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16:18 阅读量:5.3万+
华人号:广东事儿时尚模特戴着传统珐琅作品走上T台、观众近距离聆听非遗两代传承人分享、亲身体验制作中彩珐琅……3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珐琅艺术沙龙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M空间举行。
本次活动的主角无疑是现场展示的多件精美珐琅艺术精品。无论是纹饰精美的器物,还是多彩时尚的小件饰品,都深得观众欣赏和喜爱。这些精品全部出自广州珐琅圈的一对“父子档”。从事珐琅创作40多年的杨志峰和“90后”青年设计师杨承燊,先后成为广州珐琅非遗传承人。他们一面传承,一面创新,希望让珐琅真正走入普罗大众和现代年轻人的生活。
珐琅,又称“佛琅”“景泰蓝”,被誉为“世界上极为奢侈的艺术品”。它是将珐琅釉料,涂在加工后的金属制品表面,干燥后烧制而成。早期为皇家御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多部制作精美的古装剧中,珐琅的工艺大量出现在剧中女性的发簪、指套、耳饰和宫廷御用的餐具上。根据身份高低、男女性别,珐琅的样式、制作工艺都有着严格的区分。
2009年,广州珐琅被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广州珐琅又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广彩以陶为胚,珐琅多以铜为胚”
“对于珐琅,的确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它是什么。看上去很像广彩啊!很多时候与别人提起,有人第一反应竟然是‘发廊’,以为是剪发的地方。”一段T台走秀后,广州珐琅传承人杨志峰登场讲解传统珐琅工艺,就以这样的开场白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
这位从事广州珐琅艺术超过40年的老匠人,每次听到有人这么问,他既感到习以为常,内心又觉得不是滋味。为了让更多人认识珐琅艺术,杨志峰这些年来没少举办展览、沙龙、分享会。包括2月中旬在广州越秀区举办的2019广府庙会,这已经是杨志峰连续第八年参加了。而他创办的承峰珐琅艺术工作室,配合开展各种非遗公益宣传活动,已成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摔得烂的是广彩,摔不烂的是珐琅。”被问得多了,他总结出一句通俗易懂,又便于记忆的话,来解释珐琅和广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广彩是以陶为胚,珐琅多是以铜为胚。”
活动现场,杨志峰搬来了他多件作品,通过将珐琅制作过程中各个工艺步骤的拆解展示,让观众都对珐琅有了基本的认识,并快速了解珐琅的制作工艺步骤和形成原理。
进珐琅厂第一件事就是学磨颜料
除了为观众讲解珐琅工艺,杨志峰还讲述了他从业四十年,不断坚持传承和发扬广州珐琅的经历,深深震撼了观众。台下大家不时发出“了不起”“不简单”的赞叹声。
上世纪70年代,杨志峰曾师从国画大师何磊、陈雨田、吉梅文,学习中国画。1975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花都珐琅厂从事珐琅工艺美术设计。当时,广州所制作的珐琅主要销往国外,为国家出口创汇。
虽说是从事美术设计,但杨志峰当年进珐琅厂,学的第一件事其实是“磨颜料”,然后学填底色,再学上色。“磨颜料磨到师傅认为你可以为止,才能开始学画。”杨志峰说,画珐琅要在瓶、盘等器皿上作画,因器皿立体面有一定的弧度,加上瓶面不吸水,不能像在纸上作画般运笔,很考手绘功底。
磨颜料是锻炼对颜色的敏感度,填底色是训练手绘的基本功。当前面的功夫都做到位,得到师傅认同后,才可以开始学画,“一手握四五支画笔同时上色也不在话下,画工就是那样一笔一笔练出来的。”细看杨志峰的珐琅作品,就会发现他的描绘细致入微,连花叶上的脉络、鸟羽上的纤毛都被一一表现出来,真实又生动。
“中彩珐琅”珐琅工艺获发明专利
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珐琅大致分为广州珐琅(画珐琅)、掐丝珐琅(景泰蓝)。而这个分法,在上世纪80年代被杨志峰和他几名工友们打破了。
1979年至1981年,花都珐琅厂进行技术革新,杨志峰等人前往北京学习景泰蓝的掐丝工艺。“当时我认为单纯学习和模仿景泰蓝的工艺是不够的,于是就将景泰蓝的掐丝工艺与广州珐琅的传统工艺相结合。”新工艺既继承了景泰蓝金碧辉煌的花纹图案,又能衬托出广州画珐琅固有的淡雅、古朴、细致、生动的大幅彩画和书法,既有掐丝技艺,又有画花的釉下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型工艺产品——新华镇釉下彩珐琅(别名釉下彩景泰蓝)。此后,该工艺还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1988年易名为“中彩珐琅”。
“中彩珐琅”的取名大有讲究,杨志峰说,“中”有几层意思。一是表明产品中央有主题彩画;第二,这彩画不像广彩那种釉上彩,它是夹在中间层的釉下彩,绘上后还要加一层透明釉以保护画面,而且画面是平整的,如果不平,烧完后还要细细打磨。最后,“中彩”还代表着好意头,符合珐琅时常作为馈赠礼品的需求。
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提升,手工艺行业逐渐没落。2003年,花都珐琅厂关闭。杨志峰组织了十几名工匠开办了花都珐琅礼品经营部,后更名为“广州承峰珐琅艺术工作室”,继续坚守珐琅这一传统工艺。“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杨志峰几十年如一日的匠人匠心,触动了在场很多年轻的艺术爱好者和从业者。
“珐二代”将珐琅用在日常配饰上
珐琅工艺制作工序多达100多道,工艺复杂、成品率不高、原材料比较难获取,制作过程也是繁复枯燥,对制作者要求较高,广州从事珐琅工艺行业的人越来越少。广州珐琅的发展和继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情况。
让他欣慰的是,杨志峰的儿子杨承燊,作为一名“90后”,对传承珐琅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
2014年在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杨承燊创立了水木艺术工作室,开始全身心投入研究学习珐琅工艺。他将现代绘画、艺术手法融入到传统珐琅工艺上,并与时尚设计产品结合,为珐琅艺术注入了摩登的元素。
在他的努力下,珐琅这一过去只是流行在宫廷王公贵族的“高端配饰”和“奢侈品”也开始出现了新的面孔。如今,他已成功开发了他自己的专属首饰设计作品,包括珐琅吊坠、胸针等。
“希望将珐琅做成一件件‘行走’的艺术,让珐琅真正走入普罗大众和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杨承燊说,此后他的作品以可将佩戴性作为特点发散展开,再开发一系列更具功能性、更贴近生活的产品。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受访者供图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