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莆田木雕:千年技艺的当代新生

2025-04-27 04:10 阅读量:1.2万+

华人号:光明网

  【守望家园】 

  作者:陈高(莆田学院副教授)

  中国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基因,深刻塑造了传统木雕的艺术形态与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至今,形成了莆田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潮州木雕等各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木雕流派。传统木雕艺术从历史穿越而来,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以莆田木雕为代表的传统木雕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刻画和记录着时代的模样。

  题材创新

  传统木雕承载着千年技艺与地域文化。在当下,传统技艺的振兴离不开题材创新。

  首先,通过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木雕创作的题材。比如从莆田本土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文学戏曲、传说典故中获取灵感,而妈祖文化无疑是莆田木雕最为重要的母题。近年来,木雕创作者自发、自觉地将传承妈祖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和文化基因当成了自己的重要使命。他们不断探索,创作出了一批体现传统技艺特征和审美风格的妈祖造像艺术。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创作的妈祖木雕作品《祈航》,就是莆田木雕传统技艺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紧随时代脉搏、满足当代审美和需求的妈祖木雕文创作品也陆续面世。如莆田木雕非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建军创作的妈祖题材屏风浮雕作品《九九归一》,成为莆田市热门伴手礼,并于2024年初被当作国礼送给外国政要,将莆田市两张文化名片——莆田木雕和妈祖文化传播到海外。

  其次,关注当代社会的重大事件、时代精神和社会热点,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近年来,莆田木雕艺术家力求用传统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创作的《闽乡多锦绣》以福建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的景物为题材,运用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刻画了下党乡远山近水、廊桥人家的美丽景色,讴歌了贫困山乡脱贫后富饶美丽的图景。还有《光辉闽西》《争来春色满人间》《百里兰溪新画卷》等作品,都呈现了紧扣时代主旋律、把握时代脉搏、立意高远、视角独特等创作特点。

  莆田木雕的题材创新并未局限于表面的“新旧替换”,而是坚守“以刀代笔,以木传情”的本质,通过挖掘当代人们的情感共鸣点,让莆田木雕既流淌着传统技艺的温度,也折射出时代发展的光芒。

恬妈 作者供图

  融入生活

  木雕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源自古人的生活日常。要想让这门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吐故纳新”,融入生活是必经之道。

  一些莆田木雕艺术家尝试将城市天际线、数字科技图案或现代服饰等元素以抽象或具象的方式融入作品中,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感的艺术形式。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木雕的艺术语言,也使其在视觉上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笔者曾设计一款木雕文创产品“恬妈”,既是一个小香炉,又融合了卡通潮玩风格,颇受年轻人喜爱。

  与此同时,“工艺产品生活化,生活用品艺术化”是目前莆田木雕的一个创新方向。利用莆田仙游两地大量的家具和木雕边角料资源,进行创新设计,研发出提升家居、办公、茶室、书房等空间生活质量和审美意趣的木艺文创产品,赋予其题材和功能的延展。

  莆田木雕还踏上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列车。莆田市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木雕产业发展。例如,设立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项目。同时,通过税收优惠、项目资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创新和拓展市场。积极推动木雕与文创产品的结合,开发出具有实用性和纪念意义的工艺品,如木雕主题的灯具、挂件、摆件等。此外,通过“非遗+文旅”模式,打造非遗一条街、研学基地等,推动木雕文化的传播与产业化发展。例如,莆田市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举办非遗研学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年轻消费者。

  技艺活化

  近年来,莆田木雕在保持传统技艺核心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使这项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木雕的千年技艺传承,核心在于“人”的延续。木雕技艺传承模式需打破单一的传统师徒制,构建“多元立体、代际衔接”的生态体系,让技艺在不同群体与场景中自然生长。目前,莆田木雕以“双轨制”人才培育模式为主,即传统师徒制和学院教育。前者延续“师授徒”的传统模式,由师傅向学徒传授“打坯、修光、开脸”等木雕核心技法;后者以西方雕塑造型为教学体系,如莆田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培养的木雕专业技术人才,就是以西方造型方法为基础,学生系统学习艺用解剖、泥塑基础、木雕制作等技能课程,同时结合人工智能设计、数字建模、工艺美术理论等现代设计课程,强调对学生造型技能、材料技法、艺术审美和创意思维的训练,形成莆田木雕发展中重要的“院校传承”模式,培养出顺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木雕技术人才,给莆田木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现代科技为传统木雕的创作打开了一扇门。3D建模技术是提升雕刻效率的重要工具,目前业界广泛使用软件进行建模和创作,并能将数据编辑后连接先进的五轴加工机器进行高精度的雕刻,最终结合手工精雕即可完成作品,解放并替代了传统木雕创作过程中的泥稿和翻模部分,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涌现和发展,AI辅助创意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雕刻设计师成为行业的新生力量,他们根据创作任务和业务需求,通过AI工具输入相关提示词,生成木雕设计草图,再结合传统技法进行二次创作。

  传统木雕的技艺活化,本质是一场关于“守正与创新”的当代诠释:传承模式的革新,让“师徒相授”的火种在多元生态中越烧越旺;现代科技的助力,让刻刀在木材上留下的不仅是纹样,更是时代的印记。

  从远古先民的手工艺,到21世纪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传统木雕,这门穿越千年的技艺始终在与时代共振。在机械复制的时代,手作木雕的每一道刀痕,既是历史的年轮,也是未来的草稿;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传统木雕不再是被封存的标本,而成为持续生长的文化生命体。未来,传统木雕将在保持技艺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生活和美学,继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功能延展,持续绽放光芒。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莆田木雕:千年技艺的当代新生》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陕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