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6 20:52 阅读量:4.1万+
华人号:豫头条
下伏头村记事
作者:张海生
张海生,河南省博爱县人,1963年8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焦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天河》主编。曾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光明日报》文荟副刊、《诗刊》、《人民文学》、《文艺报》、《作家报》、《人民政协报》、《牡丹》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100余万字。出版诗集文集《雪飘本命年》、《在自己的领地散步》、人物传记《追逐梦想》、散文集《岁月痕迹》(与人合作)。作品多次入选《天下阅读》《消逝的事物》等文集和系列丛书。
下伏头村应该是丹水流出太行山的最后一个村庄了,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怀川冲积平原,是竹林环抱、曲水绕屋的一个个小村庄。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老家就在丹河边上,距下伏头村南5公里的江陵堡村就有李商隐家的祖茔和李商隐墓。唐代诗人元稹的《丹河》“今朝西渡丹河水,心系丹河无限愁。若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一诗,写的就是这一片地方。
可以很自豪地说,下伏头村就是我家乡的山水。我家住在清化,下伏头村在许良,清化和许良都是历史名镇,许良既是镇名,又是个村名,许良镇下辖下伏头村。许良和清化都属博爱县辖区。博爱民谣云:“清化街五里长,再走五里到许良,许良街竹货多,往北走圪垱坡……”圪垱坡西临石佛滩,到了石佛滩也就到了下伏头村。
下伏头村是美的。她的美在于她的山水相依,在于她的山地与平原的分界之处。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风光山色,孕育了独特的人文风貌。丹河水自山西进入博爱,经三姑泉、天井关,从九渡、三渡一路南下,到了虎头山西侧继续向南,遇九峰山受阻折向东,在九峰山和虎头山的峡谷间穿行,到虎头山东南角随山势又折向北,两三里向东南浩荡出山。下伏头村就在虎头山东侧的山脚下,在丹河的西岸。高高的虎头山挡住了秋冬季节西北风的侵袭,经年不息的丹河水流淌出一大片开阔的滩地,多少年来,村里风调雨顺,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静守时光,安居乐业。
丹河流到下伏头村,就不单单是一条河了,由于这里地势平坦且比较开阔,水流缓慢,水面自然宽广,形成大片的水滩。丰水期,水面汪洋恣肆,颇为壮观。智慧的村民充分利用水资源,为生产、生活服务。自1949年以来,下伏头村200多亩庄稼地,通过修转山渠等方式,全部实现了河水灌溉,旱涝保丰收。
水磨坊是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自古以来,村子里就利用河水,人工拦河造堰,制造水位落差,引水转磨。您可以想象一下,宽阔的河面上,每隔二三百米一座骑河而立的鹅卵石房子,十几座这样的房子一字排开,像秋天的雁阵,立在村前,远远望去,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画面。在每座石房子下都建有一盘石磨,石磨分上下两扇,直径1.8米,厚0.4米,石磨下有一根5米高木轴,轴下有一个直径6米的圆木轮,水冲木轮带动水磨下扇飞转,与上扇相磨将物料磨碎。村里的石磨主要磨香末,作为制作卫生香、蚊香和炸药的原料。如果用它磨面粉,可日磨面粉1000余斤,与人工推磨、牲口拉磨相比既省力,效率又高出许多倍。据专家考证,这里的水磨是我国目前少有的汉代水磨,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利用水资源生产的一种先进方式。走进石磨房,河水喧嚣,飞流直下,巨大的力量冲击着水轮,带动石磨飞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盘石磨转一圈就能挣5分钱左右,在磨前工作的人,常常会随着石磨转动的节律,口里情不自禁地念叨:5分、1毛,5分、1毛……这样的日子,多么惬意。
大约是1964年的夏天,村里购买了一台苏制的水力发电机,实现了水力发电。合闸供电的第一个夜晚,下伏头村,乃至整个丹河两岸的群众都沸腾了。祖祖辈辈靠点灯熬油度过漫长夜晚的下伏头村人用上了电灯,有了明亮的夜晚。从此,下伏头村人告别了一个时代,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早期,一个几百人的小山村,200多亩水浇地,10多盘水磨,还有黏土矿、铁矿、耐火材料厂、蚊香厂,每年收入10多万元,劳动日最高可达4元,那是怎样的一种富足、殷实啊!可以说,是水润泽了下伏头村、荡漾了下伏头村、丰满了下伏头村,是水让下伏头村人的梦里荡满了幸福的波纹。
下伏头村的美曾被许多有识之士慧眼看重。1964年国家中南局干部疗养院经过考察,把下伏头村作为首选之地,后因中苏关系、战争因素搁浅;1988年,河南电视台曾在该村拍摄电视剧《豆腐李招亲》,周边的村民闻讯赶来观看,村子里的许多村民还当了群众演员,整个村子热闹了40多天;2000年前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下伏头村评为全球最具有生态保护发展潜力的地方之一,还在这里开展了一个科技项目;焦作市摄影家协会把下伏头村作为摄影培训基地,多次在此举办摄影培训班。
我国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国文先生,上世纪60年代,曾被下放到这里修建铁路,曾在丹河一带工作了多年,他写了一系列关于丹河沿岸的散文,有一篇《河对岸人家》我记忆深刻。文章有这样一段描述:“我始终记得河对岸山顶阳坡上那几户人家,每天清晨阳光先把那小村落照亮。好久好久,这夏秋季节特别耀眼的太阳,从对岸山巅慢慢地滑下来……直到我们工棚里黑黢黢了,对岸屋顶的青石板上还残留着最后一抹光亮,可以清楚地看到飞鸟归巢,鸡兔进笼,咩咩的羊群和悠闲地摇着脖下铃铛的短角黄牛回村的情景。”多么幽静而安详的村子,可惜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地方了。
我县有一位全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叫买鸿钧,现在是北京画院的画家,2014年10月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以“烟云供养”为主题的个人画展,我应邀赴京参加,还参加了他的作品研讨会。会上我见到许多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大家对买鸿钧画作的评论,其最主要的是:他的画超越南北画派,试图以南方文人画的笔墨韵致来重构北方山水的结构,说他有很重的江南情结。我对买鸿钧成长历程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我曾对买鸿钧说:你的江南情结,就是下伏头情结、石佛滩情结,或者说,是源于下伏头、源于石佛滩。买鸿钧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知我者,老兄也。”
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与下伏头有着微妙牵扯。在我童年、少年的夏天,有多少个夜晚是靠下伏头村石磨磨出的蚊香为我驱逐蚊虫,伴我入眠;在我青年精力旺盛的时代,有很多个夏夜,和几个朋友一起,从县城出发,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水桶,到下伏头村搬石头捉螃蟹,一玩儿就是一个夜晚;参加工作以后,我又多次来下伏头村采写经济发展、奇闻趣事的文稿;前些日子,省作协组织作家到下伏头村采风,通知我参加。我就想,谁这么有眼力啊,早该来了,于是,我又一次来到下伏头村。
来源:今日博爱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