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肇兴侗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2025-04-05 20:33 阅读量:2.4万+

华人号:黔旅

一声芦笙,惊醒了树上沉睡的鸟儿,人渐渐多起来,聚集在古寨门前的石板路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向同一个方向。

只见几十个身穿侗族服饰的男女,正唱着侗族大歌,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

2025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黔东南州黎平肇兴侗寨考察。寨门口,村民身着盛装唱起侗族大歌,总书记饶有兴致地了解侗族大歌相关介绍。

随后,总书记沿村寨路道前行,察看侗寨风貌与旅游商铺,与众人亲切互动。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他详细了解侗族历史、风俗及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情况,对其深厚底蕴予以关注。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总书记观看蜡染工艺,肯定蜡染合作社运营理念,鼓励传承民族传统技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这就是肇兴侗寨,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六大乡村古镇”之一,入选《国家地理》“全球33个最具诱惑力旅游目的地”,享有“侗乡第一寨”美誉。

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与喀斯特地貌雕琢下,千沟万壑构成贵州的深厚底色。微风于群山间盘旋,携着古老呼喊,吸引人们聚居山中凹地。

夜晚的肇兴侗寨。饶娟

肇兴

自然万物皆蕴灵,岁月沉淀显神韵

在肇兴人的语言里,“绍”代表着他们的家园。而在当地侗语中,“绍”意为“白鹭鸟”,因此肇兴又被美誉为“白鹭栖息之地”。

《创世歌》悠悠传唱:“万年之前,天地不分,大雾笼罩,世上无人,云开雾散,把天地分,天在高上,地在底下,天有日月星辰,地有万物生灵……”歌词描绘出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在肇兴侗寨人的心中,万物有灵,人类与天地万物相互依存,这种理念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图腾崇拜之中,成为其文化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肇兴侗寨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谱写着生命的乐章。(侗族服饰的衣服图腾。王晓)

鼓楼

“万物有灵”变得具象化

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

鼓楼是侗族人们日常祭祀、节日活动、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鼓楼下方,有一块四四方方的场地,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楼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特别是春节期间,村村寨寨聚集鼓楼广场,吹芦笙,“哆耶”对歌作乐。或以侗族民间传统故事为题材,自编自扮侗戏,登台演唱。

每当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故事。(肇兴侗寨。图源:“肇兴旅游度假区”公众号)

本次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肇兴侗寨,在信团鼓楼,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亲切交流。大家争相向总书记讲述近年来村寨发生的可喜变化,欢声笑语回荡在鼓楼之中。(信团鼓楼。图源:“千户侗寨醉美肇兴”公众号)

鼓楼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独特文化风貌的象征,更是侗寨人民“万物有灵”观念的生动诠释。在侗寨中,鼓楼的建造都是采用周边山中的木材。

侗寨的生活。饶娟

鼓楼中的4根粗大的柱子和外围12根柱子,它们分别表示四季和12个月份。而鼓楼上的门楣、檐板、檐角、楼脊大多装饰着图腾,主要以龙、蛇、龟、鱼、虎等为主,这些都是肇兴人民尊崇的对象。

肇兴侗寨鼓楼。王晓

走进侗寨,可见鼓楼二楼檐正面装饰着“二龙抢宝”泥塑雕像,由当地矿物质或植物颜料制成。其灵感源于侗族日常生活、传统文化与自然信仰,鼓楼也因此成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肇兴侗寨鼓楼。王晓)

鼓楼,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侗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侗族祭萨

人与自然的祈愿纽带

“高山连着高山啊,这是我们的屏障。我们神圣的祖母啊,你是这深山的阳光。坛里的白石多亮啊,表明你没有离开众人的身旁。坛外的古树多葱茏啊,你的福荫护着侗乡的四方……”

《侗族远祖歌》从萨坛升起,歌声响彻整个山谷,这是“祭萨”的环节,是侗族人虔诚地向天祷告,也是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萨。图源:“千户侗寨醉美肇兴”公众号

“萨岁”是肇兴人民信仰的至高无上的神灵,肇兴民间传说她是万神之主,是肇兴侗寨的保护神,能够保境安民,保佑当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关于萨岁的传说很多,但有一个传说和肇兴侗寨有着很深的关系。侗族先人是由萨岁创造,并且还通过练就五色石填补了天地。因此,肇兴侗寨5个楼团房族都有建立撒神坛,境内的“萨岁山”也被当地居民视为圣山,村寨设立撒神坛时均到萨岁山取土、朝拜。(祭萨。图源:“千户侗寨醉美肇兴”公众号)

而萨神的象征物是三节用袋子串联起来的水竹筒,竹筒脚削成马蹄形,内装象征萨神所用衣物、器物等共11种药物。松叶菜象征萨神的梳子,金银花象征其衣服,鸡冠花象征萨的腰围,黑狼蕨草象征其脚套……

祭萨。图源:“千户侗寨醉美肇兴”公众号

每一种代表萨神的物件都取于自然,自然就像永恒的编织者,编织着侗族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侗族祭萨这一传统习俗,正是对这一指示的有力呼应,它将侗族人民紧密相连,也将他们与自然紧紧相依。(祭萨。图源:“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公众号)

侗族大歌

民族世界的精神食粮

“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是人能够宴乐和消化而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精神食粮。”

破晓时分,一声婉转而悠长的声响骤然划破宁静,声音裹挟着山林的灵气,在峰峦与深谷间不断回荡。这声响,恰似一场专属于鼓楼特定节目的开场,瞬间唤醒了沉睡中的肇兴。

肇兴侗寨。王晓

侗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融入生活点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侗家人常言“饭养身,歌养心”,漫步侗寨,处处皆可聆听大歌。

肇兴侗寨。王晓

侗族大歌歌词内容广泛,它记录了侗族的历史变迁、生产生活、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侗族人的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歌声表达,是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百科全书”

侗族大歌。饶娟

闲暇时分走进鼓楼找到角落歇脚,总能在这里听到这悦耳的歌声。肇兴,作为“大用歌”和“六洞琵琶歌”的发祥地,不仅流传着大量的侗族大歌,还完好地保留了许多侗戏剧目,部分侗戏剧目至今仍在肇兴的舞台上精彩上演。

侗寨大歌。“千户侗寨醉美肇兴”公众号

玄妙的节奏总是人们口口相传鲜有文字记载,让侗族大歌的传播出现了阻碍。年轻一辈的人对侗族大歌的了解不深,难以传承。

侗寨大歌。“千户侗寨醉美肇兴”公众号

但有困难就解决困难,2019年的时候,在相关人士的努力下,深入村寨,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对侗族大歌的曲谱不断整理,形成了宝贵的录音和文字资料,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侗寨大歌。“千户侗寨醉美肇兴”公众号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少数民族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就像总书记在肇兴侗寨高兴地回应的那样,“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肇兴侗寨也会在时间前进的步伐里越来越好。

侗寨大歌。“千户侗寨醉美肇兴”公众号

置身肇兴侗寨,自然、建筑、音乐与民俗交融奏响和谐乐章,每一处细节皆为侗族人民与天地共生智慧的结晶,满含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肇兴侗寨。王晓

静立鼓楼之下,大歌余音在耳,萨岁巡游浮现眼前,岁月似已停驻,千年生活节奏未改。这里不只是村寨,更是一座承载民族精神与文化记忆的宝库。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肇兴侗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新生》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丹佛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