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11:43 阅读量:7.3万+
华人号:军事天地胶东:山海风云
■贾永
光照千秋(中国画,局部,烟台美术博物馆藏,图中所绘为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耸立在英灵山上) 于叔文 作
南北流向的胶莱河,将相距130公里的胶州湾与莱州湾连在了一起。这条看似寻常的河流,却是山东半岛上的一条地理鸿沟——自此向东,一方约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丘壑纵横、三面环海,组成伸向深蓝的“舰艏”:胶东。
一
胶东半岛的诞生,宛如地球岩浆书写的史诗。燕山运动时期,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撕开地壳裂隙,炽热花岗岩浆喷涌凝结,形成了占半岛面积一半以上的丘陵地貌。巍峨耸立的崂山、钟灵毓秀的昆嵛山、层峦叠嶂的大泽山,三座山峰如天兵布阵,在黄海之滨摆开气象万千的“棋局”。
走进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赭红色的沉积岩层间,恐龙蛋壳化石碎片散落其中。这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地壳运动的见证。那些片麻岩中嵌着的石英颗粒,仿佛铠甲上凝固的星辰,默默注视着黄海的惊涛骇浪。
盐铁之利,国之宝也。这片山海相搏的土地,孕育了中国最早的盐铁文明。齐桓公年间,名相管仲开创“官山海”政策,主张利用山海资源,使国家财用充足,百姓赋税减轻。盐铁专营积累的财富与实力,成为春秋时期齐国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霸业的重要基石。
青岛齐长城遗址,夯土层里的贝壳与赤铁矿渣的混合物泛着暗红。这条始建于春秋之初的屏障,战国时延至胶州湾。残垣上的苔痕,诉说着中国最早的军事防御智慧。
山海雕琢的富饶胶东,自古就是风云际会之地。
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韩、赵、魏、秦伐齐,连克72城。即墨城头,青铜釜里沸腾着滚烫的鱼油。城门突开,千头公牛角缚利刃,尾捆浸油芦苇,如地狱之火撞向燕军军阵。《史记・田单列传》形容:“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燕军大败而去,齐国转危为安。这场扭转乾坤之战,也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火牛阵”。时光流转,这一古老的战法并未被遗忘。1930年8月,缺少重武器的红军二打长沙,仍在用“火牛阵”冲击敌人的铁丝网。
丹崖山下,蓬莱水城。明代修筑的防浪堤上,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诗句随风激荡:“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这里锤炼“戚家军”。他令士卒将当地特产花岗岩凿成石锁:最小的80斤,最大的300斤。每天晨雾未散,石锁破空的呐喊与咆哮的海浪声交织成铁血战歌。正是这些猛虎般的胶东儿郎与浙江义乌强悍的矿工组成了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鸳鸯阵”,在东南沿海九战九捷。时人称:“盖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无如此之盛者。”
二
胶东大地的苦难一页,随着近代中国的衰落而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第二年的2月17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刘公岛上仅存的济远、镇东等10舰,也被日军掳走。
海天泣血的伤痕尚未结痂,西方列强的铁锚又刺入半岛。1897年11月14日,3艘德国军舰强占青岛,逼迫清政府于次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强行租借胶州湾及周边地区,还攫取了胶济铁路修筑权和铁路沿线的采矿权。
威海卫的潮水见证了更加荒诞的“交接”。1898年5月,挂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刚刚撤离,悬挂米字旗的英国舰队已在海上列阵。7月1日,英帝国迫使清政府签下《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和附近水面及全湾沿岸10英里以内的地方租借给英国。
