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王律师案例集(一二)

*美国南方出版社让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担任律师以来代理的部分案例,分为刑事案、民事案、行政案、知识产权案。 案例中的公安、检察院、法院的法律文书属于编辑的; 案例中的律师意见书、律师函、代理词、辩护词均为作者的著作。

毛荣生

 

我们生活的周围,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坏人的,在我看来,就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另一种是好耍的人。实际上,人们更愿意跟好耍的人在一起,因为很多好人都不太好耍,而好耍的人并不一定是坏人。所以好耍的人通常人缘很好,朋友都会多几个。

王培阶就属于这种“好耍的人”。

两个选项选一个,并不是说王培阶不是个好人,而是因为他“好耍”的特点实在是太突出了,活生生地遮盖住了他作为“好人”的那些标签。况且好人无需标榜,世事自有评说,在这里就不说他是个好人吧。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做“好耍的人”呢?

性格肯定是蛮开朗的,不论和什么人都能聊得到一起,属于“韭菜一捞就熟”的那种;人缘肯定是蛮好的,经过的事多,各种各样的人都认得几个,有广泛的号召力;身上肯定是有蛮多把“刀仔”的(书面语言叫多才多艺),不说把把利,起码有几把是蛮利的;酒肯定是喝得的,不说海量,斤把高三是没得什么问题的;嘴巴肯定是蛮讲得的,而且讲起板路来还蛮有味道;做人肯定是蛮大方也蛮热情的,舍得花钱,经常会吹哨子,人说“吃得亏,拢得堆”的,就是这类人。 

这类人还有个特点,就是情商一般都不低。

王培阶就是这样的人。喜欢耍而且耍得出名堂,耍得出品位,耍得出影响力来。你看他和他身边的那些人,那么生机盎然,那么丰富多彩,吹拉弹唱,吃喝玩乐,指点江山,谈天说地,俗的雅的,无所不包。现在光是那个GL爱心艺术团,就给他们搞得风生水起,八方有名。耍也是要劳心劳力的,而且费钱。这个爱心艺术团就是由王培阶负责所有开支的,而且他还要担任全团的总策划和总导演。

有些朋友,几十年不会变,你认识他时是怎样的,现在也还是怎样的。认识王培阶三十几年了,这多年来,他的职务和身份换过多次,但他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一直都是那样:热忱,和蔼,爽朗,健谈,喝酒豪气,为人仗义。

在这诸多的印象中,有三点特别明显,第一是他人生历练的深厚,真的是见多识广的那一类。经历过阵仗,见识过场面,打过各种难打的交道,结交过各种难相处的人。人情厚薄,江湖冷暖,尽在自身的体悟里,和不动声色的笑谈中。广结的人缘自然带来无尽的人脉,王培阶认识的人很多。我曾经开过这样的玩笑:你不要问他认得哪个,你要问他有哪个不认得。第二是他做人做事的周全,这当然是他多年历练养成的。感觉培阶对场面的掌控力特别强,又特别仔细用心,我不止一次地见过,只要他在的所有大大小小的场合,他都能把所有人都照顾到,做到不落下一件事,不冷落一个人,甚至是不忘记一次敬酒和回敬。第三个特点当然是他的好耍,他的身边总是有一群又一群的人,算是气味相投或者志同道合吧,而且总是那么热热闹闹,那么蓬蓬勃勃,那么欢欢喜喜,那么轰轰烈烈。其兴致之高亢,精力之充沛,热度之不减,令人咋舌。而且花样层出不穷,粉丝多多,影响力呈线性上升之势。

有时候就有点纳闷:一个本该很忙的人,为何有闲心、有时间去折腾这些,弄得这么嗨呢?

这当然算是一种本事。

突然想起一句话:不懂拉手风琴的董事长不是好律师。

什么乱七八糟的话。

 

王培阶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渐渐开始在GL有名的。

那时的GL正和全国一样,铆足了劲头在已知和未知的大路小路上狂奔,各种新生事物和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人们心怀憧憬,夜以继日地去努力,做所有想做的事,挣所有能挣的钱,体验所有想体验的事物。许许多多的文艺团队包括大大小小的乐队,撒满各个演出场所。

最初冒出的是一种民间的自娱自乐(现在叫自嗨)活动,它的名字叫“起圩”。起圩是由几个人召集,约好在某一个地方——小巷的一个角落,别人家的院子里,或者街口一个较为宽畅的地方。主人把灯扯出来,搬出桌椅板凳,烧好茶水,演员和乐队的人们就三三两两地来了,有拉手风琴、小提琴、二胡的,有吹笛子、单簧管的,有独唱的,有跳舞的,有朗诵的,还有报幕的。我最初听到的诗朗诵就是在这种场合,朗诵的诗是《难忘的航行》。

王培阶就是那时候冒出来的。他主要是拉手风琴,也拉大提琴,还吹单簧管。除了独奏,就是给人家伴奏。他是GL第一个弹电子琴的,后来逐渐以键盘乐为主。在严重缺乏文娱生活多年之后,这些文艺演出吸引了无数观众。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演出上听到这样的报幕:“手风琴伴奏王培阶!”

