,点破其盲目奔波求法的虚妄。一则空间的消解:江西(马祖道一法脉)与湖南(石头希迁法脉)本是唐代禅宗两大圣地,云门却斥责其“恁么去”,暗示真正的佛法不在行脚处 ;

 

二则是时间的虚妄,八月二十五的精确回答,暴露洞山对时间概念的执取,而云门以棒喝打破这种“过去心不可得”的妄念 。

云门看似苛责的“三顿棒”,实为对治洞山“行脚病”的猛药。禅宗视盲目参访为“走江湖病”,如马祖道一曾呵斥弟子:“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 云门继承此精神,通过棒喝迫使洞山停止外求,回归“日日是好日”的当下觉悟 。这种“夺”法的运用,恰如医者割除病灶时的果断 。

当洞山追问过错时,云门并未解释棒喝缘由,而是以更激烈的斥责逼其自悟。这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的深意:真正的觉悟无法通过语言传递,唯有截断思维后才能“函盖乾坤”(即真如遍在) 。洞山最终发愿“不蓄一粒米”“抽钉拔楔”,正是领悟到自性本足、无需外求的印证 。

若无截断众流的激烈手段,学人难以突破思维惯性;洞山若非经历“三顿棒”的震撼与次日追问的困惑,便无法在“饭袋子”的呵斥中顿悟。正如云门宗风“奔流突止”所喻:激流般的棒喝截断妄念,止息处即是真如显现的慈悲 。

慧开禅法

1. “云门当时,便与本分草料,使洞山别有生机一路,家门不致寂寥。”

此处“本分草料”喻指直指本心的禅机启示 。无门认为,若云门当时直接以平实语言点拨洞山(如“佛法在此,无需外求”),或许能开启另一条参悟路径,使云门宗法脉更显生机,不致后世传承寂寥 。但云门选择激烈手段,以“三顿棒”截断洞山的思维惯性,实为更深层的慈悲——通过激发疑情,逼其自证自悟。

 

看话禅强调“参活句”,即不以逻辑解公案,而以话头为“疑团”反复参究。此处“三顿棒”即活句,其矛盾性(合吃不合吃?)迫使学人超越二元对立,直面自性。若云门直接给予“草料”,则落入“死句”,失去参究意义。

 

2. “一夜在是非海里着倒,直待天明再来,又与他注破。”

 

“是非海”指洞山被“三顿棒”激起的困惑与自我质疑 。无门点出,洞山一夜辗转反侧,实为参禅必经的“疑情酝酿”阶段——思维逻辑彻底瓦解后,方能在次日云门“饭袋子”的呵斥中豁然开悟。此过程体现了禅宗“大死一番,大活现成”的修行逻辑。

 

参话头的核心在于“起疑情”。洞山对“三顿棒”的困惑(“过在甚么处?”)即是疑情的典型表现。云门次日“注破”(点破)并非解释答案,而是以更激烈的机锋(“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将疑情推向极致,最终促其顿悟。此中“注破”实为“不破之破”,仅提供悟道契机,而非答案本身。

 

3. “洞山直下悟去,未是性燥。”

 

无门认为,洞山虽当下开悟,但此悟尚未完全透彻(“未是性燥”) 。其“直下悟去”可能仅是对云门机锋的初步领会,仍需后续修行打磨。禅宗强调“悟后起修”,顿悟后需在日用中保任心性,如洞山后来自述“不蓄一粒米,接待十方僧”,正是以实践印证悟境 。

 

看话禅不以“开悟”为终点,而是以话头为“磨镜石”,持续锤炼心性。即便洞山“直下悟去”,仍需参究“麻三斤”“趁向水牯牛栏里著”等话头(见 ),深化对自性的体认。

 

4. “且问诸人,洞山三顿棒合吃不合吃?若道合吃,草木丛林皆合吃棒。若道不合吃,云门又成诳语。”

 

此句以悖论揭示公案的超逻辑性 。若按世俗逻辑评判,云门的“三顿棒”既无理(草木何罪?)又合理(否则云门妄语),实为“截断众流”的典型机锋(云门宗核心教法 )。无门借此逼问学人:能否超越是非对错,直观心性?