甲午海战20年后,日军铁蹄再次踏上胶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5万日军跨海进攻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在中国土地上打赢了所谓“对德战争”。虎去狼来,生灵涂炭,胶东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列强把持下的所谓“和会”,不仅拒绝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还将德国此前在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五四运动犹如黄海惊涛,撞出四万万人的怒吼。
“吾等罢课,纯属救国,吾等救国,纯本良心。”后来成为党的一大代表的王尽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周刊》上,写下这样的话语。1925年2月,王尽美与另一位一大代表邓恩铭发起声势浩大的胶济铁路和青岛四方机车厂工人大罢工,红色力量快速成长。
波谲云诡。昆嵛山云层压向黄海,惊雷在浪尖与峰峦间蓄积能量——这是山雨欲来的前奏,更是历史裂变的序章。
三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检阅车缓缓前行,99岁的张玉华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向着天安门敬礼——掌心处,一道弹痕清晰可见。
那一刻,亿万观众从电视镜头中,认识了这位从胶东抗日战场走出来的八路军老战士。
1937年12月24日,文登天福山,海风裹挟着飞舞的雪花。29岁的理琪解开血迹斑驳的棉袍,露出贴身缝藏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位两个月前经组织营救出狱的中共胶东特委书记,身上还带着狱中留下的血痕。
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80个雪地中肃立的汉子,几十把汉阳造步枪和大刀,拉开了胶东武装抗战的序幕。
翌年2月13日,成立不足2个月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某部,在牟平县城南与日军遭遇。
这支20多人的队伍,硬是用土枪土炮与日军鏖战了8个小时——雷神庙之战,日军留下了50多具尸体。
那是张玉华第一次上战场,握枪的手还未褪去书卷气,便目睹永生难忘的一幕:理琪腹部连中3弹,肠子流了出来。生命最后时刻,理琪紧咬牙关,鼓励身边战友,“不要管我,节省子弹……留下火种,就是胜利……”
2017年9月10日,101岁高龄的张玉华在南京安详离世。他生前留下遗言,把自己最后的“宿营地”选在天福山,选在故乡一棵望海的松树下,陪伴那些牺牲的战友……
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第三军余部在茫茫大雪中挺进昆嵛山深处,3个月后成功开辟出一块面积3177平方公里、覆盖人口163万的敌后根据地。
千里之外的延安,毛泽东同志始终从战略高度关注着胶东大地的抗日烽火。1938年5月,他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当敌人结束了他们的战略进攻,转到了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时,“在平原地带活动的大的游击兵团将不能在原地长期支持作战,而须按照情况,逐渐地转移到山地里去,例如从河北平原向五台山和太行山转移,从山东平原向泰山和胶东半岛转移”。
1938年9月,第三军改番号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后改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昆嵛山上的战歌与太行山上的号角遥相呼应,胶东大地的抗日烈火越烧越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战争智慧如火山般喷发。
四
1963年,“地雷战”故乡海阳随着电影《地雷战》公映饮誉全国,3位胶东民兵英雄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银幕上的民兵队长“赵虎”,以“爆破大王”赵守福与于化虎为原型;女民兵“玉兰”的原型,则是巾帼英雄孙玉敏。
赵守福原名赵良桂,于化虎原名于晋生。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蒲扇般的大手拍在赵良桂肩头:“海阳是片福地,希望你守住这片福地,我看你就叫赵守福吧。”他又对于晋生笑道,“晋生化虎,你叫于化虎怎样?咱中国人是龙是虎,龙腾虎跃,暴风骤雨,这就是小鬼子的大灾大难!”
海阳处于丘陵地带,地势复杂,尤其赵疃村、文山后村、小滩村,山石林立,山道如蛇,易于设伏,正是开展地雷战的天然战场。
1942年惊蛰时节,山上的苦苦菜刚刚发芽,赵疃村惨遭日军血洗,打谷场上血流成河,200多具遗体怒目苍天……
几天之后,23岁的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守福和28岁的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召集会议。摇曳的麻油灯下,几十个民兵对着一筐黑火药起誓:“以血还血,以雷还雷!”
