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2019-07-25 20:21 阅读量:2.9万+

华人号:豫头条

在河南省东北部,出清丰县城东南17公里,有一个叫单(shàn)拐(guǎir)的村庄。一条蜿蜒的潴龙河从村西流过,河水悠悠,时光悠悠。76年前的1940年,单拐村百姓在鬼子眼皮下,用生命掩护了72名八路军伤员。抗战爆发后,我党在此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游击战争;而在更早时,冀鲁豫边区就在这里建立了党的组织。

单拐村并不难找,从濮阳市区乘31路公交车,或从清丰县城乘5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这是一个典型的豫北村庄,绿树掩映,民居粗简。在村中央,却有别致所在:一座座青砖灰瓦的清代民居彼此相连,错落有致;长方形的院落一进又一进,阒寂无人;胡同窄窄,曲径通幽。

历史的足音就在静谧中真切地越来越近。

冀鲁豫军区纪念馆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池塘1

▲池塘2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广场

穿过一片旱柳掩映的水塘、广场,一座围墙拱卫的中式大门楼跃入眼帘。由宋任穷题写的“冀鲁豫军区纪念馆”匾额居中悬挂,加上门楼旁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铭刻,彰显出这里与附近村落的不同。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纪念馆正门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保护单位铭刻

1944年9月,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和中共冀鲁豫分局迁驻单拐村。当地开明绅士陈笃之和儿子陈平说服群众,腾出150多间瓦房,作为司令部办公和居住使用。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宋任穷,政治委员黄敬,副司令员王宏坤、杨勇等主要领导同志,在这里指挥作战,并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水井(在纪念馆院内)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石碾(在纪念馆院内)

至今纪念馆内仍保持着军区凿得的水井、用过的石碾、战士们缴获的日本军刀、战士们战斗用的大刀等上千件文物。

邓小平用过的上马石

1945年4月,邓小平伴着春风绿柳走来。在单拐东街路南,有一个院子,屋宇整洁,青砖灰瓦,地砖磨得发亮,邓小平就住在这里。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原小平旧居门口(现已修复)门朝西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小平旧居院景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小平旧居内景

那年初夏,麦浪滚滚,一眼望不到边。邓小平每天都要去看看丰收在望的麦田,在地头和乡亲聊天。他那间10多平方米的屋子,也常常挤满了农民。他开导说:“你们是雇工和佃农,是革命的依靠力量。现在生活都很苦,共产党就是领导咱穷人翻身求解放的。减租减息就是要改善我们的生活。”

那年的6月6日,村东头正在召开冀鲁豫边区群众工作会。邓小平对着十几个村子的4000余人,作减租减息运动的总结。他说:“这次运动抓住了发动群众这个中心环节,规模之大、之普遍,进展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今后应切实注意克服不平衡状况,对不同类型的地区区别进行,少走弯路,充分发动群众,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就是著名的“六·六会议”。获得实际利益的广大农民群众,以高涨的革命热情参军、支前和发展生产,抗日根据地获得了空前的巩固。

4天后的6月10日,在党的“七大”闭幕的前一天,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他接到毛泽东主席的电报后,很快奔赴延安。

在邓小平旧居的胡同口,左侧有一对青石,状似卧马。群众每天都把它擦得干干净净,他们说,邓小平平时从这里上马,骑马到周边村子调研;离开单拐那天,也是从这里上马,和父老乡亲依依惜别。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上马石(图片下面左右两边)

宋任穷栽下石榴树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胡同内景

邓小平旧居向南30米,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宋任穷当年亲手植下的石榴树正花开火红,让这个安静的院落有了热闹的色彩。1944年秋风果香时节,头戴毡帽,身着长衫的宋任穷,走进了这个院落。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宋任穷旧居门口(门朝南)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宋任穷旧居内景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宋任穷卧室

宋任穷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冀鲁豫军区县大队长以上干部整训大会,历时两个月。在这次会议上,宋任穷强调要密切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开展拥政爱民运动。

转眼到了1945年春节。宋任穷安排杨勇副司令员带领军区干部,为一户户军烈属和特困家庭送去米、面和肉食,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大年初一,村民们和儿童团纷纷去给首长拜年,宋任穷把花生、红枣、糖块儿塞进了孩子们的兜兜。70年过去,老人们仍记得当年的情景,欢笑声依稀响在耳畔。

1945年8月中旬,军区撤离。离别前一天,宋任穷把两个小箱子留给房东陈永修作为纪念。陈永修把妻子织的粗布单子送给了宋任穷。走的那天,全村人来送行。老妈妈和孩子们哭了,声声叮咛;战士们不忍离别,话语哽咽。说起当年,老人们有些浑浊的眼里又涌出泪水……

兵工厂造出第一门大炮

我军兵工史上生产的第一门大炮,就诞生在村里的陈氏祠堂。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陈氏祠堂(在纪念馆院内)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梁枋

这是一个建于1869年的四合院。院子古朴大方,建筑做工精细,梁枋有黑、白、灰、蓝、红五色彩绘,六片隔扇门上有透雕蟠龙花卉图案。

当年,这里正是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所在地。

想要造大炮,可设备就是几盘洪炉、几个风箱、几把老虎钳和一些锤子、锉、钻。没有图纸,技师盖亮将样机炮拆卸,用四天四夜,画出所有零部件的草图;没有材料,把缴获敌人的火车轴、车轮子、火车上的大弹簧和道轨等拿来,改制加工;没有大型锻造设备,他们搭起五米高的三脚架,拴上滑轮,吊上一个大锤,往下砸;还有炮膛的机加工、制造闭锁机、制造大弹簧……困难尽管重重,也都被战士们一一克服。

冬去春来,1946年4月,当麦苗青青,油菜花黄时,兵工一厂传来喜讯:大炮发射成功!它被命名为“盖亮”号七十毫米步兵炮!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兵工史第一门大炮模型

陈氏祠堂的小院顷刻间沸腾了,单拐村沸腾了。村民们敲锣打鼓,杀猪宰羊,前来慰问兵工战士。

这门口径70毫米,射程3500米,重量只有200公斤的大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这门大炮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从1945年到1948年,单拐村的兵工一厂共生产七门大炮,其中五门装备了前线部队,大显身手。

豫北古民居建筑游赏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清末建筑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新修复建筑1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新修复建筑2

单拐村村庄建设保持了自清咸丰年间以来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

其中,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民居建筑均为青砖蓝瓦,四梁八柱,有多处建筑拔檐线条流畅、墀头简洁明快、砖雕木雕做工精细,是清末民初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的典型风格,也是豫北地区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民居建筑群,代表了中原建筑文化的时代特点。

百年前的旧貌犹存,小垂花门式的门楼极具特色,素淡清雅的色调,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在该建筑群中随处可见。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门楼风格

在重点保护区内、街道、胡同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历史布局,村民表现出了较高的文物保护意识。

红色旅游景区不断完善

风雨七十年,弹指一挥间。硝烟弥漫的战争早已远去,但那一幕幕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却依旧清晰。

7月1日前,清丰县着力打造的单拐红色景区提升工程精彩收官。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

下一步,整个景区还将打造特色小吃街、生态采摘园、亲子游乐园、拓展训练基地等,并建立红色干部培训基地。作为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者,单拐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将来到这片红色土地,分享红色记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第一门大炮诞生地—清丰县城东南单拐村庄》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特殊)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清丰文旅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