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中华民族始祖——炎黄二帝

2023-06-04 10:34 阅读量:3.4万+

华人号:豫闻天下
炎黄指的是炎帝和黄帝,在那个文字都没有出现的远古时代,帝王当然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古书上记载的炎帝和黄帝二人的真实身份,是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的两个部落首领。因为他们二人的功绩卓著,是塑造整个中华民族的始祖,后人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尊敬,才尊称他们为炎帝和黄帝。

炎帝神农氏

炎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年龄要比黄帝稍长一些。在传说中,炎帝长着牛的脑袋和人的身子,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比喻。真实情况很可能是由于炎帝身形壮硕,在那个普通人都比较瘦小的人群中显得十分伟岸。

由于炎帝特殊的外形和勤劳勇敢的品质,他在成年之后被人们推举为部落的首领,也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大家就称他为炎帝。

炎帝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作神农氏,顾名思义,炎帝一定是为人民做了很多与农业有关的贡献。

在远古时代,人们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食物的来源非常不稳定,整个部落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所以摆在人们面前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解决温饱,而炎帝正是帮部落解决了这个问题。

传说有一次,炎帝见到鸟儿衔着植物的种子飞过,他立即想到植物的播种很可能就得益于鸟儿。既然鸟儿能够帮助植物播种,那么人也应该可以,于是他思考如何将植物的种子保存和培植下来,由此原始农业便出现了。

有了农业,炎帝又创见性地解决了农业的效率问题。他发现人们徒手耕种土地很困难,于是又发明了用于平整和翻耕土地的农具耒和耜。耒和耜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农业工具,正是因为它们的出现,才让我们的祖先在农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过在农耕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依然没有放弃早先的采集狩猎,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依然被人们当作获取食物的方式。但另一个问题也就摆在了人们面前: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植物不能吃,谁也分不清。

在这种情况下,炎帝亲自去田地里尝遍各种植物,最后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等能够广泛种植的植物。

当然,尝遍植物让炎帝也成就了另一项伟大的功绩,那便是帮助人们将有毒的和能够治病的植物也品尝了出来。

在此之前,生病的人们只能够听天由命,但经过炎帝尝百草、定药性之后,人们便开始逐渐了解了草药。有了草药之后,人们在面对疾病时所受的痛苦就减少了,寿命也得到了延长。

当然,炎帝教人们种植五谷,发明耒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这些毕竟都属于神话传说。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历史上的这些功绩很可能不是炎帝或某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而是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智慧的累积。

当然,在远古时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在狩猎和采集已经不足以填饱肚子、必须扩充粮食来源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也必然经历过一段需要尝百草来鉴别各种植物是否能吃、是食物还是药材的阶段。

而炎帝作为当时带领我们的祖先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和生存方式的带头人,确实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崇拜的。因此,我们才会将炎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农业之祖、药学之祖和茶祖!

轩辕黄帝

与炎帝同时代的黄帝则更具有传奇色彩。在传说中,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伶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这段出自《黄帝内经》中的话的意思是:“黄帝刚生下来时便很聪明伶俐,年龄还很小时就善于言辞,幼年时对事物的理解力很强,长大后,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忠厚诚实。”

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品质,黄帝也被部族中人推举为首领。和炎帝一样,黄帝对部族的最初贡献也是发明创造。

在黄帝之前,人们的住所是用树枝和泥土建造的,不但不结实,而且遮风避寒的效果也不好。黄帝发明了用石块建筑房屋的方法,让房屋变得无比坚固,从此人们便开始了定居的生活,村落、集镇乃至规模化的城市也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黄帝也面临着与炎帝共同的问题:人口的增长、部落的壮大需要更多更稳定的粮食来源。面对这个问题,黄帝选择了迁居,带领部落迁徙到了水草更丰美、土壤更肥沃的地方。

几经辗转,黄帝率部落迁徙到了今天的河北地区,当时那里有适宜农耕的宽阔谷地和可供狩猎的山林。黄帝部落觉得此地环境非常优越,于是便定居了下来。

与此同时,炎帝也率领他的族人开始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今天河南东部地区,并在那里安顿了下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就这样成了近邻。

涿鹿之战

在炎黄两大部落的东面,今天的山东地区,则世世代代居住着最早冶炼青铜、制作头盔与铠甲的东夷(九黎)部落,他们的部落首领是蚩尤。

在传说中,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但事实上很可能是所谓的东夷(九黎)部落是由八十一个小部落组成的。这个部落联盟能征善战,对于周围其他部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当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完成迁徙之后,整个中原地区就面临着一场大战了。因为地域资源有限,三个大首领和三个大部落都企图占据中原地区,在无法实现妥协的情况下,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冲突首先在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之间展开,炎帝部落不敌能征善战的蚩尤部落,为了维持生存,于是向黄帝部落求援。

黄帝果断决定出兵帮助炎帝,炎黄联军向蚩尤部落进发,双方最终在涿鹿这个地方相遇了,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就这样展开。

涿鹿之战的最终结果是蚩尤领导的东夷(九黎)部落联盟落败,尽管他们兵力雄厚,兵器装备都优于炎黄部落,但由于连年对外扩张,早已兵疲马困,完全打不过精诚团结的炎黄部落。

此后东夷(九黎)部落联盟不复存在,一部分融入炎黄体系,其余不愿意臣服于黄帝和炎帝的则四散逃开,其一部分流落到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的长江流域,称为三苗;另一部分仍在山东半岛,世代与炎黄后人为敌。

涿鹿之战的胜利,有力地奠定了炎黄联盟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和炎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炎黄统一

传说中,涿鹿之战之后,嫉妒黄帝统治地位的炎帝主动挑起了阪泉之战。最终的结果是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败得心服口服,发誓不再与黄帝抗衡。此后,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正式成为一体,黄帝的领导地位也得到了确立,中华民族就此拉开了英雄时代的帷幕。

成为统一部落首领后黄帝的权威得到了提高,他集审判权、祭祀权、军事指挥权与生产指挥权于一身。属下各部落都需要听从他的号令,有不听从号令的,黄帝便会同整个炎黄部落出兵征伐。

黄帝还开山修路,努力打通属下各个部落之间的地理隔绝,增进部落之间的交往。传说黄帝一生“未尝宁居”,晚年出巡时死在荆山,后来人们将他护送回西北地区,葬在今天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之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黄帝陵。

由于黄帝后来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便把远古时代的许多创造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大臣”们,例如说黄帝建造屋宇,开凿水井,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弓弩,炼石为铜,创制乐律;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育蚕;黄帝的“大臣”仓颉创造文字,伶伦造律吕,大挠始作天干地支纪年法;等等。

无论如何,炎帝和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的第一代领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被尊为中华始祖是实至名归的。

同时我也认为,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主要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说,强调的是血缘与文化的统一,所以我们说炎黄二帝是人文始祖,我们是炎黄子孙。

当然,整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肯定不是一两个人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由那个时代所有的华夏先民共同完成的,炎黄二帝则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注:来源纪连海《中华上下五千年》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中华民族始祖——炎黄二帝》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最新资讯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