复仇的怒火迸发出岩层深处的震颤。砸碎的犁铧熔铸成一枚枚“铁梨花”——山乡石匠的开山锤成了砸向日寇天灵盖的战斧。
于化虎带领民兵巧妙构思,将地雷化作能在高空飞动的“挂雷”与“飞雷”,好似隐匿于天际的杀手。赵守福与民兵小分队研制出“真假子母雷”,如同布下迷魂阵——日本工兵挖出假雷的瞬间,真的地雷就在脚下炸响。几个村子还携手并肩,创造出让日伪军防不胜防的“延时雷”——地雷内安装小皮筋,当敌人小心翼翼切断引信妄图取出地雷时,皮筋瞬间松开,引发雷管爆炸,让日伪军叫苦不迭。
1944年一个冬日,凛冽的寒风中,18岁的小滩村女民兵孙玉敏穿行于乡村集市,指尖掠过黄牛尾梢——那是她发明的“头发雷”的绊线。日军工兵匍匐搜寻“隐形绊线”,却不知索命的细丝已随风轻扬,化作一声声炸得鬼子无处躲藏的巨响……
影片中有这样一处精彩场景:鬼子队长乔装成村姑,骑着毛驴潜入赵疃村窥探地雷秘密,却在带着地雷返回时触雷丧命。这一艺术化了的情节,就是海阳地雷战大显神威的写照。
抗战时期,海阳敌后武装力量毙伤俘敌1025名;涌现出赵疃、文山后、小滩3个“特等模范爆炸村”和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3位全国民兵英雄以及600多名县级以上民兵英雄。
穿越时空,从戚继光石锁阵的轰鸣,到海阳地雷战的“铁雨”,胶东大地的战争智慧烙印着山海馈赠的密码——以地之利,化民之勇。
海边的夕阳,将赵疃村的青石墙染上一片血色。80多年过去,当年埋雷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观光步道,岩缝间偶尔露出的陶片与铁屑,仍在讲述着那段石破天惊的岁月。地雷战纪念馆内,一位抗战老兵的留言诠释了一个真理:“地雷会锈蚀,但一个民族在绝境中迸发的创造力,永远不会生锈。”
五
“1942年,那个数九寒冬天,日本鬼子呀,集中好几万,包围了马石山……”
一段胶东大鼓,道出了惨烈的一幕——1942年11月23日,近2万日伪军将马石山地区围成铁桶,妄图“绞杀”包围圈内的2万多抗日军民。26艘舰艇封锁海面,10架战机低空盘旋。
生死之夜,八路军冒着弹雨“三进三出”包围圈,以牺牲400多人的代价,营救出6000多名群众。平均每救出15个群众,就有一位官兵献出生命。
这一战,涌现出两位同名同姓的英雄。
胶东军区第13团7连6班班长王殿元带领全班9名战士,为掩护群众转移,全部壮烈牺牲。
胶东行署公安局警卫连指导员王殿元率官兵冲破敌人层层包围,掩护群众脱险。17位战友战死,身负重伤的王殿元,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胶东军区第16团战斗力最强的8连,战后仅剩9人生存。每一把刺刀都拼到卷刃,保持冲锋姿势的烈士与山石冻为一体,凝固成挺拔的山脊……
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峻青也在突围的队伍中。冲出重围后,他含泪写下生平第一篇小说《马石山上》。
峻青后来回忆:“八路军原本可以转移,但是,在这个时候,不可能丢下群众不管,所以就不停地冲锋,救出一批群众再返回。失去了夜色掩护,我们还在往包围圈内冲,直到战斗到最后一刻……”
“马石山十勇士”“马石山十八勇士”,这些不会消失的英雄称号,记载着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不变情感,如同昆嵛山七十二峰永远挽着黄海的浪涛……
六
春暖花开,胶东大地座座峰峦黛中透红。马石山南麓,乳山市崖子镇田家村胶东育儿所旧址的青石墙上,“乳娘事迹陈列馆”7个红色大字,将时光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1年深冬,朔风如刀。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青妇队长轻轻叩开姜明真家的柴门,怀抱着裹在军衣里的女婴:“队伍上的孩子,才两个月,叫福星。”
姜明真接过啼哭的婴儿,触到襁褓内侧绣着的小五角星——这是八路军子女的标记。突然,福星的小手抓住姜明真的食指,那温热的触感令她脱口而出:“放心,只要我活着,孩子就在!”