 

参公案需“离四句,绝百非”。若纠缠于“该不该打”,则堕入思维陷阱;若直面话头的矛盾性(如“面南看北斗”),则可借疑情破执。云门的“棒喝”非惩罚,而是“杀人刀、活人剑”——斩断妄念,显发本心。

 

5. “向者里明得,方与洞山出一口气。”

“出一口气”喻指真正理解洞山悟道的心路历程 。唯有超越文字逻辑,体认“三顿棒”背后的慈悲与智慧,方能与洞山“呼吸相通”,共证禅机。此句呼应云门“函盖乾坤”的境界(万物皆真如显现 ),即悟者与山河大地同呼吸。

看话禅的目标,是消融能所对立,达到“能所双亡”。参透“三顿棒”公案,不仅为理解洞山,更是借公案反照自心,如云门所言:“总在这里!”(佛法不离当下 )。

 

看话禅法

1、找到话头:以“三顿棒”等矛盾公案为参究对象,如“麻三斤”“如何是佛?干屎橛” 。

2、起疑情:聚焦“合吃不合吃?”等悖论,令思维“进不得,退不得”,如洞山一夜困顿 。

3、破执著:借机锋截断逻辑,如云门呵斥“饭袋子!”,促其顿悟自性 。

4、保任修:悟后于行住坐卧中印证,如洞山以“不蓄一粒米”践行无求 。

 

无门此评,实为看话禅的教学,以公案为镜,照见学人执念;以疑情为药,疗愈思维痼疾。最终“向者里明得”者,非解公案,而是见自性。

狮子教儿

狮子教儿迷子诀,

拟前跳踯早翻身。

无端再叙当头着,

前箭犹轻后箭深!

“狮子教儿”象征禅师引导学人的独特方式:以迷惑性手段(如狮子训练幼崽时故意制造假动作)激发学人内在觉悟。诗中“拟前跳踯早翻身”暗含动态的机锋转换,与云门文偃在洞山三顿公案中三次问答后突兀截断(放汝三顿棒)的手法相通 。二者均通过打破常规逻辑,迫使学人跳出思维定式,如狮子幼崽在迷惑中学会灵活应对。

颂诗第三句“无端再叙当头着”对应洞山次日追问“过在甚么处”的情节。云门并未直接解释,而是以更激烈的斥责(“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截断其向外求法的执念。这种“当头一棒”的二次施压,正如诗中“前箭犹轻后箭深”,后一机锋(“饭袋子”)比前一次(三顿棒)更深邃犀利,彻底击碎洞山对行脚参学的依赖 。

颂诗以“前箭后箭”比喻禅宗“层层破执”的教学逻辑:首箭(三顿棒)破除洞山对时空概念的执取(如“八月二十五”的精确回答),后箭(斥责“江西湖南”)直指其盲目行脚的虚妄。这与狮子教儿时“迷惑—觉醒”的递进过程一致,均强调破除外求、回归自性的禅宗根本 。

云门“截断众流”的教法(以激烈手段截断思维)与洞山悟后开创的“抽钉拔楔”风格(直指心性障碍)形成呼应。颂诗中“翻身”“跳踯”的动态意象,恰如洞山经历三顿棒后“大悟”的瞬间转身——从执迷行脚转向“不蓄一粒米”的当下觉悟 。

杀活同时

上堂云。杀人刀活人剑。上古之风规。亦是今时之枢要。言句上作解会。泥里洗土块。不向言句上会。方木逗圆孔。未拟议已蹉过。正拟议隔关山。击石火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且道。此理如何。苦瓠连根苦。甜苽彻蔕甜。下座。

—《圆悟克勤禅师语录》

表面凌厉的“三顿棒”与狮子教儿的“迷子诀”,实为“杀人刀、活人剑”的教化智慧。云门呵斥洞山“饭袋子”,看似无情,实则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如母狮撕咬幼崽促其独立。无门慧开评此公案时指出:“若道合吃,草木丛林皆合吃棒”,揭示禅机超越是非对立的本质 。

云门次日点破,并非给出答案,而是以更深的机锋(“前箭犹轻后箭深”)将疑情推向极致,最终促其顿悟。此过程与狮子幼崽在迷惑中“翻身”觉醒异曲同工 。

二者共同体现禅宗“以动制动”的教育观:通过制造矛盾(如狮子假动作、云门悖论问答)激发学人内在动力。现代教育可借鉴此“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逻辑,以问题导向替代知识灌输 。

将学人逼入思维绝境后,于电光石火间显发自性。正如无门慧开所言:“向者里明得,方与洞山出一口气”——真正的觉悟,在于超越公案表象,与古德“同呼吸、共生死” 。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禅宗无门关》洞山三顿:参云门这三顿棒,与洞山出一口气》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印度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