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22:19 阅读量:3.5万+
华人号:人文晋安撂荒地里
如何刨出“金疙瘩”?
晋安区宦溪镇最边远的行政村峨嵋村,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持续耕耘,通过“党建领、村企联”模式,数百亩撂荒地逐渐恢复生机,还发展起采摘观光农业。
一起来看
这座边远小山村逆袭之路
近日,记者步入占地70亩的两岸“千村示范”现代农业试验基地,只见新种下的仙人草已经发芽,在地面铺出一片浓密的绿。去年基地揭牌,试种了50亩高产水稻,还引进台湾的籼云3号水稻、仙人草等高附加值农作物,发展高品质现代农业。
资料图
“仙人草一年种植、多年获益,收获时只收割叶和梗,保留根系,第二年可自己抽芽长叶。今年,我们打算部分打包成盆栽出售。”村党支部书记何寿模介绍,仙人草又名仙草、凉粉草,是制作凉茶、仙草蜜的重要原料,形似薄荷,一亩地可种植四五千株,比种水稻的收益要高。
据悉,该基地由福建省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协会牵头多家社会组织共同打造,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种,未来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可以激发周边农户参与到种植项目中。
和社会组织合作复绿70亩闲田
仅是峨嵋村开展撂荒地整治的一个缩影
峨嵋村山高林密
盛产芙蓉石
芙蓉石产业曾盛极一时
村民多以采石和石雕为生
资料图
久而久之
村中耕地大量闲置
芙蓉石限制开采后局势依然未能扭转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决不能荒着!从2018年起,村“两委”启动撂荒地整治计划,将东一块、西一块的农地流转集中到村委手中进行整合运营,为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奠定了基础。
农业企业绿水(福建)生态环境有限公司闻讯而来,向村里租用了165亩撂荒地,种植水稻、花菜、玉米等作物。在何寿模等村干部的推动下,先后有7个农业项目落地峨嵋村,盘活了300余亩土地,撂荒地重披绿装。在政策支持下,一些村民将种植技术带回家乡,投入设施农业大潮,探索种植草莓、西瓜等水果,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希望能在当前的农旅融合大潮中闯出一条路。
眼下,不少种植户忙着翻耕土地,准备栽种西瓜苗。农田褪去冬日的枯黄,被一片片新绿填满。村干部告诉记者,有了产业支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既能领租金又能拿工资;村集体参与管理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撂荒地有了产出。
这几年
在宦溪镇政府支持下
村干部又瞄上了畲文化
不仅修建了200米的畲族文化长廊
还时常组织畲族文化演出
峨嵋村现有两个少数民族自然村
畲族人口占了全村近三分之一
如今
这里的畲族人仍保留着
畲语(山哈话)、畲服、畲歌
等特色生活习俗
资料图
念活“土字经”
做强“畲产业”
千亩农地已成为峨嵋村逆袭的资本
资料图
接下来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农耕文化、芙蓉石文化,携手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力量推动当地农旅融合发展,共同描绘“党建领、村企联、共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他们相信这片春风拂过的土地,将继续书写土里刨金的故事。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