那个寒冷之夜,胶东育儿所又一位乳娘的故事悄然启幕。
那一年,姜明真26岁,儿子连生还不满5个月。彼时的胶东育儿所,像姜明真这样的红色乳娘有300多人。她们分散于周边15个村庄,以血肉之躯守护着“希望火种”。
大爱无疆。每当两个孩子同时啼哭,姜明真总是把干瘪的左乳塞给连生,饱满的右乳留给福星。吮不出奶水的连生小腿乱蹬,她便摸出野菱角让孩子含在嘴里。育儿所存续期间,平均每位乳娘哺育4个幼儿,有的甚至同时喂养6个孩子。
第二年,日军重兵对胶东“拉网扫荡”。姜明真左挎干粮袋,右抱福星,臂弯里夹着连生,随逃难的人群涌向山坳。日军的飞机一次次从头顶上掠过,子弹在石头上四处乱崩。姜明真清楚,每次给一个孩子喂奶时,另一个孩子都会急得大哭,这样的时刻,她不敢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生怕哭声招来日伪军。慌乱之中,姜明真把连生藏进另一个小石洞,刚返回到福星身边,鬼子的轰炸又开始了。轰隆隆的巨响连成一片,空中噼里啪啦地落碎石。
对面石洞里传出连生的哭声,每一声都让姜明真撕心裂肺。透过石缝向山坡上望过去,能清楚地看到端着长枪搜山的鬼子兵,甚至还能听到他们呜哩哇啦地喊着什么。婆婆几次想跑出去将连生抱回,都被姜明真死死地拽住:“暴露目标,都得死!”她一边把福星紧紧捂在怀里,以防孩子哭出声来,一边在心里祈祷另一处石洞里的连生:“好儿子,别哭,千万别哭!”
太阳西下,日军撤走。姜明真急急扒开那个碎石堵住的洞口,才发现儿子的手脚已被石头磨得鲜血淋漓,嘴上沾满了泥土,腹部鼓得如未爆的地雷,再也哭不出声来。
“连生,连生……”那个晚上,姜明真抱着冰冷的儿子,久久不肯放下。
胶东育儿所泛黄的档案里有着这样一段记载:1223名八路军后代和烈士遗孤全部存活,而300多位乳娘中有186人的亲生骨肉永远定格在战火中的童年……
1945年秋,抗战胜利。青妇队长把一位穿军装的女同志领到姜明真面前。“嫂子,我的恩人……”女军人上前抱着姜明真,一语未了,已是泪如雨下。
福星不认识自己的妈妈,直往姜明真身后躲。
山上的柿子树正在变红。通向村外的山路上,姜明真、福星妈妈、福星三人缓缓向前走着。忽然,福星指着不远处的一丛荒草,对着姜明真说:“娘,哥哥坟。”
姜明真的脸上,两行泪“唰”地滚落下来。福星妈妈猛地一愣,马上就明白了一切……她扑在连生的坟头大哭:“连生,是阿姨害了你,阿姨对不住你啊……”
福星妈妈拉起姜明真的手:“嫂子,把福星留下给你做亲闺女吧。”
姜明真慢慢擦干泪,攥起福星的小手,坚定地放到她妈妈的手中:“福星,这是你亲妈。听话,跟妈妈走。”
姜明真的故事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她先后抚育过4个革命后代,自己的6个孩子却夭折了4个……
“一座座山哟一道道梁,山沟沟里住着俺的娘。俺娘是那遮雨的伞,俺娘是那挡风的墙……”
2011年,《乳娘》登上了戏剧舞台,与当年诞生在胶东大地的《苦菜花》《迎春花》一样,感动了千千万万观众。
栖霞市英灵山,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耸入云端,那是20850位抗战英烈以生命热血铸成的巍巍丰碑;远处的地平线上,就是日本侵略者向胶东人民投降的地方:青岛。
黄海潮落潮涨,驶出青岛港、威海港和烟台港的巨轮犁开金色航迹;春风年复一年,昆嵛山上的樱桃树红了又绿,绿了又红。战火远去,胶东这片红色热土,正在谱写新的风云录——
山海未曾改其志,只将烽烟化长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