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广播剧《喜鹊》为何能够打动人心?

2025-02-24 17:03 阅读量:4k+

华人号:社会能见度
听得见的守护
全国首部未成年人保护题材
广播剧《喜鹊》创作纪实

艺术手法展现真实案件,戳心故事触达人性幽微,聚焦未成年人保护热点问题,倾情讲述检察官与几个乡村中学生之间的故事……2024年12月3日,中宣部公布了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三集广播剧《喜鹊》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喜讯传来,很多关注此剧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在朋友圈转发分享这一喜悦。

作为全国第一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广播剧,《喜鹊》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安徽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省检察院联合制作。2025年1月,《喜鹊》获奖情况被写进了安徽省两会的检察工作报告,还与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一起,被评为2024年度“十大检察新闻”。

“能够获得这一崇高的奖项,得益于新时代中国检察事业的生动实践,更得益于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检护童心’的担当和力量。”该剧编剧、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广播电视台音乐频率运营中心广播剧工作部主任吕卉告诉记者。

《喜鹊》海报

《喜鹊》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聚焦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热点话题
“明天,弥漫着梦想,畅想着期待和希望。明天,憧憬着温暖,追赶着初升的太阳……”2024年5月26日,随着《喜鹊》在安徽广播电视台戏曲频率首播,并陆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之声、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频率的播出,该剧的主题歌《我们的明天》中圣洁、充满憧憬的童音,令人回味悠长。

吕卉在第十九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上发言。
吕卉说,《喜鹊》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为主题,聚焦校园欺凌、网络保护、“两卡”犯罪、电竞酒店、困境儿童救助等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反映了校园欺凌和网络犯罪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伤害,鼓励孩子们遇到危险时要勇敢说出来,寻求帮助。
该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叶莺,来到乡镇中学担任法治副校长,在一次法治宣讲中发现端倪,喜鹊窝村的女孩喜鹊哭着跑出了教室。原来,初中生喜鹊、小希、大壮、小满等青春期少年遇到了各自的麻烦。他们是沉沦,还是拼命摆脱困境?检察官叶莺能帮他们走出困境吗?
“这部广播剧给了我们答案,带他们走出困境的就是我们‘检护童心’的检察官们。”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编辑戴茵听完该剧后说,“检察官郑义、叶莺伸出的手,把她们从‘缝隙’中拖了出来,让他们重新拥有了美好的未来。”
在剧中,叶莺在处理一系列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案件时,深入调查,发现真相,维护正义,将隔空猥亵、校园欺凌等相互关联的网络时代新型犯罪事件抽丝剥茧般地一一展开,展现了社会各界如何联手对抗危害未成年人的网络和现实问题,也揭示了社会问题、家庭矛盾和教育缺失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
正如剧中检察官郑义所说的那样:“法律是最后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学校、家庭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假如我们做得再早一点、多一点,很多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戴茵说,这部广播剧带给听众最大的感受是“真诚”——真诚的声音,真诚的故事,真诚的语言,真诚的情感……同时带给听众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真实的世界也许并不那么阳光灿烂,也许还有黑暗和罪恶,也许还有漏洞和缝隙,但是有检察官的“检护童心”,有全社会的携手努力,还有家庭的温暖呵护,相信孩子们的未来一定会是一条康庄大道。

《喜鹊》是怎样创作的?

——以案为媒,以点带面讲故事
“我起的名字是《明天会更好》,剧中的小主人公遭遇了网络欺凌,这个名字可以给她信心,希望她重拾自信。”
“可以叫《照进角落的光》,检察官是帮助孩子的,检察官就是照进角落的光。”
“我起的名字是《同学,别怕》,同学们面对校园欺凌的时候不要害怕,要勇敢地说‘不’!”
…………

2024年5月13日,吕卉(后排中)与检察官一起,走进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就正在创作的广播剧征集剧名。

2024年5月13日,吕卉携主创团队带着《喜鹊》的剧情介绍和精心制作的课件,与安徽省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一起,走进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想听听同学们和老师们的想法,同时也为这部即将诞生的广播剧征集一个更生动贴切的剧名。现场孩子们的踊跃参与让吕卉颇为感动,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创作出一部无愧于孩子们的精品力作。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所在。作为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吕卉一直关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并多次提交相关议案和建议。通过受邀参加全国多个地方检察院的视察调研,深度参与检察机关日常活动,吕卉了解到,检察机关作为唯一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过程的法律监督机关,将检察履职贯穿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过程、各环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她同时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以司法保护促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协同发力,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基于当前存在的校园欺凌、沉迷网络、隔空猥亵等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吕卉萌生了要创作一部以未成年人保护为题材的广播剧的想法。“通过艺术的形式唤起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全社会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意识,这是将习近平总书记‘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的最好艺术实践,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增进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了解,进而更多地关心支持未检工作。”吕卉说。
2023年12月,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到安徽调研时,听取了吕卉的创作选题介绍,对此予以热情鼓励和充分肯定。剧本创作过程中,吕卉一方面从当下未成年人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另一方面深挖检察资源“富矿”,特别搜集了最高检自2016年8月起至2024年3月期间发布的7个批次40多件涉未成年人保护主题的指导性案例,进而深入挖掘案件背后令人难忘的细节,并注意向更广阔的生活层面拓展,力求用声音艺术雕刻出每一个感动人心的时刻。
剧本先后九易其稿,并最终定名为《喜鹊》。吕卉介绍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鹊被视为吉祥、幸福和好运的象征;而在自然界,只有整个生态环境好了,喜鹊才能临门欢歌。剧中的小主人公喜鹊,生长在大山里的喜鹊窝村,她有喜鹊一样清脆甜美的歌喉,因为渴望友情,小喜鹊被网络“大灰狼”诱骗,被对方要挟、步步紧逼,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检察官叶莺拯救了她。后来,喜鹊也将这股正义力量传递下去,在紧要关头帮助了同桌小希。
“案例是最生动的语言。《喜鹊》以案为媒、以点带面,讲述更多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与时代同步,与生活同步,与社会情绪共鸣,因而也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告诉记者。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蕲县镇忠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惠贞对该剧取名为“喜鹊”非常赞赏:“用小主人公喜鹊的名字作为剧名,既为该剧增加了明亮温暖的色调,也寄托着人们对所有未成年人一生平安喜乐的真挚期望。”

