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壮游中国】周氏祠堂匾额间的百年对话与文化传承——乙巳春福建福鼎茶区纪行之三

2025-04-07 19:50 阅读量:3.8万+

华人号:日本新华侨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尽管我现在还担任着“日本中华蒋氏宗亲经贸文化促进会会长”的职务,但是,坦率地说,我对中华以及个人的“蒋氏”宗系、宗谱、宗源等并不熟悉。因为我生长在“十年动乱”年代,同学们遇到姓蒋的同学,就会扯着青春期变音的嗓门、高举着小拳头爽快地喊出“打倒蒋光头”的口号。蒋氏,那可谓是一个“万民皆讨”的年代,在我心中留下了永远无法治愈的伤痛。记得那时家里的老保姆姓田,我执意要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田丰”,并用小刀把这个名字刻在大床一侧。当然,除了屁股上招来数顿皮肉之苦以外,没有能够如愿。那份对宗族的懵懂,更因此被无情地扼杀了。或许是这个情结的“变异”,等到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后,特别是成年以后,对宗祠反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次“多聊茶”创始人、日本中国茶研究所所长杨多杰安排福建省福鼎茶区的“茶旅”时,插入了一个参观周山村“周氏宗祠”活动,竟让我感到意外地欢喜。

其实,我已经在国内参观过众多祠堂了。在我看来,展示家族谱系仅仅是祠堂的一个表象,它存在的更深层意义应该是在于彰显“官运”与“书香”。可以说,缺乏“官运”和“书香”的祠堂,往往是难以流传至今的。而这“官运”,正是百年乃至千年地域乡村治理为政的历史遗存;而这“书香”,更是激励后人勤学苦读、传承文脉的文化见证。

走进位于周氏宗祠,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回到了那个辉煌璀璨的年代。宗祠的建筑古朴而典雅,雕栏画栋间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独运和对文化的深深敬仰。然而,特别吸引我的,是那些悬挂在宗祠内的匾额,它们如同历史的星辰,镶嵌在周氏宗祠的殿堂之上,熠熠生辉。

乾隆皇帝御赐的“圣旨”匾,高悬于第三进正堂之上,那“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的字样,清晰如初,仿佛能听见当年圣旨宣读的庄严回响。进士出身的周家先贤周国镔,曾经官居洛阳侯选州同,“从政清廉,遵例急公,家教有方”。乾隆五十一年(1786),皇帝颁发圣旨进行敕封:这不仅仅是一块匾额,更是周氏族人荣耀的政治徽章。匾额非唯堂前饰,忠诚责任证丹心。

宰相蔡新题写的“绳泽式茂”匾额,存挂于“太子亭”内,字迹浑厚有力,透露出乾隆朝当朝宰相对周家先祖周邦熏的赏识与期望。我仿佛能看见那位敦厚勤学、聪颖广博的周邦熏,在国子监中挑灯夜读的身影,他的勤奋与才华,如同这匾额一般,永远闪耀在周氏的历史长河中。

在“太子亭”内,一方由刑部尚书孙希旦题赠的“瓜瓞绵绵”匾额静静悬挂,散发着历史的沉香。据传,孙希旦与周山有着不解之缘,他曾数次踏上这片土地,探寻着周山的风土人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45岁的孙希旦第三次踏上了周山的土地。恰逢周氏一族正忙着修纂家谱,他们慕名邀请孙希旦为家谱作序。孙希旦欣然应允,挥毫泼墨,写下了《福鼎周佳山族谱序》,为周氏家谱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三年时光转瞬即逝,到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孙希旦再次心系周山,特地为周山题赠了“瓜瓞绵绵”匾额。这不仅仅是一块匾额,更是孙希旦对周山子孙的美好祝愿,愿他们如瓜瓞般绵延不绝,昌盛兴旺,世代相传。

四库全书编撰者陈科捷题写的“世德堂”匾额,见证了周氏宗祠的堂号变迁。周氏宗祠原有源于廉洁爱民的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堂号“爱莲堂”,但陈科捷根据乾隆帝的口谕,硬是给周氏宗祠题赠了“世德堂”匾。这真的是“乾隆口谕下,陈公笔端忙,硬赠‘世德堂’,意蕴更绵长”了,它犹如一位老者,诉说着周氏族人世世代代以德立身、以德传家的故事。

翰林院侍读学士、满族人阿肃题赠的“文元”匾额,现挂于第二进大堂上,是对周漌学识和才华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我站在匾额前,好像能够看见那位在太学中刻苦攻读的周漌,他的身影与这块匾额融为一体,留给周家后人。

还有大理寺卿蓝应元题写的“楷模多士”匾额,虽然年岁久远,字迹稍显模糊,但那份对周山人才的赞誉和期许却永远清晰;温州知府张慎和题赠的“贤助芳声”匾额,彰显了周山女性的贤良淑德;福宁府郡守李拔题写的“淳朴可风”匾额,则是对周山民风民情的高度赞誉。

站在这些古朴的匾额之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与周氏先贤们展开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灵魂对话。这些匾额,不仅仅是冰冷文字的载体,它们更是历史的活化石,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周氏族人无尽的荣耀与梦想。每一块匾额背后,都藏着一段尘封的故事,一段辉煌的过往,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这时,茶山子弟周义科走上前来,他自豪地告诉我,他们的周氏源自先秦周平王的高贵血脉。我闻言心中一惊,顿时自愧不如。原来,我们“蒋氏”虽也源自周公旦的支系,伯龄被封蒋地而得姓,但与周氏这等源远流长的姓氏相比,却显得稍逊一筹。我心中涌起一股想叩拜的冲动,却又怕周义科兄觉得唐突,万一我的举动让他不知所措,反而让这原本和谐的场面变得尴尬起来。

环顾四周,心中感慨万千。反观自己,如今只能在东京的家中挂一个“乐丰斋”的横牌,在千叶的别墅里挂一个“丰乐斋”的长牌,虽无周氏祠堂这般辽远庞阔的意境,却也自乐于这“斯是陋室”的文娱生活之中。我深知,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无需攀比,无需羡慕。

此行周氏祠堂,收获颇丰。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笔,留下一点文字,让后世之人更多地了解“周氏祠堂”,让这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智慧,得以更加悠长地传播下去。让每一个读到这些文字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那份深沉而炽热的文化情怀。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壮游中国】周氏祠堂匾额间的百年对话与文化传承——乙巳春福建福鼎茶区纪行之三》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香港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