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高山石厝!旧颜不改!同安云端这座古村……

2025-04-08 13:45 阅读量:5.4万+

华人号:四海同安

在厦漳泉交界处

海拔近千米的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

隐于山巅

作为厦门海拔最高村之一

白交祠村千百年前就有先民凿石垒屋

宗祠香火从明代连绵至今

莲花褒歌在山谷间回荡数百年

2020年,白交祠村入选“福建省传统村落”。随着“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千年古村落”“省级文明村”等荣誉接踵而来,这座村庄愈加成为厦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拼图,探索着传统村落保护与城乡文明共生的当代答案。

PART.1
溯源历史

赓续厚重文脉
涵养文明新风

白交祠村村民大部分姓杨

相传他们是杨六郎的后裔

据杨家族谱记载,15世纪下半叶,杨氏先祖迁往同安莲花山居住,由此开启了一段持续600多年的山巅造村传奇。当时,白交祠开基祖杨崇勉带有大德禅师(即杨五郎)、杨府元帅(即杨六郎)神像金身,于是就地建德元宫(又称“杨六郎庙”)供奉。

农历正月十六日“杨公节”成为流传数百年的民俗盛宴,每年总能唤回海内外杨氏宗亲回乡团聚。每逢已、酉、丑年还会举行进香大典,踏火堆、唱大戏,灯火通明,敲锣打鼓,为闽南传统民俗文化库留下“活样本”。

林铭鸿/摄

白交祠村还存在着

厦门罕见的鲁班祖师信仰

始建于清代的灵应亭,供奉着一尊高约25厘米的鲁班木雕神像,村民修屋建房、娶妻生子都要将神像请至家中。据文史专家分析,这一信仰可能与匠人迁徙和白交祠村一度发达的手工业有关。

林铭鸿/摄

如今,白交祠村从杨氏家风家训中提炼出“忠、孝、勤、俭、廉”五方面精神,更把“杨家乡愁浓”“六郎魂长留”“鲁班精神在”等独特的文化印记写入村规民约,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多次获评“省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

PART.2
修旧如旧
焕发石厝新生
守护古村乡愁

俯瞰白交祠村西北角

不少石头厝依山势而建

留有清代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

时代印记

说起闽南古厝

红砖厝最为人熟知

其实石头厝同样是一种主流特色民居

石厝建筑

据统计,村中现存40余栋石厝建筑,基本无人居住,大多就地取材,用石头筑墙,有的用鹅卵石垒砌,有的以统一大小的条石按一定图案砌起,更为精致美观。石厝屋顶大多以歇山式与悬山式设计,保留闽南燕尾脊,能有效抗风挡雨。更精妙的是“明厅暗房”——前厅无墙,山风穿堂而过;卧房仅留小窗,冬阻寒流,夏纳凉意。

“只修不建、修旧如旧”

这些石头厝体现了山民生活智慧,白交祠村以“只修不建、修旧如旧”的原则守护它们。在《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2020-2035)》中,白交祠村被划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其中,核心保护区为10.37公顷,包括庙宇1座、祖厝13座、民居8座

修缮完毕

目前,已有6栋石厝修缮完毕。建于民国时期的门口田31号祖厝规模最大,建筑面积达58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前埕、前厅、天井、过水廊房、主堂组成,两侧有门廊及护厝。白交祠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孙和说:“这座祖厝以后可以用于文旅服务,带给大家原汁原味的体验。”

白交祠石头厝  图源:厦门文旅

保护不是封存

而是让古厝“再生”

在规划中,门口田31号将与邻近的91号、68号串联活化利用,打造包括创客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及精品民宿的石厝群。

我们在传统建筑上保留原始风貌,在景观环境上保持传统村落肌理,彰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原则。

莲花镇村建办相关负责人

PART.3
活态传承
共存多元文化
紧握时代机遇

当前,白交祠村以“传统文化为核,乡村旅游为心,生态山水为底”,整合党建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茶薯文化等内容,整体打造集生态、文化、度假、休闲、教育及旅游于一体的“厦门党教地标·高山文旅村落”,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1986年和1997年,习近平同志两次来到军营村和白交祠村访贫问苦,因地制宜提出“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发展思路,为这两个边远山村的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

白交祠茶园  图源:厦门文旅

当年的贫困户杨文王作为亲历者,其旧居至今保留着过往样貌,成为同安区“初心之路”文旅动线的重要节点,每年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杨文王旧居

杨文王旧居

不仅如此,白交祠村还留存着亮眼的传统文化瑰宝。在山间传唱数百年的莲花褒歌由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即兴创作,多以男女对歌的形式进行,内容包括爱情类、农作类、道德类等,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莲花褒歌在白交祠村活态传承。2013年起,白交祠村开始举办高山春节联欢晚会,村民自编自演的莲花褒歌成为每年的保留节目。多年来,在社会各界举办的莲花褒歌比赛中,白交祠村代表队也是“常胜将军”。

陈嘉新/摄

悠久历史底蕴

传统村落肌理

多元文化风貌

在白交祠村同频共振

孕育出独特的闽南文化样本

助力厦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高山石厝!旧颜不改!同安云端这座古村……》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