《喜鹊》引发了怎样的共鸣?

——写出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喜鹊》的演播阵容强大,由著名演员杨立新和季冠霖领衔演播,廖菁、瞳音等众多一线大咖倾情演绎。2024年5月,在北京的录制现场,演员们对剧本产生强烈共鸣,他们结合各自的理解甚至是亲身经历完成了声音艺术的二次创作。
“广播剧的一大优势是即时性,可以快速传播,创作这部反映校园欺凌等问题的广播剧非常有意义,它既展现了检察机关等政法机关对少年儿童的关心,也能以此呼吁全社会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剧中检察官郑义的演播者杨立新说。剧中喜鹊奶奶的演播者廖菁是第一次接触未成年人保护题材,她看到剧本后感到震撼,“希望这部剧的播出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给予他们更好的保护,同时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廖菁说。

2024年6月4日,安徽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的工作人员和安徽省检察院检察官带着广播剧《喜鹊》,走进岳西县古坊中心学校。

六月,是属于孩子们的季节。2024年6月4日,《喜鹊》首播不久,该剧导演甄臻就和安徽省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一起,深入大别山区岳西县古坊中心学校,第一时间向孩子们赠送《喜鹊》的音频,并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孩子们送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该剧主创团队还邀请业内专家点评,并将作品分发到中小学校园,近距离聆听听众的真实收听感受。业内专家和在校师生们普遍认为,该剧精准反映了网络时代未成年人保护亟须关注的问题,恰逢其时;剧情生动,演播精彩,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这部广播剧写出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漯河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宁雅秋评价说,“真情是最朴素的共鸣。《喜鹊》用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细节表达出人类共同的情感,跟当下生活相呼应,跟百姓的话题共情、共鸣,这是生活中人性的温情、温暖、崇高的价值,也是优秀文艺作品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洞察。”
“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是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文艺精品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创作《喜鹊》这部作品的初心和追求。”吕卉自1999年担任独立编剧以来,就始终扎根生活,脚踏大地,关注身边每一个朴素而平凡的生命个体,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愿景和现实困惑,以充满崇敬和友善的心态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我有义务有责任通过自己的作品,把这种温暖和力量传递给广大听众。”吕卉说。
在国内广播剧界,吕卉有着广播剧“匠人”的美誉。20多年来,从《阳光行动》到《举起你的右手》《板车女孩》,从《母亲的童谣》到《“傻子”传奇》《爸爸的脊梁》,再到《小岗新传》《喜鹊》,吕卉先后有19部广播剧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另有50多部作品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奖等。她还获得代表中国广播剧最高成就的奖项“编剧成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代表委员怎样看《喜鹊》?

——检察官办的不仅是案子,
更是孩子的人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部广播剧也激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共鸣。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江元勋说,《喜鹊》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和健康成长,这个题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希望可以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共鸣,尤其是在校园欺凌、学习压力过大、网络和手机游戏侵蚀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社会和家庭都应该构筑起真诚的防护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律协创会会长陈曼琪对此深表赞同,她说:“未成年人心智不够成熟,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优良的家庭、家教、家风有助于为青少年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再配合社会、学校、政府等各方协同发力,这样方能更好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避免悲剧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马晖玲认为,《喜鹊》以检察官的视角为切入点,聚焦校园欺凌、网络沉迷等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既展现了人民检察官秉持“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的理念,高质效办理每一个涉未成年人的案件,又深度梳理了未成年人犯罪和被伤害背后的社会、家庭、教育等动因,同时用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将司法理念和人文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
“《喜鹊》通过真实的案例改编,揭示了网络犯罪和校园欺凌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伤害,让更多的违法犯罪行为暴露在阳光下,让更多未成年人的焦虑与不安被看到、被关注。”在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看来,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六大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司法机关应当“抓前端、治未病”,扩大司法保护的对象范围,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免受伤害与不良影响而健康地成长。
“我们藏语里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自来水公司职工夏吾卓玛则从音乐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在《喜鹊》这部作品中,一首首原生态的原创歌曲都非常美,特别是《喜鹊》这部作品中小主人公的扮演者在片头、片尾的深情演唱,真可以说是天籁之音,既符合人物设定和剧情发展,又充分发挥了广播剧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喜鹊》是近年来以未成年人保护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少有的佳作。”
安徽省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剧的创作,既是检媒精诚合作结出的文艺硕果,也极大丰富了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的形式。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经常深入检察工作一线,深挖检察工作“富矿”,通过与检察机关合作等方式,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检察题材文艺作品,为检察文化百花园再添精彩。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广播剧《喜鹊》为何能够打动人心?》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