一个名字听多了就会让人记住,王培阶的名字慢慢地就为人所知晓了。后来这种自嗨的演出有钱了,而且请的人很多,王培阶在GL的各演出场所成了“大咖”,光是他手中掌握的乐队就有十多个。他最早得到的报酬是3毛钱,后来是5毛钱、1块钱、5块钱,不断上涨。就当时的工资来说,这些人每晚挣的钱多到令人眼红。

何况既挣钱又好耍,这样的日子是不是很乐嗬嗨?                              

 

我认识王培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他当GLSM公司总经理时。见面我讲的第一句话是用普通话讲的:“手风琴伴奏王培阶!”

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这几十年当中,王培阶任了很多职务,换了很多角色,但是“好耍”的标签始终牢牢地贴在他的脑门上。总经理任期上的好耍,董事长任期上的好耍,当律师时的好耍,其他别的职务任期上的好耍。该做的事他做了,该拍的板他拍了,该负的责他负了。头一转,场合一换,哪个都莫怪我——角色变了,脸色也变了,整个人都变了,整个风格完全不同,变得更像个人样,讲的更是人话了。该喝的酒要喝,该喊的码要喊,该讲的段子要讲,该闹的酒照闹不误。此时的王培阶是无所顾忌的王培阶,可以无限的嗨,可以无尽地疯。

但据他本人信誓旦旦地讲:他做任何事都是有底线的,他从未在任何场合疯过分了,迷失了本性,从来没有嗨过自己的底线。

这话人们还是相信的。

只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王培阶和一个无限嗨的王培阶,哪个才是真的呢?什么才是那个可以称为“本性”的东西呢?

鬼才晓得。

 

我知道王培阶的律师身份是在很多年之后,那时他的这把刀仔已经被一个个案例磨得白光闪闪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是个资历蛮深的律师了。

我听说培阶当了律师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要打官司,一定请王培阶!讲完后又觉得颇为忌讳,就像对医生朋友讲那句话一样,国人都是忌讳的。于是赶紧打自己嘴巴一下,口中不断地呸呸呸。

其实,如果没有那个国人的忌讳,我讲的算是心里话,我讲这句话的意思不光因为培阶是老朋友,而是基于对这个老朋友的多年了解和认识,对他做事的能力产生的牢固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几乎是无限的,就如影视剧里的委托人讲的那样:一切都交给你了。

我不懂法律,不懂律师,不懂打官司的种种,不懂法律框架内或框架外的种种,不懂法条和个案的种种,但我信任王培阶,不是像信任老朋友那样信任他,面是从信任一个高明的、负责任的、总是能找到办法去赢的资深律师的角度去信任他。

我很喜欢看港剧中的律师剧,特别喜欢看那些庭审中控辩双方交锋时的场面,真是精彩得很。我还喜欢这一类剧里经常重复的一句话:法不外乎人情。这句话可谓是从许多冰冷的话语中绽放出的一点阳光,灿烂且温暖。

王培阶是怎样做律师的,我不晓得,我也没有到场观看过他代理的任何一个案子。王培阶是不是很高明,我也不晓得,而且这完全不是我这个外行老表可以评价的。但是我想讲一点我作为外行的看法。

至少我认为,王培阶是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人,广于结交四面八方友,长于在各种各样的道路上行走。经历过许多事,碰过许多难于打交道的“刺儿头”,解决过很多棘手的问题。这还是一个凡事均可看破,凡事从不说破的“懂事”的人。他的江湖历练,他的人情世故,他的看人、知人、识人、用人的长处,的确是可以称道的。与我们这种凡事懵懂得很的人相比,实在是差出几条街的距离来。《红楼梦》里有句话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很信这句话。放到律师这个行业,是不是也有一定意义呢?这种“世事洞明”的人都是高人,通常被称为“老江湖”,俗称“人精”,GL人称“老脚鱼”。

当一个老江湖在唇枪舌剑的律师席上,带着貌似宽厚的笑容侃侃而谈时,他记得的一定不只是那些法律的条条框框的东西,那所有的法条早已和不知何时积累下来的经验——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个细节融化在一起,在里面发酵、膨胀,最终开出花来。

当然,我很清楚,在看完这一段后,一定会有人鄙笑鄙笑地说:港剧看多了吧。

 

我们是最后一代“老GL”。

几十年来,我们身背行囊,负重前行,走过坎坷的路,穿过城市光怪陆离的灯红酒绿。经过多少事,见过多少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一切——一切的光彩以及辉煌。也和城市一起,感受过灯火阑珊处的落寞与寂寥。幸运的是我们都还在,甚至,都还能坚守一些什么,比如禀性,比如底线,这更是殊为不易。

前面用很多笔墨写了王培阶的“好耍”,这只是他的一个侧面,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一个正事不足,闲事有余的“耍仔”,其实不是,真的不是。这个读小学时就跳级的优等生,这多年来负重而行,和我们这一辈大多数人一样,承担了太多的东西,一直在忙着,大大小小的事一件没落下。且不说他当SM董事长前后,公司在业内创下的业绩和鹊起的声名,就是他当律师后所代理的案子,都是可以讲很多故事的。

事实上,生性放达,耍法多多的是王培阶;严谨慎重,仔细认真的也是王培阶。这两个方面相互映衬,而且一以贯之,从未变过。

说到仔细,在这里我讲一件小事。

在那些年,公务接待是很常见的,我见过一些签单的人,都是连看都不看菜单,很大气地就签了。但王培阶不是这样,每次签单前他都要拿过菜单来,细细审核,有时还会把服务员叫过来,指出哪个菜实际上没上着,啤酒只上了5瓶,没上着6瓶。这看上去不够大气,我就曾提起此事问他,为何这么仔细。培阶很认真地说:公家的钱也是钱啊。

这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都还记得。

人过七十,王培阶要出书了,可喜可贺,朋友们都为之高兴。培阶嘱我写序,当然是义不容辞。一篇篇看了书中的文字,感触多多,看完后还有点佩服。一个半路出家的人,能把律师做到这个份上,做得这么有心,这么专业,太不容易。我等外行,只看到了热闹,却看不到门道,即便个中有可以评说之处,我们也不敢在鲁班们面前侃侃而谈。只是从外行的角度,感觉到这一个个案子,一行行文字中间,向我们传递出许多启示,那些可以感受到的东西,那些经验、风格、特点等等。比如他出人意料的做事机巧,别出心裁的切入角度,他犀利的辩才,加上他举重若轻的举止,他总是那么平和的态度,都会直奔那个想要达到的目的。

而所有的这些归结到一起,就是四个字:“云淡风轻。”

面对事物的态度,永远是重中之重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态度决定一切。

以不变应万变,以简单对复杂,拿得起,放得下,云淡风轻,坐看花开。

官司打到最后,打的就是情商。

说句通俗的话是:狡猾狡猾的。

我一次也没到过王培阶代理案子的庭审现场,我不知道他面对案子时是不是持有这样的态度,这或许仅仅是一种模拟或者想象。但我觉得培阶的做派和这个有点像,这符合他的特点——做人的特点和做律师的特点。

其实好人一直都是我们做人的标准,好律师一直都是王培阶这些人的标准,只是都不说,大家都朝那个方向去做。

这样世间就会很安宁。

《王律师案例集一二》在巴诺书店上发行 

《王律师案例集一二》在Books-A-Million上发行

《王律师案例集一二》也随着亚马逊在全球发行

购买此书请关注下面链接或亚马逊搜索书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690.html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691.html

点击下面链接可阅读本书更多精彩内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6876.pdf#toolbar=0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6883.pdf#toolbar=0

美国南方出版社简介:

“圆作者一个梦想,助作者美国出书”是美国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网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国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国Alabama州注册成立,多年来为诸多作者出版图书,销售不断攀升,是美国出版界的后起之秀,现正逐渐为各界熟悉。

美国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通过自己的网站,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书店(Barnes& Noble),以及亚马逊(Amazon)等网上和实体书店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美国国会及各大地方图书馆均有收藏,美国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纷繁的世界舞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王律师案例集(一二)》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华盛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最新资讯

Harvard in News on 4/15/2025 媒体中的哈佛

Harvard in News, 新闻中的哈佛昨天 19:37

怎么办?中国工厂美单骤减

北卡金色池塘昨天 07:33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